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后,我被旅游签到系统治愈了第406章 看望外公外婆
“我还能要你钱啊,我和你爸在乡下虽然不种菜,但是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都种了不少菜,吃饭这点倒是省的很。 现在最花钱的就是我和你爸去县城的花销了,还有油费什么的,你给你爸买的那个车嘛也是的,方便是方便的,但是费油是真费油。 要不是你给他的油卡,我估计他那点零花钱都开不起这油老虎。” 皮卡类的车嘛,总比一般的车费油多了。 不过您老就不能把给老爸的零花钱数额稍微提一提? 慢悠悠地吃完了十个饺子,摸了摸自己浑圆的肚子。 “啊~好饱~” “你快结婚了,现在稍微克制一下,别到时候婚纱穿着太紧了,就不好了,别怪我没提醒你啊。” “嗯嗯,我坐半小时就去散个步。” 王安安点了点头,打算待会儿就去散个步,往外婆家的方向走上去,一个来回也就差不多了。 “安安,你结婚的时候房间的布置什么的你自己弄,还有那种大红色的喜字也得买一些。 楼梯的装饰我已经买了,别的你自己看着办。要是我买的话,你到时候又要嫌弃我品味不行了。” 潘妈把王安安自己的事情交代给了她,全程让她自己搞定。 而王安安呢,全部接下来,然后统一打包给了安吉的一家婚庆公司。 主要就是布置一下房间和家门口道地上的装饰,类似于气球拱门之类的东西。 小县城吃吃喝喝的物价很高,但是相对而言婚庆装饰的物价还是没有大城市高的。 花了两千多块钱,直接外包出去,让王安安自己的伴娘,小伙伴等人都省心了不少。 因为酒席摆在酒店,所以家里不需要那么多人帮忙了,也就没有那种村里的叔叔阿姨们一起来帮忙的场景了。 王安安听着自家老妈的絮叨,也不管别的,就那么没心没肺地点着头。 差不多半个小时,王安安打算散步去了。 噌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打断潘妈想要说的不知道什么话。 “老妈,我去走走路,往外婆家去玩一下,消消食!” “好的,你去吧,是要走走路。” 潘妈也不据着王安安,听她一说要出去,就马上催着她出门了。 王安安在拿了点东西,散着步,一路往外婆家走去。 大概是天气开始慢慢变暖和了,路上走路的人也多了起来。 “安安,你回来啦?” “嗯,英英阿姨。” “这是去外婆家?” “对,去玩一下。” “什么时候空了来我们家玩一下!” “好!” —— “哟,安安嘛,听你妈说你现在在海市啊。” “是的,奶奶。” —— “小外公!” “安安啊,回来啦?” “是的。” 王安安家到外婆家就五百米的路程,一路走,一路遇到了村子里的各种阿姨啊,叔叔啊,爷爷啊什么的。 熟悉王安安的都得和她打个招呼什么的,尤其是在经过河边那座石桥的时候,桥头的石凳子上坐着一排的爷爷奶奶。 在王安安走过桥头的时候,非常热情有礼地和各位爷爷奶奶们打了招呼,以至于等王安安都走过了。 这群爷爷奶奶们的话题还停留在王安安身上。 “那个是王xx的女儿吧?” “嗯嗯,听说马上要结婚了。” “喔哟,大学毕业了嘛,是要结婚了的哇。女孩子嘛这一辈子不就是那么点事儿,他们家这闺女都算是快的了。” “男方哪里人晓不晓得?” “我知道我知道,听她奶奶说起过,北京人呢!” “噶色噶的啊!小姑娘有点花头的。” “就是远了点噢,他们家就这一个闺女,还嫁这么远,保不准以后就不回来了噢。” …… 村里的那些八卦怎么的都传不到王安安的耳朵里。 甚至在王安安奶奶去桥头凑热闹的时候,其他人也都会不约而同地避开王安安的话题。 王安安到了外婆家,看着外婆家菜地里郁郁葱葱的大蒜和韭菜,瞅着就很喜人。 “外婆!我来啦!” 外婆听到熟悉的声音,踱着小碎步从小屋子里出来。 看到王安安的瞬间,脸上笑开了花,满是皱纹的脸在这一瞬间也好像舒展开了。 “安安啊,你怎么今天回来啦啊?今天也不是星期天嘛。” “嗯嗯,我前段时间的工作做完了,所以趁着现在有时间就回来待几天。 外婆,我给你带了不少吃的,还给你和外公买了一套衣服,你快去试试看能不能穿!” 说着连忙把手里的东西交给外婆,推着外婆往房间里走去。 “外婆,外公呢?怎么没看到他?” “他?拿着自己的拐杖散步去了,等一会儿就回来了。” “噢噢,那你先去试试。等会儿外公回来了再让外公试。” 外婆被王安安催促地走进了房间。 很快,就换上了王安安给买的衣服。 王安安给外公外婆买的都是那种舒适透气的亚麻材质的衣服。 价格算不上很贵,但是很舒适,特别适合夏天穿。 安吉现在的天气,就像会变脸的娃娃一样,一会儿温度高到了30摄氏度,一会儿下场春雨,立马又降到了4摄氏度。 不过只要过了四月,五月一上来,气温也会节节攀升,那时候,这些亚麻的衣服正好能穿。 “舒服的舒服的,安安有心了!真好!”外婆摸着自己身上的衣服,开心极了。 虽然自己的女儿们也会时不时地给自己买衣服,买鞋子,买吃的。 但是外孙辈的还真是不多,也就孙子孙女平时可能会买点东西。 别的也都有自己家庭了,能来看看自己和老伴的时间都少的可怜,也就过年的时候会买点东西来拜个年什么的,更不用说平时买衣服了。 其实这也怪不了王安安的那些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们。 哥哥姐姐们都有家庭要养活了,孩子养起来也费劲的很,更何况有的还不止一个娃。 弟弟妹妹们又还在念书,不说会不会考虑到这些吧,也没有什么闲钱给外公外婆置办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