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说第五十八章 过目不忘
恍惚间,在场弟子心头泛起某种似曾相识的诡异错觉。</p>
是了……</p>
昨日对战连续时轻飘飘地说什么“试试”,结果不单将不器院拆得面目全非,更教道秧峰开裂不宜起居;而今也是轻飘飘一句所谓“略懂”,却整得堂堂丹道长老词穷,一时不知该何以为继。</p>
不同的轻飘飘。</p>
一样的沉甸甸。</p>
会搞钱。</p>
实力又强。</p>
熟知药草。</p>
听说符纸造诣也颇深?</p>
那其他方面呢?炼器、阵法、驭兽……在不为人知的背后,这老魔是不是、会不会、该不该仍自留着一手?</p>
根骨虽差,却诸道皆通。</p>
众人心苦:兄弟给条活路可好?</p>
但要说最受震动的,莫过于王山。</p>
有心细察不难发现,方才数个十问题虽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看似跳脱却非随意为之,反是深思熟虑后精挑细选才能有的结果。</p>
从识药到辨药。</p>
从配药至丹方。</p>
从烧炼次序至出炉贮存。</p>
从灵毒之别到丹火之用。</p>
……</p>
所涉配材或常见或罕见,所论丹方或奇或正,所问药理或深或浅,甚而在关于长春丹的考校中,王山刻意隐去了乌盆子这味辅药,却同样未能难住宠渡。</p>
凡此种种庞杂交织,纵是丹云峰弟子也未必能全部答对,所以王山着实费解:他一介炼气喽啰何以这般游刃有余头头是道?!</p>
殊不知宠渡那位酒鬼师父素喜搜集古物,其中的丹经药典早被宠渡烂熟于心;炼丹时又总对宠渡耳提面命,潜移默化的影响经年累月之下自不容小觑。</p>
这还是往远了讲。</p>
往近了说,为寻觅压制乃至化解体内妖性的办法,宠渡连月来狂啃经典,甚而为了搜罗更多典籍不惜挑起倒卖风波,无形之中不啻于一次对丹学的梳理巩固与拾遗补缺。</p>
他根骨虽差,所幸生就一颗剔透玲珑心,本自博闻强识,将所涉丹经药典杂糅贯通融于一炉,对丹药知识的理解相较以往自然更为透彻。</p>
且不论实际炼制时丹术如何,单就花草丹方这一块儿的积累而言,漫说寻常修行者,即便邱铭这样醉心于丹道经年的正统弟子也多不及他。</p>
个中曲折虽未显露于人前,却无碍王山做出类似的判断,“噫。捡到宝了。”惊喜交加间心有计较,猛然手指宠渡却侧望讲桌,道:“后两日由他来讲。”</p>
邱铭麻了:不是说好了由我代授么?</p>
有道是知子莫若父,为师多年,王山岂会看不出手下大徒弟那点心思?更存了借机鞭策的打算,于是戏谑笑问:“不服?“</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