第71章 涤垢洗心缚魔归正71(2/2)

作者:德明山居图

悟空修真路第71章 涤垢洗心缚魔归正71

经过这次扫塔降妖的经历,唐僧师徒四人更加坚定了取经的信念。他们深知,修行之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只要心中有佛,保持善良和勇敢,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邪恶,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这座城池也在他们的帮助下,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p>

在丹道的语境下,</p>

石中蕴含美玉能使山峦生辉,水中怀有珍珠可让河流妩媚,佛塔贮藏宝物便会光芒照耀四方,而人身若能得道就会容光焕发、气质非凡,这其实是同一个道理。有人说屈轶草生长在朝廷,取决于君主的德行;荧惑星迁移住所,是感应自君王之心。浦珠的去留取决于公私之心,田荆的兴衰因分合而异。西阳的溪水,以官员的贪廉决定其清浊;临安的石镜,以太守的善恶为标准而显示明暗。这种征应的道理,确实是存在的。就像这黄金宝塔,宝物失去光芒就会潜藏,比喻人身受到污染而丧失德行,君臣无道就会导致教化受阻,这确实有实在的意义。这其中也反映出人性中的善恶对于外部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当人性中的善占据主导,便如同有美玉的山峦、有珍珠的河流,散发着美好的光芒;而当人性中的恶膨胀时,就如同失去宝物的宝塔,光芒黯淡,混乱与污浊也随之而来。</p>

之前师徒几人实现了水火既济,已经获得了奇妙的道。他们逍遥自在,西天取经似乎已经在望。然而,必须抱持一元,时刻温养,使心地光明,毫无沾染,才能等到功行圆满。如果稍有松懈放纵,那么至高的德行就无法修炼,至道也难以凝聚。“十二时辰中不能忘记,修行的每一刻都要完全收摄。三年有十万八千周,不要让神水干涸,不要放纵火光忧愁。水火调停没有损害之处,五行相互联络如同钩子。阴阳和谐登上云楼,乘坐鸾鸟登上紫府,骑着仙鹤奔赴瀛洲。”意思很明白,总的来说就是一年有三万六千刻,三年有十万八千刻,每一刻都要温养,不能放纵。这是获得丹以后的保固功夫,只有洗心涤虑,端正心性,否则心性蒙昧而丹就不稳固了。而这洗心涤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人性中弱点的克服和对美好品质的培养。人性中往往存在着懒惰、贪婪、犹豫等弱点,这些弱点会阻碍我们的修行和进步。只有不断地反思和自我约束,才能克服这些弱点,让人性中的善良、坚定、勇敢等品质得以彰显。</p>

师徒几人来到祭赛国,看到和尚们戴着枷锁,衣衫褴褛,不堪入目。一问才知道是金光寺中受屈的和尚。三藏代表着无人相、我相、众生相。和尚受屈,就如同三藏受屈,所以三藏感叹道:“免死狐悲,物伤其类。”这里血污的宝塔,就如同血污的三藏;塔中的宝物失去,就是三藏自己失去了宝物,所以这是一难。这反映出人性中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当我们看到他人遭受苦难时,内心会产生共鸣,这种共鸣促使我们去帮助他人,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联系。</p>

他们一同来到山门观看,三藏忍不住心酸,拜佛后转到后面,实在不忍心看,只看到了大同一体的本心。“众僧前来叩头问道:‘各位相貌不一样。’”又说:“想必是惊动了天神,昨夜我们都做了一个梦,今天果然见到这般奇异的相貌,所以认得你们。”这是说人相、我相、众生相虽然有不同的姓氏,但神明默默告知,在幽梦中自然相通,都能认得。以众僧因为做梦而认得相貌的话语,隐含了无人相、我相、众生相的意思,引入扫塔这件事作为唐僧切身的事情。等到读到“国王说:‘圣僧如此风姿,高徒怎么这般相貌?’大圣听了,说:‘陛下不可貌相。’”才显露出无人、我、众生相的意义。这里体现了人性中对于外表的偏见。人们往往容易根据外表来判断他人,而忽略了内在的品质。然而,真正的价值和美好并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的善良、智慧和勇气。只有超越外表的偏见,才能看到他人的真正价值,也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p>

“舍利”是佛的身体。有舍利感应记:秦华州的思觉寺建造佛塔,天将要下雪的时候。舍利将要降临,太阳便明亮照耀,有五色光气,离地面数丈高,形状像车轮,正好覆盖在塔上。几十里外远远望去,那光气正红,向上连接天空。舍利降下之后,云雾又升起,瑞雪纷纷飘落,如同天花落在人的衣服上,很久都不会湿。宝塔中的舍利放光,原本就有这样的真实事情。这个金光寺的宝塔中有舍利,而祥瑞的霞光云彩,远近都能看到,并不是编造的说法。舍利的光芒象征着人性中的神圣和美好。当我们的内心纯净、善良时,这种神圣和美好就会散发出来,影响周围的人。</p>

这个国家中文官不贤能,武将不良善,君主无道,导致生出妖孽降下血雨盗走宝物,四方的人都失望了。这是由上面的人招致的,却反而归罪于众僧,这和自己不修养心性、践行德行,却埋怨上天、责怪他人有什么区别呢?说“昏君”,说“赃官”,说“千般拷打,万般追求”,说“前两辈已经被打死,现在又捉我们问罪。”这些都极力描绘了严刑峻法、横征暴敛、贪婪残酷、搜刮百姓、积习难改的污浊之象。这反映出人性中的自私和推卸责任。当人们遇到问题时,往往容易将责任推给他人,而不愿意反思自己的行为。然而,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地改变自己,才能解决问题,实现进步。</p>

三藏说:“现在是什么时辰了?”说“今日到了这个时候”,又说“给我准备一把新笤帚,等我沐浴之后,上去打扫打扫,解救他们的苦难。”这是说想要去除污垢,不如自我革新。如果能从今天开始毅然革新,像盘铭中沐浴的告诫那样,那么就能通过下学而上达,污垢自然就会被除去。这就是三藏沐浴扫塔,自我革新、使他人也焕然一新,一层又上一层的深刻宗旨。这体现了人性中的自我超越和成长。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但只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积极地进行自我革新,就能够不断地成长和进步。</p>

“行者正在打扫的时候,听到塔顶上有人说话,踏着云观看,只见在十三层塔的心里,坐着两个妖精,一盘饭菜,一碗酒一壶酒,正在猜拳喝酒。”这是说修身获宝,务必坚定信念、明智果断,不容许空话和犹豫。如果不选择一个目标坚定执着而只是在心中犹豫不决,那么心中就会反复迟疑,探讨没有定论,就如同两个妖精坐在塔顶心里,猜拳喝酒,只是一味地胡乱猜测而已。这反映出人性中的犹豫和不坚定。在面对选择和困难时,我们常常会犹豫不决,缺乏坚定的信念和行动。然而,只有果断地做出选择,并付诸行动,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p>

“行者逼近,两个妖精说:‘不干我们的事!自有偷宝贝的在那里!’”大概猜疑作祟,是由于知识的混乱。“供出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以及万圣公主、九头驸马、九叶灵芝等等名号”,都是形容自负自傲、思虑万千、搜天极地、考虑得无比周到的意思,而自己却不知道心中实际上是奔波忙碌、增添烦恼、劫数不断,而完全没有定准。两个小妖名叫“奔波儿灞”“灞波儿奔”,描绘了他们颠倒错乱、仓皇急促的情状。“供出孙悟空神通广大,沿路专一寻找人的不是。”只有孙悟空专一正确,所以能寻找别人不专一的错误,这就是所谓的得一以御万。行者说“这泼魔专干不良之事”,正是看到了不专一的错误;“锁住妖怪带到寺里”,正是专门寻找人的不是。这里体现了人性中的猜疑和混乱。当我们心中充满猜疑时,就会陷入混乱和不安,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只有保持清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念,才能避免猜疑和混乱,做出明智的选择。</p>

“三藏朝见国王,启奏寺僧受冤屈,扫塔获得贼人的情况缘由,国王惊讶师徒几人的相貌不一样”,正是国王看到了有人相、我相、众生相的不同,而不能捉住贼人。大圣说:“人不可貌相,如果喜爱风姿的人,怎么能捉得到妖贼呢?”这是说涤垢洗心,只在于胸怀宽广、大公无私,没有内外之分,不执着于相。一旦执着于相,就难免在风姿上打点,而私欲就会充斥,妖贼就会横行,怎么能捉得到呢?这个责任,除了没有相的大圣难以胜任!行者的大轿黄伞,八人抬着,威风凛凛,这是特意挑选的。呆子笑着说:“哥哥,你得了本身。”大概这种职分,是得之于自己本身,而不是掌握在君主宰相手中,这就是所谓的天爵而不是人爵。这里再次强调了人性中不要执着于外表和私欲。只有超越外表的偏见和私欲的束缚,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从丹道视角来看,这个故事有着深刻的寓意。</p>

首先,宝塔可以视为修行的象征。唐僧师徒四人扫塔的过程,如同修行者逐步攀登修行的阶梯。每一层塔都代表着不同的境界和挑战,他们在清扫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和外界的干扰,这体现了修行者在丹道修炼中需要不断净化心灵、去除杂念。</p>

唐僧代表着修行者的慈悲之心和坚定信念。他的怜悯众生、决心降妖以及在扫塔过程中的平和心境,象征着修行者以善良和慈悲为动力,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p>

孙悟空则象征着修行者的智慧和勇气。他时刻保持警惕,勇敢地面对妖怪,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如同丹道修炼中需要运用智慧去辨别真伪、突破困境,以勇气去战胜内心的恐惧和外界的邪恶。</p>

猪八戒的抱怨和不情愿,代表着修行者内心的懒惰和欲望。然而,尽管他有所抱怨,但还是跟随团队继续前进,这也暗示着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需要克服自身的欲望和惰性,不断提升自己。</p>

沙僧的沉稳和专注则象征着修行者的坚持和毅力。他默默地清扫,不受外界干扰,体现了在丹道修炼中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修炼,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困难所动摇。</p>

妖怪的出现,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魔障。它的邪恶力量和法术,代表着修行者内心的负面情绪和欲望的外化。唐僧师徒与妖怪的战斗,就是修行者与自身魔障的斗争。只有通过坚定的信念、智慧和勇气,才能战胜魔障,继续前进。</p>

最后,当妖怪被擒,塔内阴霾散去,阳光洒进,象征着修行者在克服魔障后,心灵得到净化,达到更高的境界,获得了精神上的光明和安宁。</p>

总之,从丹道视角看,这个故事通过唐僧师徒扫塔降妖的经历,传达了在修行过程中需要坚定信念、运用智慧、克服欲望、保持毅力以及战胜魔障等重要的丹道理念。</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