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吞鸿第471章 满山秋色满心军机
俗话说得好,吃饱了不想家!</p>
在众人叽叽喳喳中,一大锅手擀面见了底儿,所有将领们的肚子吃的鼓大如牛肚,好不热闹。</p>
饱餐一顿后,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刘懿爱将们,站在老头山上,俯瞰凌源城,各自谈天说地。</p>
刘懿察言观色,见张虘独自一人坐在一旁沉默不语,心中多少明白张虘心事,遂端着碗面,蹲在张虘身旁,嘿嘿一笑,“张大哥,你看,我这眼睛大肚子小,盛的面条多了,吃不下了,要不,您代劳一下?”</p>
在汉朝的平民阶层,把自己的多余饭菜匀给他人食用,是出于节俭,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过,在官僚阶级,这种事情却不常见,只因为这种行为往往会被对方和旁观者多做揣测,让有心人以为两人关系很好,或是两人存在某种其他联系。</p>
所以,为了免去不必要的猜忌,官场之人每每会客宴请,即便盘中食物过剩,宁可扔掉,也不会赠予他人。</p>
刘懿是平民家的孩子,‘让饭节食’这种行为本就刻在骨子里,这并没有引起张虘的不悦,不过,刘懿素来节俭,吃多少就拿多少,自他张虘追随刘懿以来,从未见过他剩下饭菜,今日忽然‘让饭’,倒让张虘有些不适应了。</p>
莫非将军此举背后另有玄机?</p>
张虘微微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答应,抬手伸碗。</p>
刘懿贴近张虘,将面条一点儿一点儿倒入张虘碗中,不经意间,低声说道,“张大哥有心事?”</p>
张虘闷头‘嗯’了一声,端着饭碗坐在那里,不言不语。</p>
刘懿一边快速拨筷,一边细弱蚊声地道,“晚辈是否有幸可以倾听张大哥心愁呢?”</p>
张虘偷瞄刘懿睿智双眼,苦笑一声,“将军聪明绝顶,末将心中所想,将军一目了然,您就不要打趣末将啦!”</p>
刘懿微微一笑,收回碗筷,紧挨着张虘而坐,思潮起伏,平心静气地道,“张大哥相信柴大哥会叛逃平田军么?”</p>
张虘根本不做思考,立刻答道,“末将与柴岭相识相交二十载有余,柴大哥的人品,没的说,我敢肯定,就算天下人都做了不仁不义之事,柴大哥绝对是最后一个。”</p>
刘懿目光闪动,“几年前,我还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平田令,柴岭大哥不以出身论英雄,带着你等兄弟三人,毅然投靠到我的麾下,伏灵山一战,柴荣两位大哥战死,从那一刻起,你和柴岭大哥,便是我心中的忠臣义士。”</p>
张虘愕然看着刘懿,“将军,您?”</p>
刘懿毅然道,“没错,我也不相信柴岭大哥会投敌。”</p>
张虘向刘懿投来感激的目光,可双瞳又迅速黯淡下来,“柴大哥叛逃平田军,已成事实,纵然心里千万个不信,也没用啦!”</p>
刘懿轻轻揉了揉额头,把声音压的更低了,“张大哥,许多事情啊,别着急下定论,眼见不一定为实;一时逆境,别急着找退路,退路不一定是活路。万一时来运转、天翻地覆,又或者真相大白、黑白颠倒呢?张大哥一片丹心,不都白白付之东流了?”</p>
张虘呆呆地看着刘懿,刘懿则俏皮地对张虘眨了眨眼。</p>
张虘顿悟,他浑身一震,嘴唇颤动一番,支支吾吾半天,豆大的眼泪立马淌了下来,难以遏制。</p>
“哭什么!”刘懿狡黠一笑,“我可什么都没说啊!”</p>
张虘感激涕零,“嗯嗯!将军,您方才除了给末将一碗面条,什么都没有说过。”</p>
刘懿立刻严肃道,“此事乃我平田军绝密,世上除你我之外,绝无法!”</p>
刘懿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最后终于定格在了紧锁之上,一脸严肃地问道,“诸位,对于大都督刘淮伐高句丽一事,有何看法,但说无妨。”</p>
以贫农出身,后积而进发的云一率先开口,“将军,末将以为,东境十五万兵马囤积一处倾巢而出,虽然武宁军罗月营、太白军白貉营两支精锐并未随行,排兵布阵和行军路线亦有违兵法常势,但太子殿下此一行,帐中将星云集,有李长虹、陈步业以为佩剑,有莫惊春、牟羽、孙芸以为调遣,有桓温、王彪之以为勾股,有虎威卫以为爪牙,此战,我大汉想不赢都难啊!”</p>
</p>
云一话音方落,刘兴阴立即张口反驳,说道,“此言差矣,这等灭国之战,居然如此儿戏,真当高句丽国武人乎?近年来,高句丽国王高钊与大秦私下互通有无,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秘密,假若大秦派兵相助,胜负还未可知啊!这一仗照这个没有条理的打法,还真说不好输赢呢!”</p>
“打仗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备好了才下厨!”候宇途开口说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如果秦贼真的前来驰援,到时候,就看谁的武力更强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