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招标(1/1)

作者:知闲观山人

天启:再续汉家三百载江山第173章 招标

朱由校那洞若观火的样子,让已经是做出很大牺牲的孟时芳,不禁的在内心里打起来颤抖。 “皇上,一千万两。两年我们工部就可以完成!” 实在是忍不住了的孟时芳再次报价出来,这一次更是一狠心直接降到了一千万两。实话说,现在明朝的白银购买力已经是远远不如开国时期,这一千万两白银下来,这群文官们只怕是捞不到多少钱了。 但一咬了咬牙,孟时芳还是喊出了这个自认为是极低价格,毕竟在这样精明的皇帝面前自己装作太聪明了可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可这一次他将是自己确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而站在一旁的毕自严在听到孟时芳的这个报价后,刚才还是一脸生无可恋,哭着闹着要辞职的样子,确是立马扭转表了一下表情,尽管脸上的表情变化是很细微的,但是还是不难可以看出,这一千万两报价对于他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合理价格。 既然工部这边报出来满意的数字,户部这边也可以接受,那对于皇帝来说自然是可以让司礼监批红,然后就是顺顺利利的开始执行了。 但朱由校毕竟是看的很通透,他还是觉得这一千万两里水分太大。明朝的文官和各朝各代的文官一样,都有杜家的生财秘籍,并且在贪污这一方面,明朝的官员可以说的无人能出其右,其中他们最擅长最常见的就是各种漂没,仅仅说是靠他们自己良心发现来抑制贪污,这一点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 在明朝,漂没这一词最早的出自于文官押送军队物资时的克扣行为,常常是一万两白银到地方之后连一半都没有。在明史上就曾经有过记载,远在皮岛的毛文龙向朝廷要物资,朝廷拨款十万两白银。这十万两白银经过兵部直接是漂没了一半,然后押运及地方将领在漂没一部分,等到基层了只剩下万余两了。 而且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漂亮见不得人的东西,所以明朝的军队存在着严重的需冒领饷和依靠家丁打仗问题,毕竟不虚报到自己手上还不知道有两银子,而且就那点钱怎么可能养出精锐军团,就是有家丁就不错了。 明朝的文官贪污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来说都是最严重的,尽管哪朝哪代有,可从来说没有明朝怎么厉害的,明初几位君王凭借着军队还可以压制住这股风气,可到了明末军队也都跟着贪了,而且一人一本账,一人一个法子,就是朝廷想抓也抓不了,说不定辅助抓人的御史还跟着一起贪了! 所以漂没就跟清朝雍正帝废除火耗银子一样,必须要处理,而且这个要比火耗银子的影响还要更加恶劣! 朱由校走下宝座,站到了孟时芳的面前,一脸玩世不恭的对着这位已经是紧张兮兮的工部侍郎大人说道 “孟大人,想前要两千万两,再然后是一千五百万两,这有是一千万两,朕不知道啊!是不是朕要在等一会就能五百万两结束了!” 朱由校平和的语气却句句如刀子一样直捅着已经是紧张不安的孟时芳心里,不知道是做贼心虚,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孟时芳扑通一下跪了下来 “皇上,臣死罪。但工部所需用料必须经过精心核算,这三大殿建设工程庞大,物资钱粮所耗费颇多,臣也只是估算,这一千万两,两千万两都不太准确!” “哦,那孟大人你这报价是什么意思呢?是在蒙骗朕不成!” 看着跪在地上的孟时芳朱由校冷冷的说着,可越说语气也越来越重,此刻的孟时芳不由得一个劲的对着朱由校磕着头,此刻的他心里是十分后悔,都怪自己心智不坚定,想着少赚点就算了,可没想到这一下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欺骗皇上这件事可大也可小,要是皇上喜欢你说不定就当一个玩笑一样就算了。可是真要是皇上得罪了皇上 ,那这件事可就大了,那就是欺君之罪! “皇上,臣这也是估算,乃是根据前人修建三大殿时的花费大致估算出来的!还请皇上饶了臣欺君妄言之罪吧!” 背对着孟时芳的朱由校再次走到了椅子上,坐了下来。看着下面已经是被吓唬住了的孟世芳朱由校淡淡的说道 “行了,起来吧!孟大人下次要多注意点,不要如此信口开河嘛!真要是不够咯,是不是要从你家里掏银子垫上啊!” “是,皇上教训的是!” 自认为逃过一劫的孟世芳在听到朱由校的教导后,立刻恭敬的回答道 “行了,诸位也心里是不是有点疑问,为什么这本该工部和户部的事,这帝师也在旁边!朕告诉你们,这次朕有个新想法,咱们大明朝的工程建设要改!这工部以后不能是光负责监视,工部要负责审!” 朱由校此言一出,下面的几位官员立刻的面面相觑,个个是一脸懵逼,什么叫工部不负责建而负责审?工部,工部。本就就是用来建设的,工部不建,谁建? 可作为接受过后世高等教育过的朱由校深刻的明白,在西方经济学中提到的,垄断模式下所产生的经济利润是最高的,但是在垄断模式下经济的活力也是差的。所以对付这样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建设几家同质企业,通过双方产生竞争,在竞争中把成本个降下来!也可以在竞争中释放经济经济活力。 朱由校看了看下面的几个人,敲了敲面前的桌子,立刻面面相觑的众人也是朝着朱由校看去 “朕知道,朕的意思你们不理解。孙先生你们负责建设京城的不也有一支队伍吗?你们工部不是也能组建吗?朕的保和店恰巧也有,那这三方出个价格来竞争,看看谁的价格低,那这三座大殿的建设权就归谁!不过朕也说好,这三座大殿朕不仅仅要求价格低,更要质量高!” 明朝的科举制度,到底不似清朝那样禁锢人性,到底是读过书的,朱由校此言一出下面的官员们立刻就理解了朱由校的意思。毕自严更是暗暗窃喜,皇上这搅浑水的办法不仅仅是给他们户部省了银子,这也是在一方面避免了漂没现象!毕竟这群官员在贪污也不敢贪这群太监的钱,司礼监这群人始终可是皇帝悬在文官们头上的一把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