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话·上 林下之风(2/2)

作者:梨白如雪

有美璇玑正第3话·上 林下之风

这日,窦氏拥着世民出门,再次嘱道。

“阿娘已嘱数遍矣……”

知其去心急,窦氏努嘴笑道:“不耐娘乎?”

世民急忙解释:“怎会如此?儿意谓不曾忘也。”

窦氏抚上其颊,笑意盈盈:“阿娘与尔顽笑,勿急也。”复又环之于怀,方是放行。世民拜之,上马离去。

“二郎此去,三日而归,娘子勿伤也。”阿梅慰道。

“二郎首次离家,竟莫名不适……”窦氏心中空落,怅然而归。回院途中,感觉身后有异,回眸看去,一道身影嗖地逃窜,嘴角不觉上扬。

三月三为上巳节。据《后汉书?礼仪志》载,三月上巳,官民喜于水上洗濯;至魏晋,文人雅士则曲水流觞,因而有了王羲之在兰亭会上书写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是故上巳这日,贵族雅士大会宾客,宴于洛水。而在柳堤水边,出游弄水的少男少女偶会上演一场美丽的邂逅。

去月与长孙晟街头话别,父母得知后,特令登门拜访。故世民提前一日至洛,以免风尘仆仆,显得失礼。

初三一早,世民主仆来到长孙府。世民向立于门屏处监门的阍者递上拜帖,便随之绕过三层挑檐雕花门楼,经过横长的前院,至中馆俟候。

休憩片刻,管事阿羽前来相迎:“小郎君好在。阿郎候于正堂,请。”

世民拱手谢过:“有劳院公。”

阿羽侧身作请,世民随他进入中门,又穿过亭台园池错落的庭院,终于来到方阔的主院。只见廊屋中央,富丽的正堂巍然而立,清晰分明的单檐歇山顶两侧,简洁秀拔的鸱吻眺望苍穹,走近能见屋檐瓦当雕刻的莲花纹。踩着砌有花砖的台阶入内,阳光从隔扇的直棂间探入,照得壁面图案和藻井彩绘饱满挺秀。北首的案上,陈列着各色御赐之器,宣告着主人的显赫。

长孙晟坐于榻上,世民入来大悦,连招入席。世民上前行礼,方至无忌对座。众人一阵寒暄,问家人安等不在话下。

听闻世民独宿洛阳新宅,长孙晟极力留宿,加之相谈甚欢,遂去西阁闲话。

西阁临水,毗邻后院,掩映在桃红柳绿中,别有一番清幽。众人入阁,婢女将赤色帘幙卷起,芳洲之景即入轩窗,眼前豁然开朗。

长孙晟见世民注意到横于案几的曲项梨形胡琵琶,因笑:“此乃宫廷乐官曹妙达所赠。”

“竟是曹公之物?”

长孙晟微微摇首:“不尽然也。本为齐清河王——无忌曾外祖赠予曹公,后曹公还赠我丈人。”转而问道,“尔识曹公乎?”

“我耶识之。听闻曹公曾任北齐乐官,其音妙绝。齐后主好胡音,曾召曹公奏于宴,一曲方罢,后主悦而封侯,传为佳话。”

无忌颔首:“入隋后曹公仍为宫廷乐官,念及曾外祖,深悼之,遂以琵琶回赠外祖父。阿娘善弹琵琶,外祖予之。”

“唐公善奏琵琶,世民亦善乎?”长孙晟询问。

世民谦逊一笑:“略知一二,却是浅韵噪声。”

“阿耶勿信。”无忌斜乜之,笑道,“世民尝奏琵琶,在座无不称好,令奏一曲可知也。”

见长孙晟当即命取琵琶,世民遂不推辞:“盛情难却,世民斗胆献丑,惟乞勿扰将军圣听。”

横抱琵琶在怀,拨弦调音后,世民略思考,因道:“将军威震突厥,世民诚慕焉!今献《胡笳十八拍》,不忘旧耻……”见长孙晟目光期待,遂执拨片弹之,婉转清调嘈嘈流出。

无忌得意望向父亲,见他闲倚于榻,一手随之击拍,一副享受之态。嘴角笑意弥深。

这厢,观音婢正于窗前小榻执卷,忽听远处琵琶细细,煞是动听,以为阿耶坐听阿娘弹曲。细听之下,音韵却有别往日,好奇之余,循声而往。

及至阁前柳下,垂耳细听,原是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系蔡文姬所作。蔡氏昔为匈奴所掳,被迫与匈奴左贤王结合生子,流落塞外长达十二载,后被曹操赎回。重返故土后,蔡氏感念思乡之苦及骨肉分离之痛,遂作此曲。其调哀怨凄楚,演绎了文姬的悲苦遭际,为后世铭记。

而此时,《胡笳十八拍》以琵琶奏来,却一反如泣如诉之调,变得清亮激越起来。细听其声,时而沉重如苍茫沙漠,时而急切如声泪控诉,时而铿锵如刀剑击碰,时而跳动如铮铮铁蹄。好个场面多变,气势磅礴!

观音婢如痴如醉,暗怪此调出自谁手。探首而望,只见窗牗间,一尊白色身影形如玉树,难见真容。心底益是好奇,迈起款款莲步,曳着轻透的帔子飘去门口。

为使室内通达,贵士之堂往往不设南墙,只挂几重幔子。观音婢立于竹幔旁,隔着里层撩起的红绡帐望去,但见厅中金兽香烟袅袅,那白衣少年怡然端坐,横抱琵琶于怀,手捏拨子娴熟拨在四弦间——正是那位不羁少年。今次细看,举手投足间竟有几分儒雅。

一曲奏毕,全场沉寂,长孙晟率先称善,惊醒沉醉的众人。观音婢亦惊,险些倾倒。长孙晟见幔边晃动,呼道:“五娘!”

观音婢闻见,羞愧而走。

世民将琵琶交予婢女,隔窗望见一人急急行走青石砖上。只见柳绿葱茏间,小娘子一身茜色襦裙荷风摇摆,倏忽隐没假山之后,如一只彩蝶翩然飞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