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_分节阅读_第305节
自不必说,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的这些人里,无一不是年少时已然有人教他们读书,再不济也是有幸得人指点,识了字,自强不息的学习,从而才有今天能够从无数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大汉的第一批进士。</p>
纵然是极想挑刘挽毛病的人,也不能否认一点,科举选士,公平公正。考卷的内容是众大家一道出的题,所涉及的内容之广,包括百家经卷,天文律法,耕种地域,以及并不限于五谷杂粮。</p>
所以,得以被选出来的人们,纵然其中有女子,他们心里不愤不平,终是没敢道出考试不公的话来。</p>
真要是让他们去考,未必见得他们都能考得上。</p>
因此,刘挽问出这个问题时,从来不认为读书有多么难得,更觉得读书甚苦的人都拧紧了眉头。</p>
但有人出面回答了,“能够读书识字,三生有幸。”</p>
不难看出,答出这句话的进士衣着朴素,灰色的曲裾服上没有任何的花纹,而且他着所着的衣料并没有任何的光泽。或许他身上所穿的已然是他至今这一生中最好的衣裳。</p>
“很多年前,在我创建藏书楼之前,有很多人都不明白,我为何要这样做。生为皇女,蒙父之恩,我为大汉公主,自小在父皇膝下长大,我不缺名师教导,也不缺经书典籍。按理来说,我不该懂得许多普通人的苦。所以当我懂得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诧异的。我记得我第一回意识到读书识字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时是我五岁那一年。当时我是随大将军出宫,偶然碰见几个八/九岁的男孩为了一份竹简打得头破血流。彼时我不懂,便问了舅舅他们为何打架?只是一份破旧的竹简而已,怎么值得他们打起来?”刘挽忆起过往,这里头真假掺半,不过是说与他们听,只为引起他们的共鸣罢了,都是套路。</p>
刘挽是会讲故事的人,尤其众人对刘挽心存好奇,都想知道,为何刘挽年少时便懂得忧国忧民。</p>
须知当年刘挽不管是设立安容处也好,建藏书楼也罢,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她在那儿闹着玩罢了。</p>
谁承想......</p>
“后来舅舅告诉我说,这个世道能够读书识字,皆为世人所羡慕,能有一份竹简,能读懂那竹简上的内容,更为世人所推崇。天下皆知我的舅舅大将军原不过是平阳侯府上的一个骑奴,年幼时的事,舅舅从来没有避讳提及,也将切身的经历告诉我。他曾为奴,亦为生父所弃,若非平阳侯府收留,得府中教导,他没有读书习字练武的机会,更不可能得我父皇赏识。舅舅说,当年为了能够读书识字,他恳求过无数人,我所不能理解的为什么会有人为了一份竹简打架,他知道。”刘挽从不认为卫青从前的经历是一种不该提及的,也并不觉得卫青懂得普通人的不易这样一份心,也教导刘挽须得懂得有何不妥。</p>
“我曾让人查过,纵观大汉境内,天下九州,读书识字的人不过大汉子民的千分之一。故而,凡读书识字者,于世人眼中都是如同神祗一样的存在。我原本不信,因为我周围所认识的人里,没有哪一个人是不读书,不识字的存在,大汉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的人连读书识字都不曾呢?”刘挽是懂得人心的,也知道在听到她的话时,在场的人里,他们其实都不太相信刘挽出口之言,反而觉得刘挽莫不是在危言耸听?</p>
好的,刘挽从前也不相信,就跟此时听到她说的话的人们一样,并不认为世间有那么多的人不识字,没有书读。</p>
“年少轻狂,我不相信,便让舅舅带我去看一看,到底都有多少不识字,连竹简都不曾见过。”刘挽拧紧眉头,一脸不服气的论及年幼时的她那种不信任。众人都可以想像,刘挽当时气愤非让卫青领她去看个究竟不可的模样会是多么的可爱。</p>
刘彻吧,倒是知道那么一回事。只不过刘彻并不太管刘挽,反正从小刘挽懂事,既不需要刘彻操心她胡闹,更不必刘彻担心她会长歪。</p>
此时听刘挽提及,也算明白刘挽当年为何要建藏书楼了。</p>
“生为大汉公主,我自生来便已然得到无数人一生追求都不可及的地位荣华。你们同样也是。你们弃之不屑,甚至以为读书甚苦,有很多的人他们连何为识字都不知,甚至他们那一生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曾拥有,连姓氏都不会写。当我看见无数的人在论及读书识字的态度时,他们向往之,却也感慨认真的说,他们终此一生都可能得不到时,我想要尽我所能,想要大汉内的人们都可以读书识字。”刘挽承认自己得到的名利富贵是别人一生所追求不到的,也正是因为她站在这样的高度,因此刘挽想给世间的人们带来一些希望。</p>
“或许你们无法想像,我在朔方城里,当我刚开始教人读书识字时,初初只有寥寥数人,到最后的人满为患,那于我而言是何其大的一种震撼和鼓励。或许在很多的眼里,寻常人不懂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他们对未来没有憧憬,也不懂得读书识字的可贵。然而我所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局面。你们所不屑的,恰恰是他们毕生所追求的。有多少人如饥似渴的吸取知识?于你们而言,读书识字是为了利于你们追求荣华富贵,对有的人,能多识得一个字也值得让他们欢喜雀跃。这样的人,不值得我等尊重吗?”刘挽并没有要求所谓的公平,她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说出人人平等的话,第一个饶不了她的人必然是刘彻。</p>
可是,对人尊重有问题吗?</p>
刘挽只希望这些高高在上的人,能放下他们对世人的俯瞰,纵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听得进去,至少有一个人能共情,也是极幸运的事不是吗?</p>
不管心里怎么对刘挽所说的内容有多不屑,但对知识的如饥似渴,没有人会轻视这样的人。一时之间,在场的人都不禁静下了心,也不得不承认,刘挽的大局观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p>
“我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也想尽我所能为他们铺一条可以让他们读书识字的路。不怕你们笑话,我建起藏书楼时,最希望看到的是将来有一天,书楼之上,人满为患,皆是饱读经书,论国策与民生,有安天下,定乾坤之心者。大汉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在场诸位的一同努力。读书知礼,以律法制人之恶,才能让大汉越来越好。”刘挽必须是一个有目标的人,她所希望看到的场景,如同后世那样,普及教育,学校里人满为患,唯有那时,大汉才不会受制于世族,更不怕无人可用。</p>
不得不说,刘挽所描绘的场景也让刘彻心动无比,也叫刘彻明白,在他或许都没有想过全心全意的去兴教育的时候,刘挽已经种下了一颗种子。</p>
第471章 大兴教育</p>
不可否认一点, 刘挽极擅长从细微处入手。很多人根本没有想到的地方,刘挽偏已经着手准备。</p>
如今以教化入手,刘挽提到了教育,何尝不是让这些即将前往漠北的人都意识到这一点, 像刘挽一样一步一步的准备, 根本无人可以阻止。</p>
“以我一人之力能做的有限, 若以众人之力, 集众人之智,启民之智, 以令我大汉子民皆能读书识字。诸位, 将来的大汉会变成什么样模样?这样的成就你们无意共图之?”刘挽向众人发出邀请, 育天下人才的成就对他们不值得他们奋斗吗?</p>
“愿意。”有无数人被刘挽所描绘的盛世之况而震惊, 颤抖的声音无不昭示他们此刻的激动。</p>
一声声愿意,落在刘挽的耳朵里,刘挽顺势进言道:“父皇以为,所治下之地育人才算不算是德政?得一进士, 算不算其政绩?”</p>
啊, 刘彻乐了,刘挽还真是步步为营对不对?</p>
本来在心里确实附和刘挽的人们突然卡了一下,惊觉得不对啊,怎么回事?刘挽又提出了什么?</p>
刘挽侧过头道:“奖励和惩罚并进。我们现在有了官员的考核标准,落实到地方,州, 县, 须得兴教育, 倘若有人不为, 诸位以为该如何责罚更合适?”</p>
对的, 奖励不是人人都看得上,那就换一个没有一个人能够避免的,比如惩罚!</p>
好想骂人!</p>
底下无数人已经在心里不断的骂刘挽。</p>
刘彻都要乐疯了!</p>
果然,刘挽从来不是无的放矢的人,一但她将某一件事说出,便代表她在心里已然有了无数的后招准备。</p>
刘据好想给他姐竖起大拇指,好想跟他姐道一句,一连串的奖励惩罚,无非是让人连不干事儿的机会都不给,好狠啊好狠!</p>
眼神扫过一旁的人,刘据并没有错过他们一个个的脸开始抽筋了!</p>
世族们没有在第一时间出手完全是因为他们相当清楚一点,和刘挽动手的后果只能是他们被团灭,故不得不忍下心中不满,企图用别的法子对付刘挽。</p>
一直以来他们劝自己的是,他们早晚会想到对付刘挽的法子。然而直到现在为止呢,们并没有想出实际对刘挽造成伤害的法子。相反,听听刘挽的阳谋,光明正大,环环相扣得让他们都不禁开始怀疑,刘挽到底要怎么样的毁了他们?</p>
“丞相以为此事当为吗?”刘彻乐归乐,也得问问丞相。</p>
李蔡好想死一死。</p>
从国家和长远的角度考虑,刘挽的主意好吗?</p>
必须是好的。</p>
然而这些法子对世族并不好。甚至可以是在一步一步的摧毁他们引以为傲的根基。偏这样的话他们谁也不敢说出,更不敢昭示于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