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奖励龙虾兵第25章 百姓大迁移
虽然抚恤金只有15两白银跟一石粮食,不过也比大明那边高了好几倍,大明那边曹华记得只有不到5两白银的抚恤金。</p>
而且也没有多少人能拿到,因为大明朝廷现在连军饷都欠着,更不用说抚恤金了。</p>
就是这样依旧有无数人愿意给大明朝廷卖命,为的什么?更多都是为了一口吃的,也为了传统观念报效朝廷,封妻荫子。</p>
曹华这15两白银的抚恤金,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100个人里边可能都找不出1个有15两白银存款的。</p>
毕竟这时候处于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艰难。</p>
生产力低下,土豆 玉米 番薯之类的杂粮还没推广开来,普通老百姓能有一口吃的都算好了,别说拥有15两白银的存款。</p>
平时他们都是靠成为佃农,给富家大户种粮食。</p>
种出来的粮食大部分都是用做田租交给了这些富家大户,而且这些富家大户都不用交税。</p>
税收又从这些佃农手里收取,交了租本来就没剩多少粮食,又要给朝廷交税。</p>
所以普通老百姓平时都是小米参杂各种野菜一起煮着吃,纯小米粥都吃不起,一旦遇上点什么灾荒,粮食减产,百姓们就很难生存下去了。</p>
要是再遇上战乱,朝廷再加重赋税,百姓根本没法活下去,野草,树皮都不够吃。</p>
而且大明是按人头税的,也就是按照人数来交税,不是按照你种多少田来交税的,你家里人越多,赋税就越重,这或许也是重男轻女的主要原因。</p>
因此,普通老百姓忙完农活后,就会做一些副业补贴家用,赚取的佣金也只够勉强维持生计,顿顿有米下锅那是根本做不到的。</p>
就连太平时期都是掺杂一些野菜,杂粮,下等陈粮一起煮着吃的,更不用说此时的大明正处于战乱,天灾频发时期了。</p>
可以想象此时的大明百姓正处于什么生活状态,或许这也是大批沿海百姓选择下南洋的原因。</p>
即使那些还有属于自己田地的百姓,也好不了多少,遇到灾荒了也只比那些佃农好一点点,少了一份租金但是朝廷的赋税又加重到他们的身上。</p>
这也是为什么一到灾荒战乱之年,只要有个带头的,那就是一呼百应!</p>
朝廷即使知道根源也没有办法,因为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没有士大夫的支持,皇位都坐不稳。</p>
而百姓的支持根本没用,百姓并不能直接提供帮助,各种资源都是掌握在士大夫手里。</p>
所以宁愿得罪百姓也不会轻易得罪士大夫的,朝廷只能从底层百姓榨取利益价值。</p>
逼的没有活路,百姓自然很容易被有心之人忽悠,发动起义,再怎么镇压都没用。</p>
起义军随时都能重新拉起一大波人。百姓他们都没有活路了,横竖都是死,即使充当炮灰他们也愿意跟着起义军,起码短时间内还能混口吃的。</p>
曹华给出高额的抚恤金也让士兵们没了后顾之忧,本就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穷苦百姓。</p>
上阵拼杀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就算战死沙场,也有一大笔钱留给家人。</p>
而且平时吃的也好,只是军饷很一般,不算高也不算低,只有2两白银,但起码每月都足饷。不然就算军饷再高,最后给不齐也没用啊!</p>
而且曹华还时不时的允许他们收获战利品。</p>
当然了,如果没得到允许,士兵自己私藏战利品,将会罚他半年的饷银,并没收私藏的战利品。</p>
所以一般士兵们没有将官的命令是不会轻易私藏战利品的,代价太大了。</p>
这次深入建奴腹地回来的490余名骑兵都发了笔小财。</p>
上等的野山参有些卖了差不多10两白银一颗,很多毛皮一张就有3两银子左右。</p>
要是那种大张的皮毛能卖到十几两银子一张,如果是虎皮那就更贵了,都是上百两起步。</p>
当然了卖到钱后这些士兵也要拿出十分之一的银子交给他们的主将,没有主将的指挥他们也打不了胜仗,也无法获得战利品!</p>
曹华收购这些物资后,再用船运到大明那边出售又是三倍的利润,再从大明那边买一些其它商品回来,卖到朝鲜这边,又能赚一大笔钱。</p>
这490多人发了笔小财的消息也迅速在军中传开,不少人跃跃欲试的也想深入建奴腹地杀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