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搬新家(1/1)

作者:一汀

重回七零,改变一家命运第19章 搬新家

村里现在有两个知青点,因为新修的这个靠近河边,为了方便女知青用水问题,也正好把男女知青分开,除了沈安宁单住,其余的七男八女,正好分在两个不同的知青点。 支书先将刘成送到男知青点,沈安宁她们也借此认识了老知青赵爱国,云省人,24岁,下乡四年半,也是知青点的点长。 女知青住的院子离沈安宁的小院不远,隔了三户人家,两块地,走路就几分钟的路程。 和许红霞先一起到女知青点认认门,把之前说的关于她单独住的借口在几个女孩子面前再说一次,当即这几个女生就表示以后她要是有事只管过来找她们帮忙。 大家相互认识了一下,女知青这边的八个人,加上沈安宁,九个,已经到齐了。 女知青这边的负责人是老大姐齐婉丽,下乡两年半了,广市人,今年22岁,还有位老知青是钱惠,贵州人,下乡两年,21岁。 六个新知青分别是沈安宁,北京人,十五岁(十七岁),许红霞,北京人,十七岁,孙苗苗,安徽人,十七岁,刘芳,天津人,十八岁,王新容,王新桦,上海人,两人是堂姐妹,都是十八岁。 因为今天刚来,还要收拾东西,去村里和镇上置办生活用品,明天还能再休整一天,所以约好了明天晚上大家再一起聚一聚,沈安宁便告辞了,因为她还要搬家呢。 看着自己的小院子,沈安宁很是喜欢,厕所是单独盖在院子外面的,为了方便进出,还在东侧院墙开了个角门,没有西厢房,便在西边靠院墙搭了个遮雨的棚子,用土坯盖了个小仓房,方便存储柴火,放农具杂物,院子也不是很大,但种些菜自给自足是足够的。 王立秋看着院子,这是他亲自监工盖的,很是满意,“沈知青啊,这院子可还行?” “支书爷爷,让您费心了,这房子很好,您以后就叫我安宁吧,日后在这里,还得您多照顾。”沈安宁看着加高的围墙,知道这肯定是王立秋的主意,她心里非常感激。 “哎,安宁啊,盖这房子找了二十个壮劳力,加上盘炕烧炕差不多八天的时间,工钱总共八十,这是大头,这土坯不贵,都是村里人自己拉的,也就几块钱,地基村里算你五十,砖瓦还有这玻璃窗,都是你家的亲戚送过来的,按照你的要求,院墙盖的是半砖半土的,结实,还剩的钱我就做主给你打了三个炕柜炕琴。”王立秋将整个院子的花费说明白,加上炕柜,这些总共花了150块,把剩下的钱给沈安宁,王立秋也就交代清楚了。 “真的辛苦您了,支书爷爷,我这刚来,家里都没收拾,今天太乱了,等过几天家里打理好了,再请您过来吃饭,”沈安宁盖了新屋,肯定是要半个乔迁的,只是今天家里什么都没有,事情也没法做。 想到还在邮局的行李,沈安宁问道:“支书爷爷,我的被子和大件行李都是寄过来的,东西有点多,我想问问今天能不能让村里的牛车去帮我拉一趟啊?” 王立秋看着地上的两个行李包,“可以是可以,今明两天本来就是给你们休整的,早上牛车去镇上还没回来,下午吧,让牛歇歇,你单独付两毛钱,让赶车的王老爹送你一趟。” “行,对了,支书爷爷,还有一件事儿,就是这个赤脚医生考试需要村里推荐吗,需不需要培训之类的啊?” 王立秋想到考赤脚医生就气不打一处来,村里之前几年也有两个初中毕业的去考的,村里出的钱粮送他们去培训,结果呢,一年好几次考试,一次都不合格,去培训过的人连简单的感冒发烧都治不了,他怎么会放心把一村人的命交给他们呢? 王立秋把希望都寄在了沈安宁这儿,“我们村每年公社都给批了一个名额,到时候直接拿上介绍信去就行,前面几年我们村的人去培训过的,你要是有把握就不去,直接去考试就行。” 送走支书,没等沈安宁去找弟弟妹妹,耿月就带着他们过来了。 沈安宇和沈安宣看见姐姐,跑的飞快,抱着沈安宁的腿一遍遍地喊大姐。 沈安宁被两人抱着,很是好笑,“大姐这不是来了吗?快看看,这是咱们的新家,以后我们就在这里住了。” 两个小家伙在盖房的时候天天来,早就没了兴趣,仍是抱着沈安宁不肯松手。 耿月把人送到,将双胞胎的行李放下,看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也没好意思多打扰,打了声招呼便要回去了。 沈安宁送了两步,和耿月约好过几天,等这边收拾好了再请她过来玩。 关上侧门,把行李拎到北屋,东西两间卧房,中间的地方当做公共区域,沈安宁看着有些空荡荡的房子,这家具还是得一件一件往里添。 锅碗瓢盆,水缸这些都缺,还要买两口锅,煤炉,衣柜,书桌,吃饭的桌椅板凳,厨房放粮食的柜子,,,, 东西太多了! 村里人很实诚,他们帮沈安宁把房子盖起来,也把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炕上也都铺了一层乌拉草垫子,院子里的棚子地下还堆了几捆柴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