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修真路第39章 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40
三藏变成老虎,又有什么奇怪的呢?然而老魔认亲,先以射虎为媒介,这是进言的巧妙之处。大凡奸恶之人进言,开始于亲近之人的溺爱;一旦亲近之人被迷惑,那么好听的话就容易被接受,接着就会以建立功劳为由;借着建立功劳,宠幸就会自然稳固。所以花言巧语如同动听的音乐,而铁笼禁锢了金色的头陀;利口伤人,而歌舞升平中是青脸的妖孽怪物在作乐。说到这里,无不令人痛心流泪。曾经作为马奔走,怎能不垂下缰绳?所以小龙从身上显化,鞠躬尽瘁拯救主人,不计成败得失。忠臣义士,应当由此而激发奋起。木母有感而前往,金公被激发而来,分散后又重新聚合,愚昧后又恢复明智,这难道不是一念的真诚,无论远近都能贯通吗?真是奇妙啊!小龙委曲求全献媚,唱歌跳舞,顺从妖魔的欲望。伺机观察,趁其不备施展五花八门的手段攻击。这与荆轲的匕首、张良的博浪锤有何不同呢?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也足以让人感到痛快。无奈被满堂红击中后尘,幸好御河水保住了性命;伏在地上忍受疼痛,孤单的伴侣哀鸣。诗中说“马猿失散,金木凋零,黄婆分别,道义消疏”,实在令人感叹。</p>
八戒忽然从梦中醒来,听到白马口吐人言,回想起白虎岭白骨夫人那一段事情,应该知道唐僧变成老虎源于白骨精,黄袍怪的出现也是因为白骨精。因为困境而产生悔恨,因为悔恨而产生觉悟,这就是转危为安的关键。小龙说出“有仁有义的猴王,管情拿住妖精”,这是真人出现而魔孽暗中消除,这是正本清源的策略。八戒滴泪衔着裙子,言辞恳切,他怎能不尽心快速前1111′往花果山请孙悟空呢?</p>
悟空听闻师父有难,心中大怒。但想起师父的绝情,又有些犹豫。最终,在白龙马的苦苦哀求下,悟空还是决定放下成见,前去搭救师父。</p>
孙悟空与白龙马一同返回宝象国,与那黄袍怪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悟空神通广大,那黄袍怪渐渐不敌。最终,在悟空的金箍棒下,黄袍怪现出原形,被带回天庭受罚。</p>
唐僧被救出后,心中懊悔不已。他深知自己错怪了悟空,于是向悟空道歉。悟空见师父诚心悔过,也就不再计较。师徒四人又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程。</p>
- 心猿与意马的象征:在丹道中,“心猿”常象征着人的心神,它容易浮躁不安、外驰攀缘。孙悟空本是心猿的代表,他神通广大但也野性难驯,如同人的心念难以控制。“意马”则代表着人的意念,白龙马为意马的象征,它在唐僧师徒的旅程中承载着众人前行,寓意着人的意念应被驾驭,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当孙悟空被逐走后,就如同心猿失去了约束,而此时意马(白龙马)开始忆起心猿,体现出在修行过程中,心神与意念的相互关联以及心猿的重要性。没有心猿的力量,在面对邪魔(黄袍怪)时,仅凭意马和沙僧等难以抵御,暗示着心神在应对外界干扰和困难时的关键作用。</p>
- 邪魔侵正法:黄袍怪可视为丹道修行中所遇到的“邪魔”,它代表着外界的干扰、欲望、杂念等对正法(修行之道)的侵蚀。黄袍怪将唐僧擒住,象征着这些负面因素阻碍了修行的进程,使正法蒙尘。这也警示修行者在追求丹道的过程中,会不断受到各种外界诱惑和内心杂念的侵扰,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方法来抵御邪魔的入侵,否则就会偏离正法的道路。</p>
- 意马的努力与转变:白龙马在这一回中决定化为人形与黄袍怪战斗,体现了意马在没有心猿主导时,也试图凭借自身的力量去维护正法、解救唐僧。尽管它最终不敌黄袍怪,但这种努力显示了意马的主动性和担当。而且,在经历挫折后,意马想到去花果山寻找心猿孙悟空,这一过程意味着意马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明白只有与心猿重新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共同克服困难,继续修行之路。这也反映出在丹道修行中,当遇到困境时,要懂得借助和召回内心的核心力量(心猿),以恢复修行的平衡与前进的动力。</p>
- 感恩与互助的意义:文中沙僧被绑后,因感恩唐僧曾救他性命,即便面临生命危险也不肯说出可能对公主不利的话,这种感恩之心在丹道中可视为一种正能量的积累。感恩能使人的内心更加纯净,增强修行的信念。同时,沙僧与公主之间的相互搭救、沙僧被解绑后心中暗喜“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体现了互助互爱的精神。在丹道修行中,这种互助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修行氛围,还能促进修行者之间的共同成长,共同抵御外界的邪魔干扰。就像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需要相互扶持一样,修行者之间的互助也是修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 对修行者的启示:这一回故事整体告诉修行者,在丹道修行的道路上,心猿(心神)是关键的力量源泉,但也不能忽视意马(意念)的作用。修行者会遭遇各种邪魔(困难与诱惑)的侵扰,当心神暂时迷失(如孙悟空被逐走)时,不能放弃,而要像意马一样积极努力,同时要懂得感恩和互助,并且要及时召回并依靠心猿的力量,重新回归正法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行,最终实现修行的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