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869(1/2)

作者:暴风后的大海

影视:从我的体育老师开始第一869

1965年。</p>

13岁的孙少安,即将参加小升初考试。</p>

这个时候,周强穿越成了孙少安。</p>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值得品味的小说,值得反复去看。</p>

可能,最初看《平凡的世界》,看不进去。</p>

可能看几页,就放下了。</p>

但,如果你能坚持读下去,就会发现,《平凡的世界》中,平淡的文字,有种独特的魅力。</p>

《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很多角色。</p>

每个角色,都鲜明而有特色。</p>

《平凡的世界》,是用平凡的文字,书写平凡的人生,但却能让人品味出,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p>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有种气质,有种灵性。</p>

他的气质和灵性,与田晓霞契合,两人打破了世俗的束缚,成为恋人。</p>

其实这种气质和灵性,能相互契合的很少。</p>

如果能契合,就是‘知己’。</p>

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p>

只可惜,人生知己难寻。</p>

让人忍不住叹息一声“我的知己,在何方?怎么找?”</p>

双水村。</p>

冬天。</p>

夜。</p>

月明星稀。</p>

孙少安家的窑洞,月光从窗户里钻了进来。</p>

孙少安的父亲孙玉厚,正在抽旱烟,还没睡。</p>

孙少安高小毕业,正要参加小升初考试。</p>

孙玉厚正在为此事发愁。</p>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的弟弟孙少平,上高中,是年初开始,年末毕业。</p>

孙少安的妹妹孙兰香,上初中,也是年初开始,年末毕业。</p>

不过,孙少平和孙兰香都是延迟半年毕业,都到了夏天,都上了两年半。</p>

查了一些资料,也查不清楚应该是年初入学,还是秋季入学。</p>

根据《平凡的世界》,64年孙少安去石圪节公社上高小,65年小升初考试。</p>

这样看的话,孙少安也应该是年初入学,年末毕业。</p>

孙少安上小学,分:初小和高小。</p>

初小四年,是在双水村上的学。</p>

高小两年,要去石圪节村上学。</p>

石圪节村就是公社所在。</p>

石圪节公社离双水村不算远,大概有十里路。</p>

不是石圪节村的学生,可以住校吃食堂。</p>

田润叶就是住校吃食堂,每周六才回趟家,不用每天来回跑。</p>

孙少安家里光景不好,没钱住校。</p>

每天天不亮,孙少安跑到石圪节村上学,下午再回家,午饭是早上带去的干粮。</p>

这样来回跑了两年。</p>

如今,孙少安即将面临小升初的考试。</p>

这个时候,石圪节村还没有初中。</p>

孙少安要想继续上学,就要去原西县。</p>

原西县距离双水村,70里。</p>

在原西县上学,不可能回家吃住,肯定要在学校,或者找地方借住。</p>

在学校住宿,要交住宿费,要月月交粮食到学校食堂,要月月钱买菜票。</p>

其他的路费什么的,零零碎碎,费也不会少。</p>

去原西县上学,要不少钱。</p>

但,没钱,怎么上学?</p>

这是孙玉厚为什么发愁。</p>

也是后世,很多人发愁的问题:没钱,怎么供孩子上学?</p>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看出孙玉厚的为难。</p>

十三岁的孙少安,主动说:“爸,我回来劳动,不上学了.”</p>

孙少安不想上学吗?</p>

当然不是。</p>

孙少安看出家里没办法供他上学了。</p>

弟弟,孙少平7岁,也要上小学。</p>

妹妹,孙兰香3岁。</p>

半瘫的奶奶,干不了什么。</p>

家里也只有,孙玉厚,孙少安妈,孙少安姐孙兰,三个劳力。(《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版,少安妈早早去世。小说里活的好好的。这里用小说里的设定。)</p>

仅靠他们三人,是养活不了全家,并且供孙少安、孙少平读书。</p>

所以,十三岁的孙少安很懂事,他不想让孙玉厚为难,主动说不念书了,念到高小毕业,已经知足了。</p>

十三岁的孙少安说,要跟孙玉厚一起扛起这个家,供孙少平、孙兰香念书。</p>

孙少平和孙兰香想念到哪里,就供到哪里。</p>

十三岁的孙少安,只有一个要求:去参加小升初的考试,要证明,不是考不上初中才不继续念书。</p>

孙少安小学六年,年年考试都是</p>

孙少安参加了小升初考试,全县</p>

但,孙少安因为穷,上不了学,念不了书。</p>

只能回家跟孙玉厚一起种地,一起扛起了这个烂包的家。</p>

在后世,也同样有很多‘孙少安’,他们因为没钱,上不起学。</p>

这不是个例。</p>

现在周强,穿越成了孙少安。</p>

现在的孙少安,还会说“去劳动,不上学”这句话吗?</p>

当然不会。</p>

现在的孙少安,要想改变家里的烂包光景,必须出去上学。</p>

当然,不是说,上学就能改变,孙少安家里的烂包光景,而是上学出去一趟,孙少安就有借口,说在外面学到了很多‘本事’。</p>

而依靠这些‘本事’,孙少安才能改变,家里的烂包光景。</p>

这里多说几句吧。</p>

孙少平高中毕业,改变家里的烂包光景了吗?</p>

没有。</p>

田润叶上学,可以找到县城的工作。</p>

孙少平上学,是找不到县城工作的。</p>

田润叶从农民变成县里的老师,上学只是一个条件,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县里工作的田润叶的二爸田福军。</p>

是田福军帮田润叶安排的工作。</p>

没有田福军,田润叶基本不可能留在县城当老师。</p>

田润叶的父亲田福堂,虽然是双水村的支书,但田福堂也没本事,安排田润叶在县城工作。</p>

所以,孙少安去上学,不是为了能在县里工作,能吃供应粮挣工资。</p>

就算孙少安很有本事,也基本找不到县里的工作。</p>

这里是原西县,是很偏远贫困的小县城。</p>

不是京城。</p>

如果是京城,孙少安靠本事能找到工作。</p>

在原西县,就算孙少安‘厉害的不行’,但没关系没背景的情况下,孙少安高中毕业后,只能乖乖回老家,当农民。</p>

这就是小地方的‘特色’。</p>

所以,孙少安去原西县上学,不是为了找工作当城里人,而是为了找一个‘借口’。</p>

虽然只是个借口,但这个借口,必不可少。</p>

孙少安是在小山村。</p>

村里没多少人。</p>

谁家做了什么,谁家有什么‘与众不同’。</p>

全村人都知道。</p>

在小山村,任何人都被其他人‘死死的盯着’。</p>

任何事,都很难瞒住。</p>

孙少安如果只是个,十三岁不上学,就开始种地的农民。</p>

那么,孙少安凭什么,有与众不同的本事呢?</p>

越是小的地方,越不容易出头。</p>

眼红的人太多。</p>

窝里斗的人太多。</p>

俗话说: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p>

就是这个道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