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住破屋?我有系统赚黄金万两第434章 打算扩建学堂
来的是陶县令父子,以及苏芷羽、八方客的许掌柜、回春药铺的谭掌柜和古榕镇的徐念。 几人都是听说了周葭月被封为平乐郡君的事,今日便一起来白云村给周葭月贺喜。 结果没想到,来到村子才发现,村里今天竟是如此热闹,村口就在摆席。 白云村的村民也算是见过世面的,见过陶县令好几次,因此,此时见到陶县令到来,大家并未感到惧怕,反而很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陶县令笑着一一回应,见到李树根迎上来,便问:“李村长,今日村里是有什么喜事吗?” 李树根回答:“回大人,昨日青山考中秀才,葭月被皇上封为郡君,村里大家也意外赚到一笔钱,这都是大喜事,便想着干脆办一场村宴,大家热闹热闹。” “大人和几位贵客来得正巧,席面就快要开始了。” 李树根说着,迎着几人去了王公公所在的那张餐桌。 见到王公公,陶县令客气地冲他拱了拱手:“见过王公公。” “陶大人客气了。”王公公起身笑着和他打招呼,“多日不见,陶大人别来无恙。” “托公公的福,一切都好。” 寒暄几句后,几人将带来的贺礼给了周葭月和宋青山,得知王公公给了伙食费,几人便纷纷掏出银子,各自给了五两银子。 当二十五两银子交到李树根手里,李树根再次懵了。 这…… 今日办这场村宴,真不是为了挣钱啊! 现在还多了几十两银子呢? 周葭月见他一脸懵,笑道:“村长爷爷,大家既然给了伙食费,您便收下吧,都充入公中,以后村里有用钱的地方也能拿得出手。” 李树根应道:“我知道,我就是……没想到这场村宴不仅没花钱,还收到这么多钱,脑子有点懵。” 今天收到这三十多两银子,加上昨日充入公中的,他手头都有将近一百两银子了。 趁着周葭月这会儿有空,又正好在他跟前,李树根便道:“葭月,你说,我用这笔钱给咱们村建一个学堂如何?就建在你们家那个学堂旁边,你觉得行吗?” 周葭月愣了下,回过神后爽快地应道:“这当然行啊!不瞒村长爷爷,等忙完这一阵,我就打算将学堂扩建,多建几间教室。如今你打算用公中这笔钱建学堂,那不是正好吗?” “那块地虽说是我们家的,但那块地暂时也没用作别的用途,您若想在现有的那间教室的基础上扩建学堂,您尽管安排便是,若是有需要我们家的地方,您尽管开口。” 李树根目光赞许地看着她,感激地说道:“葭月,咱们村能有你,真是我们村所有人的福气。” “村长爷爷,您别这么说。”周葭月谦虚地开口,“我也是这个村的一份子,自然希望咱们村能越来越好,再说了,建学堂这是大好事,我当然支持。” 李树根也不和她多客套,说道:“不过这建学堂的事我不太懂,恐怕少不得要找你帮忙,该怎么建你来决定,我只管出钱,你看行不?” “村长爷爷信得过我,我自是愿意,不过你也知道,我们家挺忙的,我只能抽空把学堂的图纸画出来,后续盖房子,就只能由您来督办。” 李树根赶忙点头:“行行行,没问题。你把图纸画出来后,其他的事交给我来负责。” 见两人聊得起劲,陶县令走了过来,好奇地问:“郡君,李村长,你们在聊什么呢?” 周葭月道:“陶大人,村长打算用公中的收入,在我们家旁边那间教室的基础上扩建学堂,我们正商量着该如何扩建呢。” 陶县令一听,儒雅随和的脸上露出抹笑,赞赏地看向李树根:“李村长做的不错,这学堂该建,有了学堂,村里的孩子就能读书学字了。” 虽然现如今,白云村就已经有很多人,在周葭月家的教室蹭课。 但那到底是在教室外蹭课。 若是有了学堂,多建几间教室,就能有更多的孩子,甚至是大人,都可以去学堂里上课。 得了陶县令的夸赞,李树根有些不好意思,但也更有干劲。 他当村长这么多年,若是学堂建好了,他这也算是为村里做了件好事吧? 中午时分,村宴正式开始。 所有人纷纷找位置落座,一道道菜接连端上桌。 红烧排骨、蒜苗回锅肉、青椒肉丝、爆炒肥肠、血皮菜炒猪肝、爆炒猪心、红烧鱼块、番茄炒蛋、清蒸茄子、炝炒小白菜、炒豆角、冬瓜大骨汤。 总共十二道菜,摆满了整张桌子,每道菜的分量都很足,而且一看就是很有油水,肉也切得很大块。 一道红烧排骨就有足足十几块,蒜苗回锅肉也是肉多蒜苗少,更别提其他荤菜,每一道菜的用量都足足的。 虽说如今村里各家各户的日子都比以前好过了不少,但也没到能天天吃肉的地步,且就算吃肉,那也只是沾个油荤,哪能像今天这顿饭这般肉多菜少。 因此,当十二道菜端上桌,大家都惊呆了,口腔里不自觉分泌出唾液,就差没忍住流口水了。 今天这顿饭也太丰盛了吧? 这一顿饭一定要吃得饱饱的,尽量做到吃一顿管三顿! 张翠花一家人坐在靠中间的一张饭桌上,除了瘫在床上的宋老太,就连这些日子一直闷在房间里不出门的刘春红,也带着宋铁蛋来吃席了。 他们一家人,加上陈寡妇和胡春香,总共便是七个人。 但刘春红不愿意跟陈寡妇同桌,带着宋铁蛋去了另一桌,只余下宋大富和张翠花两口子,以及宋大牛带着陈寡妇和胡春香五个人坐一桌。 四方桌能坐八个人,即便还余下三个位置,其他人也不想和他们同桌。 但位置有限,余下的三个位置还是坐了三个妇人。 那三个妇人都不待见这一家子人,默契地没有同这一家人说话,其他桌子都很热闹,唯有他们这张桌子安静得落针可闻。 待饭菜上桌后,其他桌尚未动筷,张翠花就拿起筷子,直接伸向那一道油亮亮的蒜苗回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