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朱厚熜:朕有一句彼其娘之不知该不该讲?(求订阅)115(1/2)

作者:窝不是大神

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第114章 朱厚熜:朕有一句彼其娘之不知该不该讲?(求订阅)115

【……之前在点评大明之父王振王公公时,本大神就曾与大家深度剖析过明朝的特殊国情。 </p>

即:老朱家的皇帝被他手底下养的马仔当成猪仔挨个点名毒杀的原因。 </p>

现在,让我们继续沿着这条线,来欣赏大明帝国特有的政治风采,《大明皇帝被害记之有请下一位受害者闪亮登场》】 </p>

明太祖朱元璋:“……” </p>

明朝各大帝王:“……” </p>

诸天万界帝王将相:“……” </p>

… </p>

【……公元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大明第十位皇帝,时年仅31岁的明武宗朱厚照因不满文臣架空皇权而试图效其祖宗朱元璋、朱棣故事,以亲自率军出征的方式拿回被文臣抢走的军权而被其父遗留的文官大臣联手弄死后。 </p>

因其无子,祖籍在江西的当朝首辅杨延和出于湖广江西是一家的乡党思维,就按照皇族排序,将当时坐镇湖广,年仅14的兴王朱厚熜迎立为帝,试图扶持一个真真正正的‘自己人’来当明朝的皇帝,以此来缓和历代君臣之间的矛盾。 </p>

而由于朱厚熜本身就是湖广、江西一代的藩王,为了防止朱厚熜未来给他们玩儿‘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戏码,以杨延和为首的正德朝旧臣就在接朱厚熜来京的路上,以‘小宗入大统不合法度’为由,威胁朱厚熜认明孝宗朱佑樘为生父,明武宗朱厚照为亲哥哥。 </p>

试图以这种类似过继给朱佑樘的方式来切割朱厚熜曾经是湖广兴王的身份,堵死当时朝堂中出身湖广、江西一代的朝臣利用朱厚熜‘藩王入京,势单力孤’的心理来攀附掌权的可能。 </p>

结果此举不仅遭到了朱厚熜本人的排斥,还遭到了朝堂中那些等着朱厚熜这位‘江西王’入位后,准备凭借家乡地里优势攀龙附凤的江西籍官员的反扑。 </p>

其中,出身江西的兵科给事中夏言、国子监祭酒严嵩等人更是要挟杨延和等人,如果非要让朱厚熜舍弃藩王的身份克继大统,那么他们就要严查明武宗朱厚照的死因,并将之公注于众。 </p>

最终,由于当时刚发生过‘宁王朱宸濠谋反’之乱,为了防止帝位空悬再引起什么祸乱,双方决定各退一步。 </p>

以朱厚熜未来不追究朱厚照死因为条件,换取杨延和等人不强迫他改爹换娘,以此勉强维持住了朝廷的体面。 </p>

但嘉靖朝君臣之间的裂痕却由此埋下,并在第二年朱厚熜下旨商议朱厚照谥号与其生父生母的谥号时彻底爆发。 </p>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谥号这个东西在古代的含义。 </p>

这是一种源于西周的特殊丧葬礼节,其本意是后人对一个社会高层人员的评价。 </p>

大概意义,就类似于后世人结合某个历史人员的一生经历,私自给对方起的某种具有特殊代表意义的外号。 </p>

就比如什么人妻曹呀、刘大耳啊、孙十万这种。 </p>

两者在意义上差不多,都是蕴藏着后人对前人一生功过评说的性质。 </p>

只不过谥号这种东西没后世那么随便,历史上,帝王将相的谥号都是由当时的当朝官方亲自出面敲定,史官封笔记策,带有赏赐性质的一种特殊哀荣。 </p>

所以在古代,就形成了这么一个潜规则。 </p>

一些用特殊手段或渠道意外荣登高位的暴发户为了不被人看扁,都会在得势后给自己祖上的穷亲戚封个虚号来吹嘘标榜一下,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出身。 </p>

到时候,如果这些加封的谥号得到了世人的认同,那么在他们的认知中,这就说明身边的人对他的统治是服气的,顺从的。 </p>

大体类似于‘看,我们都认你那个不知道死了多少年的爹是我们以前的皇帝了,对你这个真正的皇帝,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这种心态。 </p>

这是古人一种心理上的试探手法,实际效果不大,但意义很重要,尤其是对帝王将相而言,这是他们用来试探麾下人心的一种潜在手段,谁敢在这上面非议,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这人不服,有反心。 </p>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乃至那些反贼叛将在继位或割裂一方时,都会追封一下自己那吃土的父辈,给个这帝那王的称呼的根本原因。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