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吞鸿第163章 佳节拾翠流水随春(上)
“好!”夏晴将碗中酒一饮而尽,痛快道,“匆匆小聚,心有馀欢,前路虽险,仍需跋山涉水,大哥安心,纵千难万险,弟,九死无悔。”</p>
</p>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p>
在几声欢悦炮响中,公元341年,岁云聿暮。</p>
公元342年,壬寅虎年, 已经悄然而至。</p>
</p>
都源县隶属华兴郡,东靠渤海、西临丰毅县,与丰毅县北的凌源县东南、西北相呼应。</p>
都源县是斥虎帮巢穴所在,一匹快马从凌源城出发,不到两日即可到达都源县城,也正是有斥虎帮的存在,都源县多年以来,始终没有被任何世家大族所染指,当地百姓能够得到公平的政策,得以休养生息。</p>
都源县百姓,对斥虎帮感恩戴德,斥虎帮所作所为,亦不愧江湖正道。</p>
一颗野惯了的心,时间久了便收不回来。</p>
乔妙卿这小娇娘才离家不到一个月,对外面自然新奇得很,任刘懿好说歹说,就是不肯回家过年,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得叫帮中兄弟传以密令,向塞北黎说明情况。</p>
第二日,两匹快马便狂奔倾泻,进入了凌源城,两匹快马在子归学堂骤然停住,乔妙卿的娘亲拎着扫把,在学堂内追着乔妙卿足足跑了一个时辰,未果!</p>
收拾不了天生反骨的女儿,跟随而来的塞北黎,便遭了塞夫人的无名之火。</p>
</p>
刘懿在小年之后,就一直没闲着,礼尚往来的道理,这小子熟络的很。</p>
回来第二日,他便携重礼上门拜访应知,先说赵遥辞官,再说天池求药,最后又说到了偃山遇刺,过程中,还不忘夸赞应成聪明有器识,有松柏之姿、经霜犹茂。</p>
刘懿一碗迷魂汤,把老应知灌的那是服服帖帖。</p>
临了,刘懿拿出一兜金子交给应知,请其依照汉律对八名战死的华兴郡兵双倍补偿,应知欣然应允,并表示节后将上表朝廷,一来专项汇报平田一事,为刘懿申请专款援助。二来为战死郡兵申请抚恤,为孤儿寡母争取更多钱银。同时,应知允诺春节之后,将额外增派郡兵七十人,同幸存的三十名郡兵凑够一百之数,以资平田。</p>
对于精兵简政、专心农商的应郡守来说,一百名郡兵已经占到了其郡兵总数的十分之一,这让刘懿颇为感动。</p>
近人必达情,第三日,刘懿拽着乔妙卿,在凌源山脉边上打了几只肥硕的野鸡,叩开了凌源镖局的宅门,拜会了老杨奇后,刘懿同样奉上抚恤,并就偃山折损的几名好汉向杨观致以哀悼和歉意。</p>
杨观心思玲珑,既然压了刘懿这块宝,自然不会就此收手,听闻应知增兵相持,杨观立即唤出正与乔妙卿沟通武学的杨柳,要其即刻前往乡野,再招募三十镖师,与之前随同刘懿的二十名镖师凑够五十之数,随刘懿北上。</p>
看着怀有身孕的杨观眉头紧锁,刘懿揣测了一番,心中明白凌源镖局是小门小庙无法承担三十人的日常开销,于是拍着胸脯答应定要‘功劳之士,赏报有足’,大方包下了三十人的薪酬和吃喝。</p>
杨柳顺水推舟,面露欣赏之色,心想:原来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的,不止自己啊!</p>
至于死在偃山的四名斥虎死士,刘权生说‘自有算计,无需他管’,刘懿便没有多做计较。</p>
俗语讲“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p>
其实,这少年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儿,便是亲自登门,将皇甫录、李二牛和王三宝的爹娘都请进了青禾居内院,虽然名为“久不在居,请帮忙看门护院”,实为让这些艰辛半生的长辈,有个环境宜人的好住处。</p>
一切妥当后,刘懿思考了大半晌,呼朋唤友一番商讨,决议将刘兴故居改成了一座四层小楼,疏通渠道,以活水相围,题名“望南祠”,供奉战死或即将战死的壮士,以便让后人永远铭记。</p>
此番种种,赢得称赞一片一片。应知对刘懿,更是刮目相看,在一次家宴中,应知反复叮嘱应成,“懿乃不可多得之伟器,好春(应成字)应从之侍之,以期振兴百年应氏。”</p>
经此一事,刘懿的这架战车上的几位小将,站的更加坚定了。</p>
喜欢一剑吞鸿请大家收藏:()一剑吞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