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得意秋分破帝王忧(2/2)

作者:青港沉沙

跟着姓名学国学第363章 得意秋分破帝王忧

随着汉人失势,善于打仗却不擅理财的蒙古人很快将元朝财政折腾得已近枯竭。朝廷开始大量增发纸币以平衡收支,但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p>

忽必烈的应对策略是对外征战,掠夺财富。不料当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蒙古铁军,忽然变成了连战连败的软脚虾。</p>

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大海和台风。</p>

公元1274年,元军与高丽起联军二万五千人,乘船跨海攻击日本镰仓幕府,拉开了东征日本的序幕。十三世纪的日本镰仓幕府处于武家时代,背着东洋刀、身披甲胄招摇过市的武士崛起成为主角。</p>

这次劳师远征,联军节节取胜,但随着军事补给线加长,日本的增援越来越多,联军统领决定战略性撤退。然而就在当天晚上,海上出现台风,大部分联军战舰被风浪毁坏,半数以上的将士丧身鱼腹。</p>

对这样的作战结果,忽必烈显然非常不满意。</p>

公元1281年,元军再次起兵十四万,兵分两路渡海攻日本。他们携带了三个月的军粮和锄头铁锹一类的农具,做好了长期占领和屯田的准备。这一次他们败得更惨。</p>

元军先是爆发大规模瘟疫,接着再次遭遇大型台风。洪涛万丈如山涌起,各类战舰相互撞击尽皆粉碎。元军损失十万以上,海上浮尸随着潮汐进入河口,把水面堵得严严实实。</p>

第二次东征日本失败,忽必烈为之震怒。但当他冷静之后,下令撤销日本行省和征东行省 。他对东征失败一直耿耿于怀,此后曾多次筹备策划,但终其一生再未对日本发动战争。</p>

如东征失利源于大自然的伟力,南征失败则应归咎于水土不服。</p>

公元1284年,元军攻打安南陈朝,虽然一度攻入安南都城,因瘟疫大发而撤军,被安南军队追击而死伤惨重。</p>

元朝的西边和北边是自己的下属汗国,于是对东、南方向发动侵略战争,结果不是因为台风,就是因为瘟疫,东边打不动,南边也打不动。损兵折将不说,国库里的钱也已花光,朝廷不得不加重国内老百姓的赋役负担,由此引起社会动荡。尤其东征日本时,江南百姓被迫大幅增加徭役时间,他们不堪劳役相继爆发反元起义,成为让元朝统治者肉痛的尖刺。</p>

忽必烈再次面临“介于石,据于蒺藜”的局面。</p>

忽必烈第一次“介于石”的时候,以汉制、儒学为基础而登上大汗之位。然而这一次,汉制和儒学也救不了他,元朝来到由盛而衰的转折点。</p>

忽必烈登基以后曾下诏兴修孔庙,但对衍圣公和孔氏子孙并没有特殊优待,甚至有人认为,孔氏子孙在忽必烈时期的待遇跌到了历史最低谷。</p>

为稳定江南局势,忽必烈召孔子第五十二世嫡孙、宋末衍圣公孔洙朝见并授予官职。此时已于事无补,江南各地涌现小规模起义不下二百处。元军忙着四处镇压,不过按起葫芦浮起瓢,到公元1289年,起义数量增加至四百多处。</p>

忽必烈此时已经垂垂老去,对朝政已逐渐力不从心。公元1294年正月,忽必烈病重驾崩,在位三十五年,庙号世祖。</p>

忽必烈的孙子,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1265年10月-1307年2月)登基即位。</p>

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20)跟着姓名学国学。</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