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引刀成一快483(2/2)

作者:三秋空城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第四百八十七章 引刀成一快483

因此汪先生以为巡警都是酒囊饭袋,然后准备继续筹划暗杀任务。</p>

只不过钱已花光,他们又不太会制造炸弹,只好让队友去日本买,同时继续筹款。</p>

但很快,汪先生所在的照相馆就被警察包围,逮捕了汪兆铭和一个队友黄复生。</p>

负责审理此案的是肃亲王善耆,也就是川岛浪速的结拜兄弟。</p>

汪兆铭表现得挺有骨气,与队友黄复生都极力声称自己是主谋,另一个人并不知情,只求速死。</p>

汪先生还在庭审现场大谈革命理想,揭露载沣的立宪是假立宪真独裁,呼吁人们都行动起来,推翻大清的统治,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实现民主富强等等。</p>

肃亲王善耆却想:伱们想死,不就成全了你们,不行!</p>

于是他向摄政王载沣汇报:“这两名革命党求死之心甚切,是为了激励革命党士气,我们不能轻易上当!”</p>

载沣一时之间无法判断,怎么自己杀他们就成上当了?</p>

肃亲王善耆又说:“摄政王,如果我们不判处他们死刑,就能证明我们是真立宪和仁德心肠;杀了他们,岂不坐实了我们是假立宪?”</p>

载沣恍然,心想,这些革命党心机竟然如此深,算到了朝廷不敢杀他们。</p>

他只能下令判处两人终身监禁。</p>

而汪先生就是在狱中,写下了那句著名的“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p>

这件事让汪兆铭一夜成名,并且成了此后重大的政治资本。</p>

可惜啊,人是会变的。</p>

李谕在报纸上,把事情前因经过看了个明明白白。</p>

他已经遇到了好几场刺杀,这就是清末民初的政治常态,以后还会有很多政坛高层被暗杀。</p>

晚上,李谕合上报纸,来到院中鼓捣起了一架望远镜,然后叫来吕碧城:“我要给你看看天文史上一个最浪漫的星星。”</p>

吕碧城问道:“牵牛星还是织女星?”</p>

李谕说:“哈雷彗星。”</p>

吕碧城讶道:“彗星?不就是扫把星吗?听说看见扫把星,可是要遭霉运的。”</p>

李谕说:“你跟我这么久,该不会还相信这个鬼话吧?哈雷当年预测了这颗彗星回归,同时有力地支持了牛顿的理论。”</p>

吕碧城问道:“哈雷是个女人?”</p>

李谕笑道:“当然不是,他和牛顿是好朋友。”</p>

吕碧城说:“那怎么说很浪漫?”</p>

李谕愕然,顿了顿说:“因为这颗彗星的回归周期长达76年左右,每个人一辈子几乎只能看到一次。”</p>

吕碧城说:“原来是这样。算起来,的确只能看到一次,要是能看到第二次,就成老妖怪了。”</p>

李谕说:“今天碰巧是个晴朗夜空,以前在北京城,可没多少这么好的天。”</p>

“以前?”吕碧城问。</p>

李谕笑道:“快看目镜吧。”</p>

哈雷彗星的出现非常明亮,达到了恐怖的-3.3星等,远远比天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还要亮很多。</p>

虽然比不上金星,但彗星有尾巴,更好观测。</p>

吕碧城惊呼道:“我发现了。”</p>

李谕拍了拍她肩膀:“接下来不用看望远镜也能目视了。”</p>

吕碧城握着李谕的手说:“原来它不叫扫把星,而是彗星。”</p>

屋檐上,近卫昭雪也仰头看到了它,许久,这颗彗星才消失,喃喃道:“什么彗星,就是扫把星。”</p>

把它当扫把星的人可太多了,由于哈雷彗星太明亮,很多人都看到了,报纸也借此发挥,各种说法甚嚣尘上,什么“天降灾星,恐有大难”,“上天预警,垂怜爱民”之类。</p>

立宪派的报纸则说它是在警示清廷赶紧推进立宪,并且成立责任内阁,限制皇权。</p>

革命派直接说它是预示新朝更替,大清气数已尽。</p>

严复找到李谕,希望他写一篇真正介绍哈雷彗星的文章。</p>

李谕当仁不让,把哈雷如何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出哈雷彗星的方程,同时进行了科学预测的事情全都一一讲了出来。</p>

李谕在文中也列出了详细公式:“我可以肯定地、毫无偏差地说,这颗彗星还会在76年后的四月再次被观测到。”</p>

但说得再准确,也是大半个世纪以后的事情,大家根本等不及。</p>

而且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全成了立场之争,根本不会在乎科学不科学。</p>

李谕颇感无奈,不准备再行争执。</p>

而是来到了京郊地区的工厂,与威斯汀豪斯一起研究无线电工厂的生产。</p>

国内进行这种高科技生产还是有点难度,好在威斯汀豪斯懂得整个上游如何运转,专门辟出了一个车间进行真空三极管的制造,然后又辟出一个车间做调试。</p>

另外,威斯汀豪斯按照自己的习惯,又搞了间实验室。</p>

李谕最近已经看够了形形色色的各种暗杀,准备在这静下心搞点科研,他对威斯汀豪斯说:“几年前,有人提出可以利用无线电回声探测的装置预防海上轮船相撞,先生有没有兴趣深入搞一搞?”</p>

威斯汀豪斯早就知道这件事:“技术上应当没有太大难度,只恐怕绕不开专利。”</p>

李谕说:“咱们有自己的设备,而且不仅是要简单地探测物体,而是更进一步,进行测距。”</p>

威斯汀豪斯凝眉道:“测距?这对接收装置的要求会非常苛刻,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做出来,估计要很多年才行。”</p>

李谕说:“万事开头难,总归要动手做嘛,而且说不定做着做着,就能有意外发现。”</p>

李谕还盼着威斯汀豪斯多在京城教出一些无线电人才。</p>

威斯汀豪斯说:“也好,借此机会正好能够进行很多无线电测试。”</p>

“我的那艘游轮过段时间就会开到天津港,不要浪费了试验机会!”李谕笑道,“另外,这项研究一定要绝对的保密。”</p>

(本章完)</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