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父凭子贵还都南京(2/2)

作者:青港沉沙

跟着姓名学国学第393章 父凭子贵还都南京

明仁宗在行政改革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改组内阁。内阁成员从以前的五品官员一举跃升为一品高官,他们不再只是单纯的皇帝私人秘书,而是拥有参与决策的权力。</p>

他在边防上则多以防御和安抚为主。尤其在北境对蒙古的防线一再南移,致使瓦剌趁机统一蒙古各部落,重新变得强大起来。</p>

明朝边防政策转变的标志,是还都南京。</p>

朱高炽即位不久,户部尚书夏元吉上疏建议还都南京。</p>

夏原吉是湖南湘阴人,深得明成祖器重。据说他曾赐予夏原吉一个白瓷茶杯,以“令卿子孙世世见朕。”这个茶杯杯中有永乐二字年款,但看久了却又似乎消失不见,十分奇异。夏原吉将其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p>

明成祖最后一次远征漠北之前,夏原吉因力劝其不宜出兵:“您身体欠安,需要调养,就请遣将出征,不要劳动车驾了。”明成祖勃然大怒,将其坐罪下狱。结果明成祖征途中病危,临死前对左右说:“夏原吉爱我。”</p>

明仁宗即位后,将其释放出狱,拜为少保兼太子少傅、户部尚书。</p>

随后众多大臣纷纷上书奏请还都南京。</p>

还都南京,显然与永乐大帝天子守国门的理念相悖,但明仁宗有不同的考量。</p>

我们可以从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平江伯陈瑄的上疏中看出一些端倪。</p>

他总共提出七条建议,曰重国本、择贤良、苏民力、兴学校、整军伍、谨边防、专漕运。其中第一条重国本直言南京是国家根本,应严整守备力量。第三条苏民力指出湖广、江西、浙江等天下粮仓,距离北京较远,百姓运送粮饷往返几近一年,有误农作。第七条专漕运则表明官军年年运粮北上,返回后还要维修漕船,太过劳苦。</p>

明仁宗见书后赐陈瑄铁券,许其子孙世袭平江伯爵位。态度表现得足够明显。</p>

公元1425年2月,明仁宗命郑和守备南京,三月,宣布将还都南京,下诏北京各部司悉称行在。四月,命皇太子朱瞻基拜谒孝陵,居守南京。</p>

眼见还都势在必行,当年五月,明仁宗突然驾崩。还都事宜就此无疾而终。</p>

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20)跟着姓名学国学。</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