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零,改变一家命运第39章 顶起重担的孩子们
两个村几十个小孩,除了几个年龄还小的,其它的都很有毅力,将近一个月,都坚持了下来。 九月底,秋收开始了,家家户户的壮劳力都早出晚归,即便是中午也没有什么休息时间,午饭都是家里不上工的老人小孩做好送过去的。 沈安宇每天早上五点带着四十几个孩子在门口扎马步,半个小时,五点半所有人爬上山一人捡一捆过冬柴,然后由沈安宇带着一帮人排队跑步到学校。 这锻炼的效果很是不错,至少每个孩子的精气神都变得不一样了,眼里也藏着亮光。 早上等沈安宇和沈安宣上学后,沈安宁就负责把菜园里的菜摘下来,晒干的晒干,腌制的腌制,西红柿很多,就熬成番茄酱装到罐头瓶里,黄瓜茄子切成片晒干,冬天可以吃。 中午就拿出解暑缓解疲劳的草药熬上两锅,再由队里安排人送到地头去,每个人喝上一碗,下午孩子们回来了也会去地里帮忙捡麦穗,挖土豆番薯,搬苞米,每个人都在忙着。 趁着下午这个时候没人上山,沈安宁就一个人每天往深山里跑,反正她有空间,遇到危险就躲,深山里的山葡萄、山梨、山楂、野生蓝莓、托盘儿、野生猕猴桃被她找到的尽数收到了空间,装满了大概十二个大圆筐子,靠近深山和外围的她就没有动,留给村里人。 太深的地方她也没敢去,一点阳光都透不进去的地方太危险,她暂时还不敢丛林冒险。 一连几天在山上溜达,她把榛子树、板栗树、松子树密集的地方都做了标记,打算等到秋收结束后可以再过来。 一整个十月,大家忙的脚不沾地,水稻、苞米、地瓜挨个熟,月末还要收秋萝卜、秋白菜留着过冬,村里的活儿忙完了,壮劳力还要去农场帮忙。 秋收过后,参加秋收的人都瘦了一圈,不过看到家里挨着院墙码的整整齐齐的过冬的柴火,大家心里又有些高兴,再不懂表达的父母也夸了自家孩子几句,把一帮小孩子高兴地不行。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加上秋收的劳作,两个村的孩子肉眼可见的,个头变高了,力气也变大了,跑的更快了。 沈安宁现在早已经退居二线了,由沈安宇当总指挥,沈安宣在秋收后也加入到跑步大军中了,还有她的几个小姐妹。 十月末,秋收结束后,家家户户的大娘婶子们开始早出晚归地上山找山货,沈安宁没和她们一起争,她的目标在深山。 双胞胎早上爬山捡柴火,放学了下午就上山找山货,一帮小子的速度比上了年纪的婶子们快多了,婶子们在山上一天和他们在山上一下午的收获差不多。 而且他们一帮人还分成不同的小队,很懂得团队协作,探路的,找山货的,爬树的,沈安宣和几个女孩就专门负责捡,眼疾手快地叫婶子们眼红极了。 家家户户的孩子们俨然成了顶立起门户的男子汉了。 在村口乘凉的老头老太太,每次看到一大帮小孩出动上山都乐的不行,每人一个背篓再拿上一个麻袋,分成两队,看着都整齐的很。 知青点的知青每天就跟在一帮小孩子后面,捡他们拿不了的,也收获满满。 值得庆祝的是,沈安宁终于在秋收后请到了村里的打井好手在小院里打了一口井,工钱加上材料费总共花了二十块,还请木匠叔给打了个井盖,现在用起水来她一点都不需要避讳了。 十月二十八号,打理自留地,菜地里的菜沈安宁已经收的差不多了,除了留种的放在秧子上等它自然变老,其余的多数都收进空间还有晒成了干,西瓜也吃完了,沈安宁将地里的西瓜藤拔了,准备种点小葱和大蒜。 这个夏天,西瓜大丰收,光是院子里的西瓜藤上就结了二十几个,给沈爷爷那边送了五个,让他们救济下牛棚的朋友,爸妈和大哥那边送了两个,其余的都进了她们姐弟仨的肚子里。 从空间里拿出一个西瓜,就说是前几天摘下来存着的,放到桌子上,等沈安宇和沈安宣回来再吃正好。 晚上,上山的一帮人回来了,把沈安宇的背篓拿下来,一筐子板栗,倒在院子里晒两天,西瓜是空间里的,比外面种点要更甜一些,毕竟品种改良了。 正好许红霞和几个女知青一起过来玩,一帮人坐在院子里畅想未来,吃着西瓜,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今年有了沈安宁和村里的孩子小分队,山上的山货和野果有史以来是被找的最干净的一回,捡的东西多的人家留下自家够吃的份儿,剩下的卖给供销社,也小赚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