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困难的局面647(2/2)

作者:三秋空城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第六百五十一章 困难的局面647

横征暴敛之下,自耕农大批转向佃农,农村经济被破坏得相当严重。&amp;lt;/p&amp;gt; 张謇聊起自己经营最成功的大生纱厂,无奈道:“如今日资强势进入国内棉纺织业,对我们的冲击很大。本来国内棉花足够原材料的供应,可每年却要出口百万担棉花,其中绝大多数运往了日本或者日资纺织厂。乃至于我们不得不进口棉花,大大提高成本。”&amp;lt;/p&amp;gt;</p>

虞洽卿问道:“听说华商纱厂联合会已经给北洋政府上书,要求禁止棉花外运,保护华商,难道没了下文?”&amp;lt;/p&amp;gt;</p>

张謇说:“北洋政府刚刚想禁止棉花出口,就遭到各国公使团反对,只能宣布放弃禁令。”&amp;lt;/p&amp;gt;</p>

张謇的纱厂现在已经渐渐开始感到吃力,按照历史进程,几年之内就会困顿倒闭。&amp;lt;/p&amp;gt;</p>

他也挺无奈的,以他的身份都办不成,平头老百姓更难做买卖。&amp;lt;/p&amp;gt;</p>

棉纺织业是民国最重要的工业领域。但一战后,就不得不开始大量使用进口棉花,每年进口额要百万担,北伐前期更是达到了接近两百万担,价值大约7000万,位居中国进口商品价值的前三。&amp;lt;/p&amp;gt;</p>

这就是民国时期国内工商业的艰难情况。&amp;lt;/p&amp;gt;</p>

北洋政府没能力保护本土民族企业,连关税自主权都没有,只能任人宰割。&amp;lt;/p&amp;gt;</p>

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与原材料贸易又有着巨大的贸易剪刀差。你要是依靠原材料出口为主,价格上涨的幅度将远远落后于工业制成品价格的上涨幅度。&amp;lt;/p&amp;gt;</p>

——会被人当作韭菜一直不断割。&amp;lt;/p&amp;gt;</p>

当然这就是西方最希望维持的局面。&amp;lt;/p&amp;gt;</p>

他们喜欢高高在上坐享其成,众多发展中国家老老实实当奶牛,给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你要是想突破,搞上游产业或者高科技,就弄你。&amp;lt;/p&amp;gt;</p>

被西方忽悠瘸的太多了,什么印度、菲律宾、孟加拉的,到了一百年后还深受其害。&amp;lt;/p&amp;gt;</p>

在西方眼中,其他国家只配喝汤,永永远远只能做低端制造业,让他们享受高福利以及羡慕的目光。&amp;lt;/p&amp;gt;</p>

这个情况很难突破,要是突破不了,众多发展中国家也要像当年咱们一样,卖出上亿条裤子,换一架波音飞机。&amp;lt;/p&amp;gt;</p>

李谕没啥办法,这不是他个人能够左右的。&amp;lt;/p&amp;gt;</p>

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口物品的购买力指数平均比10年前下降了10个百分点左右,列强因此能够以相同的代价在中国得到更多的产品。&amp;lt;/p&amp;gt;</p>

与此同时,军阀又展开了混战,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等等,打得昏天暗地。军队所到之处,交通阻塞,给工商业带来巨大祸害。&amp;lt;/p&amp;gt;</p>

张謇说:“还是疏才兄弟聪明,能够以外商之壳做生意,这种优势是我等无法望其项背的。有低税款之便,稍加经营,就可以像美孚公司以及英美烟草公司一样,成为商业巨贾。”&amp;lt;/p&amp;gt;</p>

美孚公司在民国混得相当好,它们靠着关税低的便利推销煤油,在国内的大城市设立了5个分公司,中等城市设立了20个支公司,县城设立了500个经销店,代销店遍布城乡。&amp;lt;/p&amp;gt;</p>

导致美孚几乎成了煤油的代名词,也成了民国时期普通百姓离不开的日常用品。&amp;lt;/p&amp;gt;</p>

中国进口煤油的数量很快增长到价值6000多万,同样位居进口物品的前三位。&amp;lt;/p&amp;gt;</p>

所以李谕对这些美商的资金在国内搞教育一直觉得理所应当,他们赚了中国人不知道多少钱,但只需要做一点点好事,似乎就要对他们感恩戴德。&amp;lt;/p&amp;gt;</p>

哎,这也是一个非常强的阳谋啊。&amp;lt;/p&amp;gt;</p>

反观日本,则是直接坏到家,一点好事都不想做,坏得那么纯粹,不掺丝毫杂质。脑子里想的只有掠夺与侵略,都是昂撒人一百多年前玩剩下的。&amp;lt;/p&amp;gt;</p>

但不管怎么说,德国战败、俄国十月革命,退出在华的经济角逐;英法因为一战拼得太狠,元气大伤,对华经济扩张大大放缓,所以美国和日本顺势成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角。&amp;lt;/p&amp;gt;</p>

一战后,日本对华贸易总值约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左右,跃居到各国首位,美国为第二位,英国(不包括印度)则退居第三。&amp;lt;/p&amp;gt;</p>

此外,北洋政府由于找不到好的收入来源,只能不断借款。&amp;lt;/p&amp;gt;</p>

于是外国资本不断加大对华经济的影响力,同时不断扩张,到了1920年,外资企业的产值已占中国工矿、交通业总产值的一半,许多重要经济部门控制在外资手中。&amp;lt;/p&amp;gt;</p>

但北洋政府在这方面属实没辙,只能通过外资来发展重资产的工业门类。只是他们没有把握大局的能耐。&amp;lt;/p&amp;gt;</p>

李谕不懂太多经商门道,靠的是超越时代的眼光走一些超前的路,具体施行的时候,还是要靠那一部分美资助力。&amp;lt;/p&amp;gt;</p>

所以他老早就布局,在东亚的产业也都让美国人站在台前,不仅对付日本人好使,对付国内的军阀也好使。&amp;lt;/p&amp;gt;</p>

——真心挺无奈的,既要防着日本人,也要防着自己人。&amp;lt;/p&amp;gt;</p>

还是搞搞科学研究比较舒坦省心……&amp;lt;/p&amp;gt;</p>

李谕知道张謇的大生纱厂很快就会陷入困境,于是说:“季直兄,我在盐业银行以及花旗银行都有些薄面,将来遇到困难,随时联系在下。”&amp;lt;/p&amp;gt;</p>

张謇感激地抱拳道:“有疏才兄弟这句话,老夫就放心了。”&amp;lt;/p&amp;gt;</p>

虞洽卿说:“其他几家银行因为公债大赚特赚,也该帮帮工商界。”&amp;lt;/p&amp;gt;</p>

李谕说:“按道理,银行存在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企业发展,但这些年它们一直在经营北洋政府的公债,反而疏忽了本来的业务。其他银行我不敢说,盐业银行肯定会大力提供贷款,帮助诸位。”&amp;lt;/p&amp;gt;</p>

张謇说:“疏才兄弟不用有任何歉意。公债自身便有风险,即便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也不能置身于公债投机买卖之外。要是银行倒了,伤害更大。”&amp;lt;/p&amp;gt;</p>

李谕说:“战争既然打完,银行就没有必要再过多困在公债之中,该回归经营业务。只是仅仅盐业银行一家,力量有限,还望见谅。”&amp;lt;/p&amp;gt;</p>

张謇说:“已然足够。”&amp;lt;/p&amp;gt;</p>

李谕其实是知道马上军阀混战,北洋政府的公债将很难获利,不如让盐业银行抽身出来。</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