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步步生莲第323章 制造误会
十二个年轻人里,有对戴英了解比较多的,还知道哈克尼是伦敦的富人区。</p>
能够出生在那里,说明眼前这家伙的父母最低也是医生、律师之类有体面的社会身份,并且收入不菲的华裔。</p>
而且,这家伙能站那里教授自己时下最先进的高科技设备,说明本身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p>
综合起来看,尽管心里依旧不满,但对方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傲慢……就成了一种很正常的情况。</p>
“对了,我每次听到你们用那种……类似于菲佣和阿三混合起来的腔调说英文,身上就会很不舒服。</p>
所以,如果你们想从我这里学到东西,请尽量用汉语交流。还有,发音标准一些。”</p>
“……”十二个人神色各异,却没有一个吭声的。</p>
六十年代港岛的外来人口激增,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方言。为了便于沟通,国语成为了有效的交流语言,甚至带有高级社交语言的属性。</p>
直到67年的一场爆动,让港岛政府产生了警惕心,开始有意识的对“国语”在民间的普及进行降温。一方面取消中学国语课,一方面推动粤语替代国语。</p>
尤其是71年麦理浩上任后,一系列举措推动港岛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港人对港岛的认同感,国语开始逐渐被粤语取代。</p>
所以,时下的港岛年轻人,虽然粤语说的很溜,但基本都有不错的国语底子。</p>
如果直接要求眼前的十二个年轻人说国语,他们可能会生出逆反心理。</p>
可曲卓先暗示了自己“华裔英籍”的身份,不会粤语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又站在“纯种英籍”的角度,打击了他们的英语发音。</p>
所以,国语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交流的唯一语言。</p>
为什么要冒充华裔英籍?</p>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p>
不然怎么说?</p>
告诉他们老子来自内陆,老子北大毕业,还是研究生在读?</p>
且不说这帮港岛三流学校的倒霉孩子,能不能看得起内陆的大学。只内陆人这个身份,就足够麻烦了。</p>
拍出港岛身份证?</p>
好吧,那就说粤语吧。</p>
会不会是一方面,同样是港岛人,如何才能压服这帮年轻人。总不能编个名校出身吧?</p>
说自己出生于伦敦哈克尼,属于阐述事实。至于“华裔英籍”,那只是误会罢了。</p>
如果编个名校身份……一旦露馅,丢人不说,也容易让一帮年轻人生出轻慢之心,很难让他们老实认真的学习。</p>
所以,故意只透露出有限的事实,从制造出一些“美丽”的误会,是最好,也是最省事的选择……</p>
喜欢1976步步生莲请大家收藏:(20)1976步步生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