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臣第120章 孔明气曹真121
孔明既斩了陈式,正议进兵,忽有细作报说曹真卧病不起,现在营中治疗。</p>
原来是司马懿掩护后,真的没去索要玉带,甚至没有任何意见,曹真甚是惶恐,气成疾病,卧床不起。兵屯渭滨,司马懿恐军心有乱,不敢教真引兵。</p>
孔明大喜:“此话当真?”毕竟曹真病了就等于是大魏的陇西主心骨倒下了。</p>
杨仪道:“不假!”</p>
孔明谓诸将:“若曹真病轻,必便回长安。今魏兵不退,必为病重,故留于军中,以安众人之心。吾写下一书,教秦良的降兵持与曹真,真若见之,必然死矣!”</p>
“取笔墨纸砚来!”孔明还在气头上。</p>
魏延缓缓退下,深知自己有大问题,不被斩首已经是天赐恩惠了。</p>
遂唤降兵至帐下。</p>
“拜见丞相!”魏兵叩首。</p>
孔明和颜悦色:“汝等皆是魏军,父母妻子多在中原,不宜久居蜀中。今放汝等回家,若何?”</p>
众军泣泪拜谢:“多谢丞相!多谢丞相!”都说大汉丞相宽宏大量,今日看来,果然如此。</p>
“只是有一件事需要尔等办。”孔明写好了书信:“我这里写好一封书信”</p>
孔明缓缓走了下去:“需要交给你们的曹都督。”</p>
魏兵不假思索:“一定照办,请丞相放心!”</p>
魏军领了书,奔回本寨,将孔明书呈与曹真。曹真扶病而起,拆封视之。其书:</p>
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致书于大司马曹子丹之前: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预知天文之旱涝,先识地理之平康;察阵势之期会,揣敌人之短长。嗟尔无学后辈,上逆穹苍;助篡国之反贼,称帝号于洛阳;走残兵于斜谷,遭霖雨于陈仓;水陆困乏,人马猖狂;抛盈郊之戈甲,弃满地之刀枪;都督心崩而胆裂,将军鼠窜而狼忙!无面见关中之父老,何颜入相府之厅堂!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仲达闻阵而惕惕,子丹望风而遑遑!吾军兵强而马壮,大将虎奋以龙骧;扫秦川为平壤,荡魏国作丘荒!</p>
曹真看毕,恨气填胸:“诸葛村夫!你……”气绝而晕厥。</p>
王朗、周瑜表示:现在你能理解我们当时心情了吧。</p>
至夜,死于军中。</p>
司马懿得知大惊失色:“啊?子丹……”一下子瘫坐下来。</p>
司马昭上前安抚司马懿。</p>
司马懿摆手:“几句恶语,容不下,岂能如此啊。”主要是下午才跟曹真搞好关系,这下子没了?</p>
“大都督虽然不及诸葛亮,但也是用兵能手啊!如此实乃可惜。”司马懿道:“奏明圣上,曹都督死战不休,死于流矢。”</p>
司马昭问:“父亲为何不实话实说?”</p>
司马懿真是不知道怎么说这个没有心机的儿子了:“糊涂!曹都督为国效命,岂能如此说?”</p>
你今天说曹真被诸葛亮气死了,那明天大魏皇帝就能真把你家某个人弄死了。</p>
人那是曹大都督,曹家的栋梁之材,你司马懿也就是外臣,别给脸不要脸,还是要给曹都督一个面子的。</p>
“让兵士门换上白衣白服,替曹大都督守孝。”</p>
司马懿给了曹真最高的殊荣:全军静默,只得吃冷食,严防诸葛亮!</p>
司马懿用兵车装载,差人送赴洛阳安葬。</p>
不过一日便到。</p>
报入洛阳时,已是晨间。</p>
曹叡正在龙床上创造下一个魏主。</p>
闻知曹真已死,心中甚是慌乱,推开侍女:“什么?”接过司马懿亲笔书信。</p>
仔细看来,上面确实是写着曹真大都督死于蜀军流矢:“这可如何是好啊。”</p>
曹叡心急如焚,顾不得床上那些女人了:“召群臣!商议对策。”</p>
曹叡急匆匆的。</p>
不顾妃子们的叫唤,女人跟国家?曹叡选择后者。</p>
群臣也是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了,皆相互示意,不知如何是好。</p>
华钦出言:“禀告陛下,如今曹真都督已故,应令司马懿归洛阳。”</p>
华钦是怕司马懿策反与诸葛亮合兵,那大魏江山可就危险了。</p>
“陛下!万万不可。”出言者乃是太尉钟繇。</p>
“且不说仲达是否有贰心,诸葛亮神算鬼谋,除非仲达无人可抵挡。”</p>
钟繇的话确实是很有道理的了。</p>
如此这般召回能有啥好事儿?况且如果真的撤兵了,西凉全境都给了?</p>
“可这……”群臣议论纷纷。</p>
年轻人们认为这时候不应该召回司马懿,理由是抗击诸葛亮,只有司马懿可行,总不能把曹纯都督调过去吧?</p>
而年老的群臣认为,曹老板说的很对,司马懿狼子野心,是定有反骨,绝对不能任他发展。</p>
两股人选议论纷纷。</p>
曹叡心中烦躁:“朕……也不知如何是好。” “不如让大都督之子曹爽继承都督位,以御西蜀。”</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