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小李广花荣】(1/1)

作者:王梓钧

北宋穿越指南第414章 【小李广花荣】

北宋穿越指南初来贵宝地0414【小李广花荣】朱铭去南阳召见完大族,并没有立即去江陵,而是前往更上游的枝江。 水利司二把手赵逢吉,从汉中过来治水,也跟在朱铭身边。 赵逢吉站在船头,指着远处的湖沼说:“自五代以来,荆江南北水利失修,无数良田重新变成沼泽河湖,荆江河道更是来回摆动变化。治理此地,不能一味移民垦荒,还要大兴水利才可持久。舒王变法以来,为何襄阳周边州县,屡屡招民开荒而收效甚微?除了百姓负担太重,还有就是水旱灾害频发。” 朱铭摇头说:“现在还不行,本地富户的存粮,已经借了许多给官府,小民更是没有什么余粮。想要大兴水利,非得再等两三年不可。” 赵逢吉说道:“两三年等得起。在这两三年内,臣欲遍访荆江以北各州县,做出全盘水利规划以谋其长远。” “辛苦了!”朱铭由衷说道。 所谓荆江,便是从枝江到岳阳城陵矶的长江河段。 千百年来,这段长江颇有黄河风范,泥沙不断淤积抬高河床,甚至多次出现地上悬河奇景,河道来回移动变来变去灾害不断。 便说枝江,长江在此一分为二,至江陵上游重新合流,枝江县城便夹在“两条长江”之间。 南宋初年长江改道,直接把枝江城给淹了,县城从此迁徙到白水镇,一直到晚清才再次迁移。 同样改变地址的县城,还有长江南岸的松滋。 赵逢吉说道:“还须早日夺取荆湖,江陵以南有许多河湖,可以分泄长江的洪水。近百年来,无数荒地不去开垦,大量百姓却聚在江陵周边,不断围湖造田侵夺泄洪湖泊。” 朱铭说道:“围湖造田,便于灌溉,比开荒更方便。朝廷不加约束,也不兴修水利,小民自然怎么便利怎么来。” “地方官员也想管,但实在是管不住。”赵逢吉叹息。 元朝都明白围湖造田不可取,宋代那些大臣怎么可能不清楚? 苏轼就曾表示非常艰难,还是不要搞退田还湖为好:“古陂废堰,多为侧近冒耕。苟欲兴复,必尽追收,人心或摇,甚非善政。” 沈括却是个头铁的,为了缓解洪涝灾害,在两浙搞退田还湖,结果遭到当地富户的攻讦——“苏人诉沈括等所筑民田岸围,侵坏良田,横费公私钱”。 苏轼站在维稳角度,反对退田还湖。 沈括站在长远角度,坚持退田还湖。 他们各自代表一种观点,很难评价谁对谁错。但很快就变成新旧党争的议题,水利掺杂进去政治,从此谁都不愿去惹麻烦。 当阳县令陪同朱铭来到枝江县境内,指着漳河说道:“此河淤塞严重,难行大船,须得尽快攻占枝江组织民夫疏浚河道。只要把漳水清理出来,就算没有江陵,四川钱粮也可快速运往荆门和当阳。” 朱铭骑马往前奔跑,拿出望远镜观测,发现漳河上游两侧,有大片属于沼泽地。 这是因为水利不兴,洪水常年泛滥,两岸已沦为洪泛区,小民百姓难以生存,唐代的良田渐渐变成沼泽。 上荆江还稍微好些,下荆江更惨,从江陵到石首,遍地都是洪泛区。 如此情况,不地广人稀才怪了! 朱铭骑马沿途巡视,接下来走的地方,全都属于敌占区。 但陈子翼带着千余骑兵,散在附近不准百姓纳粮,长江北岸的乡村已被控制。楚国那些军队,也就水军还敢来晃悠,步军全都躲在枝江城内。 得知朱铭来了,陈子翼带着三百骑迎接。 朱铭跟陈子翼拉拉家常,然后随口询问:“重骑练得如何?” 陈子翼说:“缺甲也缺马。如今末将手里,有一千多匹北方战马,但若是人马皆披重甲,一些战马是难以承受的,须得买来更健壮的马匹。” 朱铭说道:“人甲与马铠,都会陆续送来,但战马还得慢慢购买。渡河地点可选好了?” “已经选定,就在江陵上游五十余里。”陈子翼道。 “带我去看看。”朱铭说。 长江在枝江一分为二,流经数十里再次合而为一。 合流之处的北段河道,最窄处只剩三十米宽,这是泥沙不断冲积的结果。如果长江不改道,再过一两百年,估计北段会彻底淤塞断流。 众人来到那里,陈子翼指着江水说:“那里江水不深,大船极容易搁浅,伪楚水师不敢来。” 钟相的水师,远远比朱铭的水师强大。 他把洞庭湖及江陵的大量漕船、商船,全部改为战船使用,不打仗时也可用于运输货物。 当然,目前还没搞出来车船。try{ggauto;} catch(e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