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修真路第37章 黑松林三藏逢魔38
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八戒请悟空降妖</p>
在那遥远的东胜神洲,花果山依旧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般屹立于天地之间。山峦叠翠,云雾缭绕,奇花异草漫山遍野,清泉飞瀑潺潺流淌,宛如人间仙境。</p>
曾经,从那受天地灵气孕育的巨石中崩裂而出的石猴孙悟空,以其非凡冫的勇气和智慧,在猴群中迅速崛起,成为了美猴王。然而,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误解,孙悟空满心委屈与悲愤,被狠心逐离。一个筋斗云,孙悟空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花果山。</p>
花果山的群猴们见大王归来,无不欢呼雀跃。他们簇拥着孙悟空,诉说着对大王的思念之情。孙悟空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心中的伤痛稍稍缓解。此时的花果山,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一些妖怪听闻孙悟空的威名,纷纷前来投靠。一时间,花果山群妖聚义,热闹非凡。</p>
这些妖怪们各有神通,有的力大无穷,能轻易举起千斤巨石;有的擅长变化之术,可随心所欲地变换形态;有的精通法术,能呼风唤雨、施展各种奇妙的法术。他们在花果山安营扎寨,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孙悟空虽对他们的到来感到意外,但也明白如今的局势需要团结一切力量。于是,他重新整顿花果山,制定规矩,让群妖们各司其职,共同为花果山的繁荣而努力。</p>
而在另一边,唐僧师徒在黑松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磨难。唐僧因错怪孙悟空,将其逐走后,心中也时常感到懊悔。黑松林阴森恐怖,高大的松树如沉默的巨人般矗立,遮天蔽日的枝叶使得林中昏暗无光。黑雾如幽灵般在林间飘荡,不时传来怪异的声响,让人毛骨悚然。</p>
唐僧师徒小心翼翼地在黑松林前行,心中充满了警惕。突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飞沙走石,树叶漫天飞舞。一只巨大的黑熊精从天而降,它身躯庞大,皮毛黝黑发亮,双眼闪烁着凶狠的光芒。黑熊精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直扑唐僧而来。</p>
猪八戒和沙僧见状,立刻挥舞起武器,准备迎敌。猪八戒舞动着九齿钉耙,狠狠地砸向黑熊精。沙僧挥动着降妖宝杖,与黑熊精展开激烈的搏斗。但这黑熊精实力强大,他们二人渐渐不敌。唐僧心中惊恐万分,他后悔不该赶走孙悟空,如今面临如此困境,却无人能保护他。大圣三次击杀尸魔却遭到贬斥,这就如同三次进谏却被怀疑而遭放弃,所以三藏特意解除了金箍和紧箍咒来驱逐他。这乃是听信谗言而远离贤德之人,举措失当。这种如同妇人、宦官般的仁慈,已然流于残忍;这种愤激之气,有时甚至会至于猖狂。是谁引发了祸端呢?唯有奸佞之人的缘故。心君昏聩迷惑,于是上下内外无不陷入扰乱与危险之中,实在令人悚惧!这便是提纲中“聚义”“逢魔”之所以被着重指出的原因。义,是事情的适宜之举。群妖杀伤平民,实在是不义至极!为何却说“聚义”呢?因为上位者喜好仁慈,那么下面的人没有不喜好义的。在上位的既然以不杀妖魔为仁慈,在下面的自然就会以能杀良民为义。率领仁慈或者率领残暴,都有其内在机理,这是形势相互感召的结果。然而,群妖的聚义,并非大圣召集他们,而是三藏使得他们聚集;大圣击杀猎人,并非大圣要杀他们,而是三藏使得他去杀。聚集他们和击杀他们,发端于残暴却由于仁慈,杀戮是为了制止杀戮,然而产生的结果却是开启了杀戮,这是在行善之中行恶。聚集他们和击杀他们,由猴王开始,却由八戒促成。诛杀妖怪被认为是不仁,而聚集妖怪却可以被认为是义,这是将善寓于行恶之中。呜呼!天下之事,恶固然不可为,而善也不可为;善固然可以变为不善,不善也可以变为善,竟然是这样啊!</p>
作者将其主旨着于“重修花果山”,以表明用人和舍弃乖张、美丑失实的话,其弊端必然会导致上下之间依附仁慈窃取义,从而引发叛乱、作孽,无所顾忌,其危害令人不胜悲痛!行者被贬回到花果山后聚集妖魔并杀人,这就如同反叛的人顺从了而顺从的人又反叛了,岂不是大大辜负了如来一片收服的婆心!大圣说道:“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虽然这是大圣的追思,实际上却是三藏的自我反省。自我反省却自我违犯从而遭受魔难,其生病的根源,只在于“听信狡性,纵放心猿”。这里的“放心”二字,又比前面所说的“放心”更进一层,不是为恶去善的“放”,而是未能精细地体察义理而认恶为善、认善为恶的“放”。不是义理精通、仁德纯熟之人不能体会,不是被世俗之情和尘俗之见所束缚的人所能肤浅窥探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