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爱因斯坦-李谕桥673(2/2)

作者:三秋空城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第六百七十七章 爱因斯坦-李谕桥673

爱因斯坦摇了摇头:“不可能,因为人要想穿越虫洞必须超光速,而这是万万不可能的。”</p>

李谕说:“不仅如此,要想维持这么一个通道稳定存在,就要在物理学上构造一种奇异物质,一种非常难以理解的物质。”</p>

普朗克说:“地球上没有的东西?”</p>

“恐怕宇宙中都不太好寻找,”李谕说,“这种奇异物质必须具有负能量。”</p>

“负能量?”普朗克头一次听这么个词。</p>

“就是拥有负的能量。”李谕说。</p>

“怎么可能!能量最低就是零,不可能成为负数。”普朗克好歹是研究热力学的,对能量理论十分在行,无法接受这种理论。</p>

李谕也不太好解释,于是说:“所以在物理上这个时空隧道不可能存在。”</p>

普朗克说:“你们真是太有想象力了,生生把科学变成了科幻。这篇论文要发表吗?”</p>

“当然要发表,”李谕说,“我们仅仅做了一点数学上的推测罢了。”</p>

普朗克说:“按照我读遍书店所有科幻作品的经验,这篇论文绝对会受到科幻小说家的疯狂追捧,即便它晦涩难懂。”</p>

普朗克的预言确实对了,连李谕和爱因斯坦都说“有可能”会实现时空穿越,这么好的素材去哪找。此后时空穿越基本成了科幻的“常规”设定。</p>

不过科学家其实还真在这条路上做过很多年研究,半个世纪后的1964年,苏联的科学家诺维科夫根据史瓦西的解又得到一个解,即大名鼎鼎的白洞。</p>

白洞这东西就多少有点难以理解了。</p>

黑洞好歹已经有科学观测证据,白洞只存在于理论中。</p>

至于负能量,倒是已经在实验室中发现。</p>

负物质还没有发现过,这东西确实太难想象。——注意哈,负物质不是反物质,不是一回事。</p>

神作《星际穿越》中的设定是主角通过距离地球100亿光年外的一个黑洞进入了虫洞,来到五维文明世界。</p>

这些设定出自研究虫洞、黑洞的物理学大佬索恩。</p>

他这么设定,肯定是明白以人类的力量,或者任何三维文明的力量,都无法制造虫洞。</p>

因为要想人为制造虫洞,需要大量的负物质和负能量(按照质能方程,质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质量,质能等价)。</p>

一个1cm半径的虫洞,需要地球质量这么多的负物质。</p>

对了,虫洞还有个非常关键的性质忘了说:因为它由负物质组成,自然有极强的负压力,或者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张力,向外撕扯的一种力。</p>

虫洞的负压力可以轻松把人撕碎,包括组成人的原子也会被撕碎。</p>

如果想原子不被撕碎,虫洞的半径最少要1光年!</p>

全银河系的能量都不够。</p>

反正以现有理论,时空穿越不可能做到,只能像《星际穿越》里那样,幻想高维文明帮个忙。</p>

又或者有什么其他还未知的方式,毕竟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还有很多盲点,科技也有十分广阔的发展未来。</p>

爱因斯坦也同意发表这篇论文,只是花了好久才接受“虫洞”这个词。</p>

而且在论文中,爱因斯坦明显声明它不可能稳定存在,超光速也被禁止。——严格点说,有质量的物体无法被加速到光速。所以不存在什么假论文的担忧。</p>

轮船航行两周后,先抵达了日本。小鬼子肯定不会放过让一堆大佬来访问一遭的机会。</p>

负责迎接的是东京帝国大学的长冈半太郎以及另一名物理学教授石原纯。</p>

如果没有李谕,石原纯就是第一个在东方介绍相对论的人。</p>

“三位科学界的伟大圣人,欢迎你们来到日本国!”长冈半太郎激动道。</p>

李谕早就在日本的科学界大有名头,就连企业界也把李谕当作神一般的人物,与此前在美国时一样,他对日本人的恭敬习以为常。</p>

爱因斯坦则问:“日本人不是穿一种特殊的服装吗?为什么你们都穿西服?”</p>

石原纯说:“现在日本的文明人都以穿西服为荣。”</p>

“好吧。”爱因斯坦不置可否。</p>

普朗克对第一次踏足东方土地后的首要诉求是吃饭,他问道:“日本国的饮食与中国有什么相同之处吗?”</p>

长冈半太郎说:“我们有自己独到的刺身吃法,尽可能保留食物之鲜美。”</p>

此时的刺身水平其实远不如一百年后,吃刺身在西方人眼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p>

普朗克嘴角抽了抽:“生吃?”</p>

长冈半太郎说:“绝不会让教授失望。”</p>

爱因斯坦比较喜欢新奇的东西,哈哈一笑:“管它的,先尝尝再说!实在不行,咱们就吃李谕说的那个……那个方便面嘛!”</p>

小鬼子这次给爱因斯坦也提供了美元的报酬,不过大部分更像是商演活动的出场费。</p>

爱因斯坦在日本的每次演讲,都高达四个小时,有人进行现场翻译。</p>

石原纯自己整理了爱因斯坦的演讲稿进行发表,可惜出了一些纰漏,造成了科学史上的一次小失误。</p>

爱因斯坦本人并没有发表过文字版的日本演讲稿,石原纯通过整理自己的笔记发表的爱因斯坦演讲稿也没有征得爱因斯坦本人的同意。</p>

石原纯整理的演讲稿中,一开始有个附加说明,指出这篇文章不是爱因斯坦所写,石原纯本人对可能的错误负责。但是这个附加说明却在后来的译本中被略去了,甚至在石原纯本人编写的一本爱因斯坦的演讲集中也遗漏掉了。</p>

而正好亚洲尤其是我国在民国时期关于爱因斯坦的着作,大部分翻译自石原纯的译稿,跟着带来了一些错误。</p>

其中典型的比如关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石原纯的说法是爱因斯坦根本没有关注这个实验。</p>

好在中国留学欧美的人不在少数,看过原版的也不少,慢慢纠正了一些石原纯的错误。</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