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1251(2/2)

作者:冉珏儿

科举文堂弟奋斗日常分卷阅读251251

其实当一种作物打出名头去,它的用途就会越来越广泛,像蒲家,现在不就会拿沙参往京城送节礼,很多时候,有产出自然就会有市场。</p>

这些想法被林振文写成了文章,他深植于这片土地,自是爱得深沉。</p>

奉杰原本还有些疑惑,主要这样一个出生并不好的孩子,在读书之余,竟然还有余力去关注身边百姓生存发展,并且为此想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怎么想都让人惊讶。</p>

就在这之前,他还在想这篇策论最大的贡献者应当是那位主子,但通过林振文的叙述,他就不这样想了,眼前这个少年是真正有自己想法在的。</p>

“你真是让我惊讶。”奉杰说,突然他又笑了出来,“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眼光还是一如既往的好。”</p>

林振文面露疑惑。</p>

“我说的是梅先生。”奉杰说,“垂髫稚龄,他给自己选了一位出色的先生,出师后,他又给自己选了一位优秀的学生。”</p>

前者是名满天下的大儒,而后者,在奉杰看来,或可称得上前途无量。</p>

林振文身上,目前来看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看问题的角度,不站在朝堂官员的视角,而是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依赖自己丰富的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因此更富有借鉴意义。</p>

他反复强调保种植,增产量,和如何把东西卖出去,这确实是现实意义上最应该关注的问题。</p>

林振文笑:“我家先生这么厉害?”</p>

小小年纪就能给自己物色先生,真是了不得。不过,梅先生给自己选老师,还能保证自己被收徒,说明打铁还需自己硬,要么有硬关系,要么有硬实力,两样总得占一样。</p>

他什么都没有,便只能等着被选。</p>

奉杰也笑,捡着梅雪臣年轻时候的趣事说了几件,“……他那会积极入仕,京中凡有案子他都要掺和一脚,他观察力强,每次都能有所收获。我们还道接下来他会参加科举,谋得一官半职,却没想到那件事后,他急流勇退,直接随梅老爷子回了豚山县。”</p>

“随后就有大师断命,说他命中有半子,乃是他的命定守护星,如不复位,后患无穷。梅老爷和梅夫人感情甚笃,成亲多年只此一子,自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全家归来豚山县,后面之前你们大致都知道了。”</p>

梅雪臣以前的事,林振文了解的不多,很多事情都只是略有耳闻,现在听人一起,自是听得津津有味。</p>

蒲奕辰和梅俏生也是</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