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_分节阅读_第244节
三十来岁的桑弘羊缓行而入,恭敬见礼,此时转头冲刘挽和刘据道:“太子,长公主。”</p>
姐弟二人都颔首示意,刘彻已然在案前入座,“长安内的风言风语你听来不少了吧,说说你的看法。”</p>
现如今长安的风言风语无一不跟刘挽有关,谈论看法,又在刘彻跟前,刘挽在侧,纵然桑弘羊不算是第一次得见到刘彻时常把刘挽和刘据带在身边,也知道在刘彻这儿,刘据多是陪衬。</p>
都知道刘彻宠爱刘挽,自小抚养长大,用心教导,刘挽之今日,多亏刘彻仔细培养。</p>
不得不说,倘若刘据在刘彻的教导之下,能长得如同刘挽一般,实大汉之幸也!</p>
桑弘羊毕竟是初露头角,在刘彻一问时,并没有立刻开口,终是刘彻道:“朕既然问你,要问的是真话,并非想要你敷衍朕。你之所长为何?若你之所长不能为朕所用,朕有留你的必要吗?”</p>
换而言之,刘彻在问策,如果桑弘羊的表现无法让刘彻满意,未必见得刘彻会再把人留用。</p>
桑弘羊好不容易才到刘彻的跟前,怎么可能愿意接受被刘彻赶出去,尤其眼下细论刘挽面临的处境,其实和他擅长的是息息相关。</p>
“请陛下恕臣斗胆,也希望长公主能如实回答臣的一些问题。”桑弘羊是不愿意放过露脸的机会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得说话,更要把话说得清楚,不过,这刘挽配合。</p>
反过来说,如果刘挽不愿意配合,有些话桑弘羊说得不好,刘彻也不该怪罪他。</p>
“好,你只管问,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刘挽含笑迎向桑弘羊,让他只管问。</p>
“敢问长公主觉得,藏书楼,安容处这样可以养育天下人才,收拢天下人心的地方,该由一人执掌吗?”桑弘羊终是问出这句话,一句明显得罪刘挽的话。</p>
可是,刘挽不答反问:“你为何觉得,这样一个养育天下人才,收拢天下人心的地方,不该收私人执掌。”</p>
刘据分明注意到的是,刘挽所问和桑弘羊所问的区别在于,一人和私人。</p>
一人,私人,两者的差别是什么?</p>
这个问题,刘据安心的听着,并没有在第一时间问出。</p>
不过,显然桑弘羊也意识到,“长公主已然答了,在于私。天下欲安定,离不开有才之人,民心之所向,天下归一。人才为国家之根本,故有太学,有各地的学院为大汉育人才。长公主所设的藏书楼,虽以书楼为名,聚天下藏书,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根本。太学,天下各地的学院,无有能及藏书楼者。故,天下有志之士,但有一心为国者,皆往藏书楼内求学。藏书楼,影响太大。对天下各学士的影响太重。”</p>
“至于安容处,收拢天下有难之人,老弱妇孺,初心为安天下,何尝不是收拢人心,这个底,该由朝廷来托,方能让朝廷得天下人心。”</p>
桑弘羊娓娓道来,“盐铁酒以官营,听闻长公主在交出盐酒之时,不加迟疑,很是以为甚可,臣斗胆以为,长公主有心将藏书楼和安容处都献于朝堂执掌。”</p>
啊?刘据听清这一点,不可思议的望向刘挽,刘挽是这个意思吗?</p>
随后刘据又望向刘彻,刘彻并没有任何的异样,好像一切他都清楚。</p>
当然清楚。刘挽设安容处和藏书楼的时候,刘据尚未出生,那会儿的刘据啥都不是,刘挽做事却是件件都会和刘彻商量好,关乎大汉之根本,刘挽断不会轻易握在手里不放。</p>
“那你说,我既有这个心思,底下的人都在指责我,参我的折子都堆得这么高了,为何我依然不出面,不让人知道我的这点心思?”刘挽被说破她的那点盘算也没有多余的反应,饶有兴趣的想听听,桑弘羊到底猜到多少。</p>
“不会有人觉得,长公主会愿意将藏书楼和安容处上交朝廷,由朝廷接管。他们企图将长公主架在火上烤,让天下人知道藏书楼和安容处的重要性后,他们一定会提出让长公主将藏书楼和安容处上交,彼时,陛下和长公主必起争执。”桑弘羊其实从事情闹出来开始就在想,刘挽又不是没有能力处理这些质疑,为何一直放任不管,很是一副恨不得事情闹大,再闹大的意思。</p>
不该是这样啊!</p>
除非刘挽另有所图。</p>
思量刘挽在事情闹大之后将会失去的一切,再比照眼下刘挽拥有的一切,有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p>
但是,在此之前,桑弘羊依然在想,刘挽舍得吗?她怎么可能会舍得。</p>
育天下人才,收拢人心,这一切多么让人心动?</p>
尤其刘挽的弟弟是大汉的太子。得有才之人,有人心,刘据的位置岂不是更稳?</p>
第376章 以身谋国</p>
不, 不!</p>
比起收拢人心,以为可以稳定地位,实则不然。</p>
在他们面前高高在上的皇帝才是决定一切关键。</p>
从前,刘挽从来没有做出任何违背刘彻意愿的事, 以后也断然不会。</p>
况且, 连盐利和酒利刘挽都能毫不犹豫的交出来, 怎么可能会握着藏书楼和安容处不放。桑弘羊想起有人曾提过, 当年在设立安容处的时候,刘挽打的正是朝廷的名义。</p>
几位大汉的公主执掌安容处的事宜, 一切其实都是刘彻默许。据说当年在刘挽设安容处时, 朝中的大臣都想抢掌安容处的权利, 只不过是没抢到, 多年来刘挽把权利交给旁人,饶是在各地都设下安容处,也没让朝廷官员有插手的机会。</p>
所以,随着打主意的人不敢再打, 不得不放弃, 渐渐的很多人都把回事儿给忘了。</p>
安容处虽然是刘挽出钱让人撑起的,但其实打从一开始刘挽已然想好将来要归于朝廷接手的。那么,藏书楼也一定是同样的性质。无非是由刘挽打开局面,随后这一切影响力极大的产业,都将归于朝廷,都会在刘彻的名下。</p>
想清楚这一点后的桑弘羊此时在刘挽的注视之下, 将身子躬得更深, 对刘挽由衷生出佩服。</p>
“你该回答我父皇的问题了, 你认为现在事情应该怎么解决?”刘挽确实是这样的盘算, 只是看破的人, 并不代表懂得往后的事情到底该怎么来做才会更好。</p>
“是不是可以顺势立下规矩?往后,关乎民生国本诸事,皆归于朝廷掌控?”桑弘羊明白刘挽和刘彻的盘算后,有一些想法再一次冒出。</p>
刘挽是个生财有道的人,这些年大汉最挣钱的产业都在刘挽手里。</p>
如果是之前,桑弘羊一定认为刘挽和世间的所有人都一样,有钱既挥霍,可劲的建造宫殿,或者打造各种各样的首饰。</p>
但是,桑弘羊既然对钱财之事有兴趣,成为刘彻的近臣,怎么能不查查近些年大汉的支出,以及大汉的收益。</p>
然后,桑弘羊有幸翻阅国库的账本,才发现,国库的收益每年都在减少,真正支撑大汉出征匈奴,让刘彻有钱修宫殿的人是刘挽。</p>
换而言之,刘挽挣来的钱不少,几乎都用在出征匈奴,刘彻的挥霍上。</p>
怪不得多少年来刘彻不管怎么打匈奴都没有人反对,没有人说费钱,敢情那钱花的根本不是国库的,不出国库支出,谁管刘彻怎么花?</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