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延佑复科以儒治国(2/2)

作者:青港沉沙

跟着姓名学国学第364章 延佑复科以儒治国

赵孟頫和元好问作为前朝遗民,始终与元朝若即若离。他们囿于自己的身份而“困于金车”,满怀黍离之悲、亡国之痛,寄情书斋,埋首创作。前者开创了中国书画的新天地,而后者则努力以一己之力延续儒学传统,这就是他们努力得来的结果。</p>

实际上,从元世祖开始,元朝政府表现出了对儒家足够的尊重。</p>

元成宗即位之后,下诏尊奉孔子,在大都新建文宣王庙,于其内建国子学,并将理学定为官学。</p>

我们说儒家有很多问题,比如把人分等级、定尊卑,而且容易养成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奢靡享乐之风。</p>

但儒家也有很厉害的地方,比如主张华夷之辨和重视修史。</p>

所谓华夷之辨,就是华夏与蛮夷。</p>

孔子提出尊王攘夷,视中原地区为文明中心,任何人如果不遵制守礼就被视为蛮夷。蒙古人一旦陷入华夷之辨,就只剩两个结果:要么破罐子破摔地自认为蛮夷,要么自觉不自觉主动向汉文明靠拢。</p>

我们看,汉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这么体现出来了。我不用打架打过你,甚至不用吵架吵过你,因为只要你站起来和我吵,你就已经输了。</p>

更何况,在历代儒家学者的努力下,中国历史从公元前841年的西周共和元年至今,从来没有中断过。</p>

元朝要修史,就得找儒家。修史的那一套微言大义、评判标准,儒家已经用了两千多年。</p>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哪个民族来到中国,想不被汉化都不可能。</p>

早在公元1234年,德安(今江西德安)人赵复被俘虏到北方后,就在燕京设立太极书院,讲授程朱理学。他是程朱理学在北方传播的第一人。</p>

元成宗的继任者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早年接受过儒学教育。他登基以后进一步尊儒,下诏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是孔子在中原正朔王朝获得的最高级别封号。元武宗还下诏将《孝经》翻译为蒙古文,刻版印刷,在蒙古王族中发行。</p>

此外,元武宗对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也大加优待。他加封龙虎山天师张与材为金紫光禄大夫,进爵留国公,锡金印。又升玄教第一代大宗师张留孙为大真人,知集贤院,请他为自己讲授老子之道。</p>

元武宗的继任者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更是自幼熟读儒家典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登基后推行以儒治国的政策。他下诏将《大学衍义》节译成蒙文赐予臣子,又将《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等书摘译为蒙文发行。</p>

公元1313年底,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翌年金秋,全国举行乡试,录取三百人。第三年,三百名乡试合格者在京城大都举行会试,一百人中选。一个月后,一百名会试中选者在皇宫举行殿试,五十六人进士及第。</p>

这次科举考试模仿唐宋旧制,指定朱熹集注的《四书》为考生的标准用书,史称延佑复科。此时,距离南宋灭亡已三十六年,汉族士子终于重新走进科举考场。</p>

科举考试的恢复,使儒家学说重新成为挑选人才的标准,加速了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汉化,同时也给汉族士子提供了一条入仕的途径。</p>

此后,以儒治国的政策得到继续深入地推行。</p>

来徐徐,困于金车。中原文明慢慢将蒙古民族从部落时代带进封建时代。以儒学为先驱,中国元朝的少数民族一点点被汉化,最终融合成为华夏民族不可或缺的一份子。</p>

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20)跟着姓名学国学。</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