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各方反应玄霄阁的处境(1/1)

作者:仙人掌没刺

从宗门小透明开始修行第422章 各方反应玄霄阁的处境

占领幽云山全境之后,虔昀城对外并无进一步动作,只在北方边境陈兵,防备监视硕丰城及南合山的动作。 随即请天渊城做中间人,以庄鸣为使者,带上丰厚进贡礼品,北上前往玄霄阁,请求册封。 倒是与百多年前,张荣萸孤身前往幽云山讨封的情况,如出一辙。 在此期间,虔昀城也没闲着。 曾经的幽云山,由于唐嗣隆的不作为,以及各种历史遗留,境内存在诸多未受册封的族群势力。 这些人明面上的实力算不得强,但无一不是一方地头蛇,还与幽云山高层,及下面的册封势力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碍于内外存在的阻碍,幽云山未能扫清境内错综复杂的势力。 反倒随着时间流逝,逐渐让这些族群做大。 虽不至于直接对核心统治区域造成太大威胁,却也大大影响幽云山对地方的控制,财政军力削弱。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打不过就加入,幽云山无法一次性解决这些野生地头蛇,便干脆集中力量干大事。 配合架空汪哮城与执彦城,发展产业,喂饱一众高层,还能留出少许分给下面的人。 此后的大肆册封,也是一种妥协。 玄霄阁册封中型势力,可不是割自己身上的肉,喂给下面的人。 而是在难以出兵攻克,无法奈何各处地头蛇的情况下,不得已选择的妥协而已。 当然,也有随手划出一片蛮荒之地,用来打发安置有功部下,开疆扩土,只是还需自行开发。 幽云山的情况也是如此。 如此局面发展千年时间,即便在西南角隅,玄霄阁的混乱都是独树一帜。 而玄霄阁内部,又以幽云山为典型。 一干中型势力受玄霄阁册封,万不得已之下,却没有谁愿意在治下弄几个国中之国出来。 毕竟他们又不傻,正经人谁把自己的地盘分给别人? 而今虔昀城取代幽云山,原有册封势力大部分选择臣服,还有几家例如金竹城,寒山城,则是一早就归入治下。 拳头够硬,自然没必要继续容忍这些地头蛇。 那些游离在外的族群势力,更是重点打击目标。 鉴于一次性纳入控制的地盘太广,为了维持稳定,不可能如同当年的乌丸山和虔昀城做得那么彻底。 对此,李迁年等人早有相关预案。 给原当权者象征性的封爵,迁往虔昀城控制起来。 提拔一批中低层修士,编入熊字营守卫军,配合虔昀城吏员修士,驻守当地,逐步加深地方掌控。 当然,这样的掌控是宏观的,难以直接深入底层。 不过现在的情况,能够稳稳站住正统名分,便已经足够了。 毕竟修士家族的力量和影响,可远非凡人国度地主豪强能够相提并论。 除非虔昀城能够下定决心,让好不容易平定的幽云山再次乱起来,并且将来自绝于大部分修士势力。 说到底,不管话头上多好听,所谓集权,干的同样是抢掠之事。 只不过对象成了中下层修士。 在这片并不算繁华拥挤的地域,打破原有秩序,阻力太过庞大,且并非当务之急。 即便如此,将幽云山大部分领土直接纳入管辖,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 虔昀城内部如火如荼,忙碌消化打下的疆域,周边势力,却暗流涌动起来。 首先便是硕丰城,城主肖士庆与李迁年大战一场,回到自己的道场,便马不停蹄陷入闭关之中。 将境内事务交给自己的嫡系孙子,以及大统领向统。 硕丰城大军退出幽云山,先后派出数批使团,前往南合山,原轵城,以及隐仙门。 没过多久,除了相距甚远的隐仙门,其余几家不约而同向南面增兵。 虽然并未主动发起攻势,但实实在在的威胁下,迫使虔昀城不得不向北方边境增兵,长此以往,免不了发生摩擦。 有趣的是,虔昀城对硕丰城的所作所为颇为容忍。 只要对方不大规模南下,其余动作皆熟视无睹。 反倒是南合山,但凡敢于越界,便毫不犹豫迎头痛击,派遣小规模队伍在边境巡视。 即便没有事情,也要搞出点事情,主打一个不消停。 至于理由…… 别问,问就是奉旨讨逆,攻打野生势力,政治正确,怎么能叫主动找事呢? 南合山方面无奈的同时,对硕丰城也多有怨怼。 事情明明是对方整出来的,自己不过为了防备自卫,虔昀城却仿佛疯狗一般,只盯着他们死咬不放。 对此,南合山方面曾不止一次向硕丰城提出抗议,要求对方施加压力,限制虔昀城的动作。 然而硕丰城方面刚吃了一场败仗,损失惨重,就连自家城主也受伤不轻,好不容易脱身,哪里愿意主动入局。 当然也不会明着拒绝盟友,嘴上答应痛快,行事却各种拖延。 一个拖字诀,将南合山方面弄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不过嫌隙与隔阂,也同时出现在看似同仇敌忾的两家势力之间。 至于说为什么不直接兴兵,南下与虔昀城大干一场。 别闹了,打仗不花钱啊? 且不管军队战力,还是上层高端战力,南合山自认比硕丰城强不了多少,战事一起,谁也无法预料其走势。 最重要的是,诨楚不愿步了肖士庆的后尘。 他有理由相信,倘若南合山与虔昀城打起来,除非败局已定,否则硕丰城绝不会轻易插手战事。 在这片地界,三足鼎立,便是最稳定的结构。 没有足够的实力,最先挑起战争的那家,绝没有好下场。 …… 玄霄阁,阁主洞府居所,一座视野广阔的断崖上。 阁主殷琅背负双手,眉头紧锁。 仪表不凡的脸上,明明不见什么变化,然而较之以往却莫名多了几分苍凉。 眺望远方,日落晚霞火红一片,目光沉寂如水,仿佛在沉思,又像是在等待什么消息。 不多久,一道身影从地平线升起,数个闪烁间,便已到了眼前。 “见过掌门师兄。” 来人看起来年入中年的模样,乃是货真价实的元丹境中期修士,年岁接近五百。 殷琅脸上露出笑容,左手虚抬。 “赵师弟不必多礼,且与我说说,前线局势究竟如何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