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司马取印113(2/2)

作者:关山路

贰臣第112章 司马取印113

司马懿表情无奈:“都督有所不知啊,东吴、西蜀会合,兴兵入寇,今孔明又出下寨,诸葛亮取了陈仓,逼近长安了,都督知之乎?” 曹真惊而起身:“吾家人知我病重,不令我知,如此大事,岂不早说?”</p>

司马懿还是要帮曹叡说话的:“圣上忧虑都督贵体欠安,故未通告。”</p>

司马懿皱眉头,像是没曹真没人能对抗孔明了:“今事态紧急,方让我前来探望,不知都督何日方能痊愈,领兵出战。”</p>

曹真可太不敢跟诸葛亮斗了只能叹息:“我病甚重,恐难痊愈。”说着还把枕头拿过来靠着。</p>

又是摇头又是晃脑,还频频观察司马懿的情况,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的计策:“似此国家危急,圣上何不拜仲达为都督,以退蜀兵耶?”猜对咯,曹叡就是拜司马懿呢!</p>

司马懿演技一绝摆手拒绝并叹气:“我也想为国家效力,可才薄智浅,不称其职。”</p>

司马懿心想:尼玛的,印在你这里,我他妈干啥?我他妈没有印我敌啥蜀兵,真以为我来是跟你瞎扯。</p>

曹真本来就想甩手掌柜:“哎呀,仲达!依我所见,仅你可以抵挡诸葛亮。”</p>

“来人!”</p>

“在!”</p>

“取大印来!”</p>

司马懿赶忙:“都督,不不不!”</p>

欲擒故纵成功!老狐狸跟老狐狸的对话最有意思。</p>

曹真打住:“仲达若不领此印,我就去面见天子,奏请此事!”</p>

司马懿拜实话实说:“都督,实不相瞒,天子已有恩命,但我不敢受耳,不敢领此重任。”</p>

曹真一下子收了笑,你这样我可就不太乐意了。</p>

“仲达何出此言啊,想来是别有原因吧?”曹真表示:合着你刚刚逗我是吧?</p>

司马懿回:“此皆懿肺腑之言。”</p>

曹真笑一语道破:“我知你心存芥蒂,故而婉言推辞。”</p>

二人眼神对视一番。</p>

曹真起身:“此事过错在我呀,我不该对你心存芥蒂,不听忠言,招此惨败,愧疚之心,唯天可表。”</p>

司马懿起身:“都督,不可如此说。”</p>

曹真取过印:“仲达,还望你以国家存亡为重,是为大魏社稷之幸事也。”</p>

要说曹真还是个敞亮人,要一般人肯定是矛盾加深了。</p>

司马懿也不含糊:“都督之言,感人肺腑,恭敬不如从命。”</p>

斗归斗,要是魏国完了,俩人也就完了,这就是大局观。</p>

司马懿跪:“懿则暂领此印,待都督痊愈,便归还都督。”</p>

曹真觉得他太客气了:“仲达不必客气。”</p>

司马懿叩拜:“懿定不负天子洪恩,击退蜀军!”</p>

曹真大喜:“仲达今领此任,可退蜀兵。”于是司马懿点兵马将领,往长安来与孔明决战。</p>

再说吴国庙堂。</p>

孙权知陆逊重伤还能挡住曹纯,深知自己这次又把人家陆逊坑了,但江夏襄阳将曹纯主力挡住了。</p>

本次召群臣为了商议的就是该不该从庐江进兵,减少诸葛亮与陆逊的压力。</p>

孙权先自我检讨:“朕之失误让大都督陆逊遭无妄之灾,今日召众卿前来,亦是为论此事。”</p>

徐盛率先谏言:“陛下,可进兵庐江,攻寿春逼近许昌城,那曹叡小儿岂能抵挡?届时包围新野,事可成也!”</p>

你猜猜孙权想听到的答案是什么?反正肯定不是这个。</p>

“臣,愿领兵前去!”徐盛主动请缨。</p>

但明眼人还是比较清楚孙权想干啥的:甩锅呗。</p>

倒是有人愿意背锅,顾雍上前:“大都督重伤乃我等之不谏之过。”</p>

妈的,老子就差把你孙权按在地上骂了,现在还要帮你背锅。</p>

“不怪丞相!”</p>

好了有台阶了,可以下班了。</p>

“丞相以为徐将军所言如何?”孙权可就把他压上去了,还提醒:“朕以为不妥,黄须儿曹彰可是一等一的武将,若是徐将军不敌岂不是……”</p>

顾雍了解了,都知道应该交给陆逊就行,孙权摆烂就行,至于徐盛是干啥的?</p>

拱卫孙权的大将。</p>

“臣也以为不妥!”</p>

这可把徐盛架住了:“丞相!”</p>

顾雍看都不看徐盛便开始阴阳怪气孙权:“大吴之业,尽数交给都督便可,我等只在建业待都督归来。”</p>

孙权满意,丝毫不觉得是在阴阳怪气他:“丞相之言甚合我意。”</p>

徐盛谏:“陛下!”</p>

“好了!徐将军。”孙权表示:“朕近日劳苦,若无他事,朕要先去休息了。”</p>

本来今天来的打算就是为了找个人背锅。</p>

徐盛还想多说几句来着。</p>

“退朝!”</p>

看吧,司马懿多么了解东吴庙堂,但凡孙权来个出其不意,魏必炸。</p>

于是乎,司马懿引兵到长安,开始了真正意义上与诸葛亮的斗争。</p>

也代表了他的兵权达到了现在的顶峰:陇西一切兵马。</p>

谁胜谁败?犹未可知。</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