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闻仲的选择622(2/2)

作者:暴风后的大海

影视:从我的体育老师开始第六百二十五章 闻仲的选择622

萧升再次沉默。</p>

他想起来,《封神演义》中,闻仲到死都没求过金灵圣母,可能便是这样的原因吧。</p>

闻仲想逆天改命,但也知道希望渺茫,没敢牵连他师父金灵圣母。</p>

可后来的发展,完全出乎截教中人的预料。</p>

阐教的人,西方教的人,显然一直在挖坑设套,算计截教。</p>

可怜截教通天教主,还一直闭门不出,认为封神和他关系不大。</p>

人家元始天尊,老子,接引,准提,不断外出搞事,最后把截教坑惨了。</p>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p>

截教的通天教主,还有诸多门人,显然被害了,显然没有防范来自阐教、西方教的暗算。</p>

又沉默片刻。</p>

“师父,我的分身肯定是要去西岐,助周伐商的,到时候,如果遇到同门师兄弟,我肯定要出手,但我承诺,不对闻仲出手。”萧升道。</p>

“也罢,就这样吧。不过,萧升,如果事关你安危,无需多虑,谁都可杀!”赵公明道。他不想因为金灵圣母的吩咐,束缚了萧升。</p>

“是,师父!”萧升大声应道。他也不是什么迂腐之人。如果闻仲敢对他下手,他肯定一记紫电锤砸过去,砸死闻仲再说。</p>

...</p>

且说姬昌被雷震子送到金鸡岭。</p>

雷震子因有师命,不能送姬昌回西岐城,便飞走了。</p>

这其实有些不厚道了。哪有把老迈的姬昌,送到荒郊野岭就不管的道理。</p>

这似乎要表现雷震子还不能出山,只是临时下山的意思吧。</p>

姬昌已经老了。</p>

他一个老头子,没有马匹,靠步行,走了没多远,便又累又饿。</p>

恰巧附近石矶娘娘的碧云童子看到了姬昌。</p>

“老人家,你要不要来这边休息一下,吃点东西?”碧云童子道。</p>

“那...,劳烦小道童了。”姬昌没有拒绝。</p>

到了石矶娘娘的石屋。</p>

石矶娘娘也出来招呼姬昌。</p>

“敢问老丈,要去哪里?为何一个人上路,还没有马匹?”</p>

“我...,我要去西岐城。”姬昌吃了食物,喝了水,但回答问题时,犹豫一下,没敢说他是姬昌。</p>

“此去西岐城路途遥远,老丈你一个人上路,恐怕不妥。不如联络四海商行的人,送你去西岐城吧。”</p>

“四海商行?可是圣德萧真人创办的四海商行?”姬昌激动道。萧升分身游历天下,没有留下姓名,连样貌也是多变,但钱四海帮忙时,多少透漏了一些关于萧升的情况,口称萧升:萧师兄。</p>

故而,外面流传萧升的称呼为:圣德萧真人。有圣德二字,表示老百姓对萧升的尊敬。</p>

“正是。”石矶娘娘道。它在人间也有好些年,也知道了萧升在人间的巨大名望,对萧升很是佩服。</p>

“吾是西伯侯姬昌,劳烦道长联络四海商行。”这时,姬昌也不隐瞒名姓了。他相信四海商行的人。</p>

“原来是西伯侯当面,贫道石矶有礼了。”石矶娘娘急忙打个稽首,看了看招待姬昌的食物,“却是贫道怠慢君侯了。”</p>

“道长不必多礼。”姬昌和石矶娘娘聊了一阵。</p>

四海商行的人来了。</p>

不仅如此,还有附近的官吏也来了,他们一同迎接姬昌。</p>

“君侯,吾等来迟,请恕罪。”</p>

“不必多礼,劳烦你们来此借我。”姬昌态度很和善。他和石矶告别,去了西岐城。</p>

...</p>

且说西岐城。</p>

姬昌母亲太姜,在宫中日日思念姬昌。</p>

这天。</p>

忽然,刮了三阵大风,风中竟然有异常吼叫声。</p>

太姜觉得有异。</p>

便吩咐侍从焚香、取金钱,占卜一课。</p>

原来姬昌的母亲也会算卦,难道姬昌的先天神算,是他母亲教的吗?</p>

不多时,太姜得知姬昌已至西岐。</p>

太姜大喜,急忙吩咐姬发等公子,还有文武百官,出城迎接。</p>

消息传到外面。</p>

西岐万民,竟然也大喜,杀猪宰羊,庆祝姬昌回到西岐。</p>

姬发等众位公子,还有文武百官,都穿大红吉服,在城外,迎到了姬昌。</p>

分别数年,终于见面。</p>

姬昌,姬发,等等众人,都喜极而泣。</p>

姬昌简单说了朝歌事宜。</p>

但说到伯邑考时,突然一阵腹痛,大叫一声:“痛煞我也!”跌落马下。</p>

姬发等公子急忙扶起姬昌,拥在怀中,给姬昌喂了几口茶。</p>

只见姬昌突然反胃,吐出一块肉饼。</p>

那肉饼就地一滚,生出四足,长出两耳,形似兔子,望西跑去了。</p>

姬昌连吐三次肉饼,化作三个兔子跑了。</p>

这是怎么回事?</p>

当初,姬昌吃肉饼,吃了三个。</p>

这三个肉饼都是伯邑考的肉做的。</p>

现在,姬昌回到西岐。</p>

伯邑考死后有灵,知道到了西岐,从姬昌腹中出来,化作兔子,走了。</p>

《封神演义》中这情节也挺怪异。</p>

姬昌回到伯侯府休息。</p>

几日后。</p>

召集文武百官。</p>

姬昌再次细说去朝歌这几年的事。</p>

他的百子雷震子,也细说了。</p>

雷震子送他过五关的事也都说了。</p>

姬昌说完,有人站出来,说:要为伯邑考报仇。</p>

但姬昌没有同意,他说:伯邑考不听吾言,擅自去朝歌,其祸自招!伯邑考自执忠孝大节,不知从权,不知打点,不识时务,不知进退。伯邑考德薄才庸,性情偏执,不听人劝,不顺天时,才有此祸。</p>

姬昌说了很多伯邑考不当之处。</p>

结论就是,伯邑考之死,是他自找的,不需要报仇。</p>

归根结底是姬昌不想妄动干戈啊。</p>

“吾欲建灵台...”姬昌虽然不想起兵,但想建灵台。</p>

这灵台何物?</p>

是姬昌为了伯邑考而建。</p>

但名义上,是为了百姓祈福,希望风调雨顺。</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