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始皇读心后,文武百官卷疯了!第468章 又是一个生面孔啊一会请他去老钟的茶楼喝个茶吧
四十四年之前,蜀郡之地频遭岷江洪水侵害,旱涝无常,民不聊生。 为彻底根除岷江水患,时任蜀郡郡守李冰,携手其子,毅然决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历经春秋五载,终使终使岷江驯服,水患得治,自此,蜀郡之地化身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秦国粮仓! 加之蜀郡之丝织、盐铁诸业颇具规模,不仅满足本土之需,更远播四方,惠及他域。 而地理位置,还处于大秦西南之隅,实为向外拓展疆土、稳固西南地区的战略要地,对稳固边疆安全至关重要。 更别提蜀郡人口繁庶,足有百万之众,若有战事,可为大秦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了。 故而,嬴政对蜀郡郡守即将详陈的经济发展情况还是格外重视的。 就在蜀郡郡守恭敬的讲述着蜀郡的各项事宜,从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到民生改善的具体举措,每一个细节都不敢遗漏的时候,顾绫雪身着一袭黑色官服,步伐从容地步入了咸阳宫。 “草率了,这段时间忙疯了,居然把英布他们给忘了,不过现在也不迟,毕竟从这到骊山,也就半个时辰不到的时间。”顾绫雪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道。 不多久,顾绫雪便抵达了章台宫,对着门口的内侍说道:“烦请通报陛下,顾绫雪求见。” “顾大人稍等,卑职这就去禀告陛下!” 虽然此时蜀郡郡守正在面见陛下,但内侍深知这位顾大人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根本不敢怠慢,说完便快步走进了殿内。 此时,嬴政正专注的听着蜀郡郡守的汇报,听到内史的禀告,微微抬眼,笑道:“让她进来。” 蜀郡郡守有些惊讶,心中也有些好奇这位顾大人究竟是何等人物。 他早就听闻其在朝堂之上屡献良策,短短数月便官至九卿,获封最高爵位,可惜这样的人物他一直未有机会得见。 很快,顾绫雪便走进了殿内,然后一眼就看到了上坐的始皇帝,以及站在一旁面带好奇之色的中年男人。 【哦~又是一个生面孔啊,不知道是哪个郡的郡守?看起来倒是挺富态的,一会请他去老钟的茶楼喝个茶吧!】 顾绫雪一边想着,一边一本正经的上前几步,对着嬴政行礼道:“臣顾绫雪拜见陛下。” “免礼。”嬴政听着她的心声,眼中带着一丝笑意,开口问道:“顾卿此来,所为何事?” 顾绫雪直起身,目光扫过一旁的蜀郡郡守,然后恭敬的对嬴政说道:“陛下,臣确有事禀告,不过也并非十万火急、至关重要之事,还是等这位大人禀告完再说吧?” 嬴政微微颔首,温和一笑,对蜀郡郡守说道:“既如此,卿继续吧。” 蜀郡郡守心中有些惊讶,连忙躬身应了一声,然后开始继续说起了建立钱庄、设立专门史官,负责县史乡志的编纂与审核一事,又说起蜀地权贵、商人都已经有意存款。 还特别提到巨富卓氏,不仅表示欲存巨资,更有意合资煤炭项目。 【卓氏家族啊!这个家族在当年的大迁移中,并没有选择咸阳,而是选择了蜀郡作为新的定居地。】 【但这卓氏和乌氏一样,都是因为商业活动和财富积累而非常有名的巨富呢!】 【只是乌氏倮是经营畜牧业而积累的巨额财富,拥有大量牛羊,而这卓氏家族,则是以冶铁业和商业贸易而闻名。】 【汉朝那会,这个家族的贸易网络更是远至中亚和东南亚,还是很牛逼的。】 【嗯,这会,蜀郡的开发还是主要集中在都江堰的持续维护,以及盐铁业、农业三个方面,铜、铅、锌等矿产资源也有小规模开发……】 【算了,资源开发的事情就这样吧,目前开发的都挺好!】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蜀郡的人口,足足有一百多万人,貌似排在了所有郡第……七位啊?这么大的优势,还是得充分利用起来啊!】 【除了老生常谈的改善交通和物流之外,就是推广教育和文化,这两点必须得重视。】 【让我想想,一会画个什么饼出来……】 画……饼? 嬴政原本还是很专注的听着蜀郡郡守的汇报的,但不知不觉间就听起了顾绫雪的心声。 一旁已经禀告完了的蜀郡郡守垂首而立,静静等待着嬴政的回应。 但过了十多秒之后,还没有听到嬴政的声音,原本期待的心情不由变得忐忑了起来,脑海中也开始飞速地回顾自己刚刚的禀报是否有不妥之处。 嬴政收回思绪,目光重新落在了蜀郡郡守身上,赞许道:“爱卿治理蜀地有方,所推行之新政亦成果斐然,朕心甚慰。” “然天下之事,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望爱卿勿骄勿躁,继续秉持忠诚之心,勤勉奉公,深化新政,使蜀地之繁荣更胜往昔。” 蜀郡郡守听此顿时松了一口气,感激的说道:“臣定当谨遵圣谕,不负陛下所望!” 嬴政微微颔首,语气中多了几分郑重,提醒道:“记住,秦之强盛,非一人之力,乃众臣齐心,万民共筑。” “教育与科举之事皆为头等大事,卿务必不遗余力推行之,鼓励民间办学,使蜀地学子皆能饱读诗书,明理知义,将来或为朝廷栋梁,或为地方俊杰。” 蜀地郡守闻言心中一震,连忙跪拜在地,声音坚定而诚恳的说道:“陛下圣明,臣必谨遵陛下教诲!” 【哇哦,不愧是我政哥,太帅了!】 嬴政嘴角微勾,将目光转向顾绫雪:“顾卿,说吧,你有何事?” 顾绫雪向前一步,嘿嘿一笑,对嬴政说道:“陛下,帝都大学至今为止,自四方郡县汇聚而来的英才,已逾五千七百之数,且所有学子都已经考核完成。” “臣与两位教务长经过仔细商议,意欲于年后第五日,公布考核之果,使每位学子皆能明了自身成绩,并知晓入学之确切时日与诸般安排。” “并且,臣等还计划一个半月后,于学府内举行开学典礼,届时,将邀请朝中重臣、文坛泰斗及各界贤达共同见证。” “不知臣等如此安排,陛下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