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风云第143章 劝课农桑
百姓在乎的是有地种、有粮吃、有衣穿,这些说着简单,实施起来很困难,总有一些官员利用手中权力破坏这些。</p>
不过刘义隆也不是不讲情面,只要不是对百姓太过分,刘义隆不会追究,这也是刘义隆让更多底层百姓参加科举进入仕途的原因,只有在底层生活过的才知道底层的不易。</p>
当然也有一些底层出身的官员比出身较好的官员对百姓伤害更大,但是也不是绝对,什么事都有两面性。</p>
由于有影子的暗中调查,很多官员因此丢官罢职,但是也让刘义隆得到了一些为民办事的好官。</p>
这些官员正是刘义隆的根基,更是宋国的基石。</p>
刘义隆大力发展养蚕,同时加大对粮食种植的鼓励,拓跋焘也没闲着。</p>
他曾经通过商人从宋国得到了一些曲辕犁和筒车,而如今魏国已经开始大面积推广,短时间内算是将魏国的粮食产量提高了不少。</p>
不过由于魏国地处黄河以北,平原居多,粮食种植更加便捷,但是由于气候原因无法和宋国相比,但是却也做到了自给自足。</p>
自从天下大乱以来,北方遭到大面积破坏,如今终于能够恢复一些,让魏国也得到了喘息。</p>
虽然依然无法达到曾经的产量,但是却也相差不大,毕竟人口相对晋朝建立的时候少了很多。</p>
拓跋焘也对农业十分重视,多次下令减免赋税,鼓励更多的开垦荒地,也取得一定成效。</p>
河套地区拓跋焘更是派出大军进行屯田,利用河套平原囤积粮草。</p>
宋魏两国短时间内不会爆发战争,但是刘义隆和拓跋焘都不会放松对于对方的警惕。</p>
如今宋国疆域广大,国力强盛,魏国相对有些势微,但是魏国占据草原,也算抵消了宋国的一部分优势。</p>
两国休养生息劝课农桑,百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人口也在缓慢恢复当中。</p>
如今的关中更是在刘义隆大力支持下,恢复了生机,关中经过多次战乱,百姓十不存一,刘义隆将很多俘虏和临时安置的北方流民安置到关中,让他们去恢复关中的生机,</p>
这些百姓刘义隆给与了很大的好处,在原先田地数量的基础上多给了三分之一,这让百姓很是高兴。</p>
而且关中地区赋税相对更低,更是让许多来到关中的百姓感到高兴,毕竟谁也不想从好的地方迁移到差的地方。</p>
同时刘义隆对于洛阳同样重视,这也是一块宝地,东扼虎牢,西据崤函,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也是易守难攻的地方。</p>
这里也是非常适合粮食种植的区域,刘义隆当然不会放过。</p>
刘义隆早就下令修缮虎牢关,如今再次下令重建函谷关,将函谷关作为洛阳西侧屏障。</p>
刘义隆打算将长安和洛阳作为日后的两个都城,当然建康也不会废弃。</p>
刘义隆甚至打算效仿赵宋,设立四京,但是很快就放弃了,因为没有必要,而且建设都城耗费巨大,得不偿失。</p>
如今正是鼓励农业的时候,长安和洛阳原本就已经颇具规模,建康也发展多年,所以这三座城作为都城已经够用。</p>
喜欢刘宋风云请大家收藏:(20)刘宋风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