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第132章 结束与开始(上)133
【……纵观朱由检的一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可怜。 </p>
是的,可怜。 </p>
因为他跟北宋末年的‘宋徽宗赵佶’一样,都是在君臣内讧中被当朝朝臣临时抓来救场凑数的,他们本身并不具备继承帝位的能力与资格。 </p>
明末崇祯帝朱由检是其兄‘天启帝朱由校’被党争失败后的东林党做局毒杀后,被东林党人临时扶持上位的。 </p>
而北宋末年的宋徽宗赵佶,也是其兄宋哲宗赵煦莫名其妙的英年暴毙后,被当时的朝臣给临时扶上位的。 </p>
毫不客气的说,这两对兄弟除了名字跟年代不一样之外,其它都一样。 </p>
都是兄终弟及,且‘兄横死,弟仓促’继位,都是不知政事,上位后被人哄骗的盲目内革,导致忠臣死绝,国朝灭于外人之手。 </p>
唯一的区别,恐怕也就是宋徽宗赵佶是真的蠢,而朱由检是上位初期政治认知不足,导致上位后被人哄骗,虽然最后反应了过来,但那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p>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朱由检,真要怪,只能怪他当年不是皇储,只是个不受宠的亲王。 </p>
各位要知道,自古以来,皇室中帝王继承者受到的教育跟宗亲藩王接触到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p>
对皇位继承人而言,他们不仅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有黑有白,还得懂得这个世上有灰色这一种颜色。 </p>
但宗亲藩王不同,藩王在长辈刻意的隐瞒式教育下,会养成一种非黑即白的认知心态。 </p>
在他们眼中,这个世界除了对就是错,没有原因,没有为什么。 </p>
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呢? </p>
很简单,你听我的就是对的,你敢反驳我那你就是错的。 </p>
这里面的典型就是朱棣、朱祁镇、朱厚熜、朱由检这四人。 </p>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从小被朱元璋当成统兵的藩王来教育,对军事很熟悉,所以他最后成了擅武不擅政的明成祖永乐帝。 </p>
朱祁镇是朱瞻基的儿子,朱瞻基死的早,从小被文武大臣哄着长大,对政务一窍不通,所以他最后成了蛋事不知的大明战神留学生。 </p>
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的儿子,朱祐杬死的早,被迫以十二岁之龄继任兴王府,自小见惯了王府内的尔虞我诈,对人与人之间的争权夺利司空见惯且游刃有余,所以他最后成了工于心计的明世祖嘉靖帝。 </p>
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母妃死的早,朱常洛本身也不受宠,反而还遭到万历小胖子的打压,再加上他本人又是个没有继承权的藩王,所以自小就是个小透明。 </p>
不仅心性被周围朝不保夕的环境逼得的有些极端,连认知都处于普通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穿透力不足,他上位初期对魏忠贤的打压与对东林党无条件的信任就是典型。 </p>
所以,他被他身边的东林党骗的团团转,还被袁崇焕那个水货吓出了心理阴影。 </p>
导致在大明历代君臣对立的前提条件下,心中滋生出了一种满朝文武皆不可信的心理认知。 </p>
可当时的大明朝偏偏又横祸不断,他想挽救,但不知道怎么挽救,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也没人教他,然后被逼急了的他就开始学起了他老祖宗朱元璋。 </p>
不仅把朱元璋的勤政节俭学了个十成十,还把朱元璋的刻薄寡恩也学了个一干二净。 </p>
大臣稍有不顺就是贬黜、罢官,严重一点就是下狱、砍头,或者灭九族。 </p>
只要他认为你有罪,你就是已经死了,他也得把你从棺材里拖出来重新判一次。 </p>
单他崇祯一朝,内阁首辅就换了十八位,六部阁臣更是走马观花似的轮流跳,根本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p>
因为达不到他的预期而被他砍了脑袋的武将那就更多了,比后来满清击败李自成入关时杀的都多。 </p>
所以,在这种无奈又可悲的结局下,他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在后世口碑两极分化的大一统王朝亡国皇帝。 </p>
后世有人认为,他的勤劳与爱民不输于任何一位任君,如果有人能点播一下,给他一个重头再来的机会,想来应该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p>
而也有人认为他刚愎自用,听风就是雨,处理问题的方式极端又婆妈,没有一点帝王的睿智与果断,死了活该。 </p>
对此,后世五星评论家麦克阿瑟表示:可惜也好,可恨也罢,大明王朝最后落个那般结局,不能全怪朱由检,于谦、张居正两人也要负一半的责任。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