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第34章 朱高煦:大侄子???35
“你还有脸叫我爹?看看你干的好事!!” </p>
“给我跪下!” </p>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p>
突然,朱高炽甩手给了他面前朱瞻基一巴掌,正仰头看着光幕发呆的朱瞻基没注意他爹会来这么一下,猝不及防下被打得一个趔趄趴在了地上。 </p>
等好不容易回过神,捂着脸正准备说话,就见自家老爹捂着心口剧烈咳嗽了起来,脸色一变,赶忙跑了过去。 </p>
“爹!爹你怎么了爹,太医,太医!!” </p>
“逆子,你这个逆子,他可是你二,二叔啊,你,你怎么咳咳咳——噗!” </p>
“太医!太医!!!” </p>
… </p>
宣德九年。 </p>
已经蓄起了胡须,此时正缩着肩膀躺在龙椅上赏月的明宣宗朱瞻基看着光幕中那在大铜锅外添油加柴的自己,眼中闪过了一抹复杂。 </p>
“二叔……” </p>
… </p>
【……永乐二十二年,永乐帝朱棣病逝于第五次征讨蒙古的归途中,享年六十五。 </p>
临终前,由于环境特殊,加上当时随行的除了其孙朱瞻基外,还有其次子汉王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且两人在军中威望很高。 </p>
所以,害怕自己死后会出现骨肉相残大祸的他便在弥留之际,遗旨密交于随军大臣杨士奇。 </p>
并当着禁军统领樊忠与杨士奇,以及时任皇太孙的朱瞻基的面,明令传位给次子朱高煦,并勒令对方登基后在其灵前发誓善待长子朱高炽一家。 </p>
岂料随驾的朱瞻基不服,以其父是太子,其本人是皇孙为由,表明要与其二叔一争高下。 </p>
最终,在朱瞻基发誓事后会善待其二叔一家后,这位生于战乱,死于征途的帝王溘然长逝。】 </p>
宣德元年,汉王府。 </p>
披头散发,一身残衣的朱高煦愣愣的看着光幕中那临死前抓着狼崽子的手不放,直至那个狼崽子发誓会善待自己后才缓缓松手的老人。 </p>
良久,双手捶地嚎啕大哭。 </p>
“老头子,原来你没糊涂啊!” </p>
… </p>
【……其实按照永乐帝的考量,他之所以会默许朱瞻基改诏争位,是因为其长子朱高炽。 </p>
朱高炽素来仁厚。 </p>
所以他笃定,即便日后朱瞻基真的侥幸平了其次子,有长子朱高炽在,起码也会留其次子全家一命。 </p>
结果他没料到其长子朱高炽在位仅十月就因朝堂文武内斗而被人莫名其妙的暴毙,根本来不及处理其次子朱高煦,而匆匆登基的朱瞻基因为年龄太小,导致在朝廷的根基不足,这才有了后来的叔侄相残。 </p>
至于明仁宗朱高炽的死,大概率跟他身边的文臣有关。 </p>
当时,紧急接任帝位的明仁宗朱高炽因之前朱棣在位时与其胞母弟朱高煦争权,导致与朝堂文臣牵扯太深。 </p>
而当时的朝堂文臣大多又是朱棣上位后投降的建文朝遗臣。 </p>
因为朱棣起兵时,麾下并没有什么文臣,几乎全是武将,而武将偏偏又全跟了其次子朱高煦。 </p>
所以这就导致朱高炽上位后,其身边文臣就以汉王朱高煦势大为由来蛊惑其人回迁应天府,去他们南臣的地盘南京。 </p>
但朱高炽本人也不蠢,知道真要应了身边文臣的话回应天府,以他们朱棣一脉跟当时建文遗臣们的恩怨,恐怕会死的更快。 </p>
所以,在身边文臣提出要迁都南京后,其人便以回访旧都之名暗中将其子朱瞻基派往南京秘密搜寻身边建文遗臣的不法罪状,试图以此来拿捏反制。 </p>
结果朱瞻基去了南京没多久,其人就离奇‘暴毙’,死因不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