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第204章 致大明洪武帝的一封信(上)205
以及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的郭恒很有可能就是此次刺杀案、自杀案的真正主谋。 </p>
也许还有其它人牵扯其中,但请您相信我,这几人绝对是主谋中的主谋。 </p>
至于各部尚书,说实话,他们很可能不知情,亦或者他们家里人有人背着他们跟这些人来往。 </p>
总之,如果要查,我建议可以从这几个人开始。 </p>
因为后世史料有记,郭恒几人才是真正的江浙贪污首犯,李彧、王道亨那些人只不过是他们推出来的替罪羊。 </p>
这是有史记载的,至于其中是否有其他猫腻,这就需要您自己去寻找答案了,我帮不了您太多。 </p>
二:这些时日闲极无聊时,我曾听闻您因那劳什子神迹的评点动了更改藩王、军队、以及户籍制度的心思? </p>
这是好事。 </p>
相信我,改,必须改。 </p>
因为这是利在当代、罪在千秋的弊政。 </p>
要想大明支撑的久一点,就必须要更改这些弊政。 </p>
因为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您现在定下的这些制度,其实只适合现在,并不适合未来。 </p>
至于怎么改,我听说您还在斟酌,恰巧,我这里有几个不成熟的建议,您可以参考一下。 </p>
1、藩王可以世袭,但不能没有限制的野蛮世袭,您这种得势后炫耀式的无限制宠溺要不得,那样会拖垮大明财政的。 </p>
到最后,您会发现在人心的趋使下,除了养肥一群毫无用处的亲戚,什么都做不了。 </p>
最好的解决方式是除了各房长子外,余者应该有个限制。 </p>
比如恩封三世就自动除爵,归位良民。 </p>
而作为回报,归为良民后,可参军、可科举、可经商,可从事别人从事的一切活动。 </p>
当然,更好的办法是直接全部限制,不过这种方法也是治标不治本,与其让您的嫡系后代们从明面转到暗面,不如让他们一直坐在桌子上,这样一来,大家还能看得见,摸得着。 </p>
不至于未来出了问题找不到人。 </p>
2、军户这个基层世袭武官世家是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您的大明已经有了世袭罔替的勋贵,不需要再搞什么全民皆兵的世袭政策了。 </p>
如果害怕未来的某一天大明会因为文恬武嬉而变成大宋,那么您完全可以采取军功募兵制。 </p>
即:和平时期一年一招,新兵入伍后三年一散,放归让他们归乡务农,并给他们安排基础的工作。 </p>
比如乡村一级的巡捕典吏之流,让他们做一些追凶缉盗的事。 </p>
这样既加强了地方安全,又加强了您对地方的统治,何乐而不为? </p>
此外,您还可以以军功定制度,在新兵入幕时,服兵期间有战功的,或者表现好的,有特殊才能的,可以让他们继续留任军队,然后让他们在军功的限制下一步一步往上升任。 </p>
这样一来,您的军队就变成了一个不断自我筛查且择优而取的军事朝廷,亦如文官科举那般。 </p>
只要您掌握好检察权,将军队内部的腐败把控好,那么到时候您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良将、战将。 </p>
到那时,您既不用为日后军威衰落而发愁,又避免了地方武官盘根错节的坐大,割据一方。 </p>
因为募来的兵来自五湖四海,最后走的时候,也是四面八方。 </p>
而留任的武官您也可以拆散打乱,这些您比我懂,我就不多赘述了。 </p>
在这里,我真正想建议的是您在打造军事朝廷时,不要忘了借鉴科举。 </p>
是的,科举。 </p>
您可以用教化的名义让那些通过科举进士及第,准备升官发财的秀才们去军队中充当扫盲教书的教员。 </p>
让他们去教授那些不识字的士兵识文断字、忠君爱国,不需要士兵人人都当秀才,也不需要学什么诗词歌赋,只要士兵们会读书认字、知道谁是谁非,以后不当兵了,还有个其他出路可以生活就行。 </p>
到时候教授合格的,您再让这些秀才姥爷去基层充任吏员,去县、村中完善他们自己的人生认知与能力。 </p>
到时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不需要您过目,他自己就会冒出来。 </p>
这不比您将他们养在翰林院浪费钱粮来的实在? </p>
到时候,谁受不了直接清退永不录用就行,朝堂不需要这种不知武备、不知民生的蛀虫。 </p>
而且还能让麾下文武相互监督,避免一方独大乱国篡权……’ </p>
“!!” </p>
看着光幕中那因为朱伟光的目光锁定而显现的字幕,以及不断传来的心声,诸天帝王将相们沸腾了。 </p>
一些刚刚登基称帝,正发愁未来怎么走的开国帝王们,比如始皇嬴政、汉末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等人,更是直接蹦了起来。 </p>
“快,快给寡人(朕、孤)记下来,一字不落的记下来,要是少了一个字,寡人(朕、孤)杀尔等全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