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_分节阅读_第95节
怎么说她也是有点小钱的人,一但和墨家的人把制盐的法子改进成功,她往后还会缺钱吗?</p>
不缺钱的刘挽就得把钱用在刀刃上。</p>
墨家钜子立刻道:“此事某也可以助公主一臂之力。”</p>
看出来刘挽有心要把百家的人全都养起来,这种情况下要是他们墨家再不出手,往后还有他们出手的机会吗?</p>
安夫人无语的扫过墨家钜子一眼,哦,开始抢活干了是吧。</p>
你没抢我的活吗?</p>
再说了,叫谁不叫谁,争的是本事。难道你就真能把诸子百家都叫齐了过来?</p>
说得好像你可以似的。</p>
可不可以嘴上说来有用?凭本事见真章。</p>
交流完毕。</p>
“公主放心,我一定尽我所能。”安夫人同刘挽作一揖,刘挽满意的点头道:“印刷术在我们的目的没有达到之前,希望谁也别透露出去。你们两家一起想想该寻谁算账就找谁。我得跟墨家离开长安一段时间。等回来了,天下的变化更大。”</p>
瞧着信心满满的刘挽,阴阳家的人是不会在这种时候问起刘挽到底要跟墨家人干什么去的。</p>
他们手里有公输家的人,动手能力从来不差,但是有些事也不太好争,该认不如就得认不如。刘挽是办大事的人,她要是觉得可以跟别人说的就跟别人说,不该说的那就不说。</p>
“公主必将心想事成。”安夫人面带笑容的同刘挽道一句祝福。</p>
“借夫人吉言。如此长安内的事交给诸位了。”刘挽要走,大方向上就得靠两家的首领联手了。安夫人和墨家钜子都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道:“公主放心。”</p>
正如刘挽所说的那样,眼下是他们两家扬眉吐气的时候,他们怎么可能舍得错过。想打听印刷术和造纸术,外头那些人可有得探了。</p>
第144章 尴尬</p>
刘挽算是又解决了一桩事, 随后马不停蹄的赶往馆陶大长公主府上,正好,平阳长公主和南宫长公主、隆虑长公主都到了。</p>
没办法,刘挽去跟她们一个个的讲, 很是费时间, 故而试探的问自家的三位姑姑能不能到馆陶大长公主府上一道议事。</p>
这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馆陶大长公主是她们的长辈, 又是从前待她们都不错的姑姑, 她们到馆陶大长公主府上如何商量事情,也比刘挽奔走不歇的好。</p>
属实几个当姑姑的看到刘挽额头上的伤, 越发觉得刘挽不容易, 伤还没好呢。</p>
额, 虽然是没好, 不过也结疤了,刘挽也不再包扎伤口,她自己是看不到自己的伤口的,架不住别人看得见。看见她那伤口的人, 都不怎么好。</p>
平阳长公主对刘挽同她们这些个长辈见完了礼, 没能忍住道:“你就有那么忙?一天天的不能在家里好好休息休息,总往外跑?”</p>
就平阳长公主她们落在她头上伤口时流露出的眼神刘挽哪里会不知道她们怎么回事,连忙出言宽慰道:“伤口恢复需要时间,又不是呆在家里养着就能好得快。姑姑放心,我能照看好自己。看,这是医女, 父皇的人时刻叮着我的, 我哪敢乱来。”</p>
就刘挽指了自己身后的人, 要怎么说呢?一个板着一张脸, 浑身上下都写得生人勿近的样儿, 对,没错,这就是刘彻给刘挽的人-乔娘。但瞧着不像伺候人的啊!</p>
另一人身后背着剑的鹿竹就不用说了,人都跟在刘挽身边一年多了,大家也大概的知道她的来历。反正刘彻认为没问题,也就没有人会多管。可这一位一看就知道的,也不是伺候人的。</p>
唯一一个稍稍正常的就得是戈央了,乍看相当的不起眼,却有一种亲切感。</p>
只是,别说是平阳长公主了,就是馆陶大长公主瞧着也道:“她们三个能照顾好你?”</p>
这话问得刘挽理所当然的道:“我又不是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的人,她们跟着我不用我管就成。”</p>
如此要求,在场的四位大汉公主都静默了。</p>
平阳长公主微拧了眉头,想着回去是不是应该跟自家的弟弟聊一聊,让他别只管把刘挽当了男孩来养,不教她半点女儿家的事儿。</p>
也不对,刘彻能教刘挽什么女孩家的东西,这样的事情还得落在卫子夫头上。嗯,是得跟卫子夫商量着点。别把刘挽粗养了。</p>
“姑祖母,姑姑们,正所谓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咱们要收留人,那也不能一直养对不对。你们看看我的计划书,然后你们再提提你们的意见。”把注意力都放在她身上那算个什么事,刘挽必须得言归正传。麻利的将这几天赶出来的计划书全都递上去。</p>
对,没有错,一本是刘挽手写的,剩下的全都是印出来的。</p>
“咦?”一个个公主们拿在手里一看,不对啊,这字怎么回事?</p>
倒不是说字不好看,只不过这字像是印上去的?</p>
“你这是又弄出什么好东西来了?”南宫长公主相对不怎么喜欢说话,却是极喜欢各种新奇的玩意,刘挽刚拿出的本子,她可不就察觉了。</p>
“南宫姑姑有眼光。得闲姑姑进宫,想要什么让父皇给您安排,我今天还是得把咱们要干的事先说清楚。明日我得离开长安一段时间。”刘挽正着急把盐的事弄出来,绝不会让任何事情把她这头等的大事给误了。</p>
馆陶大长公主凌厉的望向刘挽,她断不可能认为刘挽在要准备操办起安容处的事时,无缘无故往外跑。</p>
须知刘挽想出宫,尤其是离开长安,必须先得到刘彻同意。能让刘彻同意的事,定是大事。看来,刘挽手里的牌不少。</p>
刘挽察觉馆陶大长公主的眼神,抬眼同她对视,无声的询问着。没错,她是有事要出长安,可所为何事不能说,馆陶大长公主敢打听?</p>
不敢。</p>
该避的锋芒馆陶大长公主自知要避。尤其此事竟然值得刘彻把刘挽派出去。</p>
说句不好听的话,刘挽一个孩子,满打满算也不到七岁,刘彻能让这样一个孩子出长安,证明此事和刘挽相关,再有另一个原因何尝不是因为重要。</p>
重要得刘彻信不过别的人,不愿意由别人的来接替刘挽,唯有让刘挽亲自去。</p>
馆陶大长公主不可避免的想起自家的母亲,大汉的太皇太后在世时曾经跟她说过的话,有些事,馆陶大长公主是越发的后悔了。可惜,错过了机会,再也不可能有了。</p>
“咱们从长安开始做起,无家可归的人,不管男的女的,给他们容身之地,也要考虑让他们熬过了最难的时候让他们自立更生。说起来姑姑们的绸缎铺子可以养活不少的人。不过凡事就得从头教他们。”刘挽早有准备,各行各业,教得人学得一技之长,无论是男是女,都有办法度过难关,活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