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肃肃在位济济臣工(1/2)

作者:曹家大官人

一剑吞鸿第414章 肃肃在位济济臣工

长安四月,城沐春风里,人色千重喜,野色万里青。</p>

长安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形容词,没错,是一个形容繁荣、富庶、强盛的形容词。</p>

长安城作为拥有百万人口的天下、未央、通光、长秋、甘泉六宫之中,要数未央宫最热闹,就连后宫妃子们聚在一起说道家长里短,都没有今天的未央宫前殿吵的欢畅。</p>

鎏金装饰的前殿大门在日照下闪烁生辉,前殿之中,太子刘淮立于殿中,巍然不动。帝国各个功臣、列侯、将军及其他军官在前殿西列席,向东谒坐;文官自丞相以下在东列席,向西谒坐。</p>

此时此刻,除了丞相吕铮和大将军陶侃仍在座位不动,殿中两侧的文武朝臣已经全部离席,他们以口为刀,正争吵不止,随着他们的争吵,偌大的前殿,宛如菜市场一般。</p>

大位上的刘彦,龙袍玉带雍容华贵,正气定神闲地看着场中发生的一切,他面无表情,对任何人的发言都不做任何反应,不言不语,冷漠如冰。</p>

吕铮看着满朝文武争吵不止,心中不禁轻叹:自从老夫执掌丞相一职,诺大的朝堂,已经许多年像今日这般意见不一了呀!</p>

而大将军陶侃,则如老佛一般,坐在那里一动不动。</p>

原来,就在一个时辰前,素来对朝堂政事只听不说的刘淮,递上了他人生中最后,他得出了‘高句丽不除,东境不安,有朝一日北大秦、南骠越,汇同高句丽三面夹击,大汉则危’。</p>

此奏一出,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p>

奏折中的关单虽然有些夸大其词,却绝不是危言耸听。</p>

朝中但凡参赞过军机的,对高句丽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都了解的非常通透。</p>

高句丽国是弹丸之国,其国土面积根本不及大汉帝国的一郡之地,对帝国的安全,根本构不成威胁。</p>

不过,高句丽国的地理位置,却十分要命。</p>

其国三面靠海,若高句丽国投靠大秦,大秦便可从大秦的南烛道走水路驻兵高句丽,他朝战端一开,大秦借水道屯兵高句丽国,向东北可以进攻两辽,与同时从大秦南烛道南下秦军,对薄州构成两面夹击之势。</p>

而从高句丽国向东南,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在曲州华兴、方谷、临淄、淮安四郡任何一地抢滩登陆,根本就是防不胜防。曲州又是大汉帝国的中心腹地,到时候,大秦虎狼或烧杀抢掠、或堵截粮道、或骑兵斩首,中原腹地未战先乱,岂非天下之苦、帝国之殃?</p>

朝堂上的大吏们不是不知道高句丽近年来的鬼祟举动,特别是忠于天子刘彦的一干武将,早就想沙场报国,可先安内再攘外的大政早已被天子刘彦定下,谁又敢触怒龙颜呢?</p>

而就在今日,天下间为数不多的敢去违逆圣心的人,太子刘淮,率先开口啦!</p>

没人知道素来一心‘修身养性’的刘淮,为何忽然做出此等大胆举动。</p>

不过,这一举动,大大遂了朝中武将们的心意,那些心怀‘野心’的臣子们,哪里肯放过此等天赐良机,纷纷附议。</p>

而那些老旧守成又无利可图的大臣,则纷纷反对。</p>

于是,满座朝臣,你撅着我,我瞪着你,吵得不可开交。</p>

这帮子人,最开始还算‘安分守己’,一个个人模狗样的,说话间还带些‘大人’‘中郎’‘都尉’之类的尊称,再后来则变成了直呼其名,随着争吵加剧,最后就连爹娘和亲戚都带了出来,实在是有辱斯文。</p>

而这里面,太子一党,绝对是公鸡中的战斗机,他们从最初的据理力争,逐渐转变为悍妇骂街,最早提出征讨高句丽国建议的冉闵,甚至差点动了手。</p>

前殿上,众朝臣折折腾腾已经近两个时辰,就连刘彦、吕铮、陶侃这三个看戏的,都有些乏了,刘彦索性向陶侃使了个眼色,这位平时很少露面的武将之首用力地咳嗽了一声,吼道,“都把嘴给老子闭上,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有的也说,没的也说,聒噪!真把朝堂当菜市场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