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人言可畏:绞刑架上的牺牲者(1/2)

作者:方迤

雪泊事务所第132章 人言可畏:绞刑架上的牺牲者

「是社会制造了罪恶,有罪的人仅仅是执行罪恶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绞刑架上的牺牲者是社会的赎罪牺牲品。</p>

—— 近代统计学之父凯特勒」</p>

(三天前,莲云县公安局审讯室)</p>

杨捷脸上露出了然的笑容,“我听说最先想到王梅不在场证明有问题的人,就是你,还是碰巧想到的。”</p>

许青禾看了一眼杨捷,并未言语,只是随手拉开了审讯台后面的椅子坐了下来。</p>

“怎么?不喜欢「碰巧」这个词?”</p>

“你是想问我是否相信巧合?” 许青禾直直地看向杨捷。</p>

“不,我不信。” 不等杨捷开口,她继续说道,“事实上,王梅的不在场证明并非天衣无缝,只有她的没有直接目击证人的,对吗?”</p>

“这倒是,是我们疏忽了。” 杨捷习惯性地想要抱胸,不料双手被牢牢铐住。</p>

「抱胸」的姿势,预示着一个人意欲开启防御机制。</p>

就像许青禾,每一次语速的突然变慢,就是在调动潜意识里的另一个自己。</p>

“我猜。” 许青禾清了清嗓子,“你想表达的,是荣格的「共识性」定理。你以为我会把那天出现在公园里的双胞胎当作是上天给我的「预兆」?”</p>

1930年,荣格首先使用“共时性”来对一些超自然的现象进行描述。</p>

而导致他对这些现象进行关注的原因,是因为荣格发现在其一生中发生相当多「有意义的巧合」事件,但用「巧合」来解释往往不能令人信服。</p>

杨捷脸歪了歪,并未言语,只是露出一副饶有兴致的表情。</p>

“那对双胞胎只是更快地让我得到最后的答案而已;没有这个双胞胎,也会有其他触发点。”</p>

审讯椅上的杨捷笑了笑。</p>

“如果我们早点认识,一定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很多人都说我研究做的顺利,只是运气好,那几篇sci只是碰巧赶上了碱基研究的热潮而已。但只有我知道,我待在实验室的时间比谁都长。”</p>

窗外突然传来几声鸟叫,鸟鸣的啁啾声像是一阵风,吹散房间里的沉闷。</p>

“我给张伟打电话,约在3号楼的4楼见面。” 杨捷挺直了后背。</p>

“在论坛会之前,我给县开发区区长打过电话。县里刚引进一家生物技术项目,但招商合同规定,参与监管的政府方人员必须有生物学硕士以上学位,我主动提出无偿帮助,作为回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