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龙八部纵横诸天:我接手丐帮第254章 烽烟四起3
烽烟四起3 这可是二十多万张嘴呀,澶州城里的粮食,以每天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下去。 如今澶州城里的最高官员,北伐军统帅,兵部尚书姚世清,每天愁眉苦脸,不停地向开封写求援信。 然而开封城里,都快乱成了一锅粥了,小皇帝赵煦原本还想着谈和,恢复到澶渊之盟时的关系。 但钦差大臣汪道风还没有出发,又传来了宋军三十万人,被李庆赶到了澶州城里的消息,一时之间,这个想法不敢有了。 已经私下里暗示汪道风,实在不行可以割地,只求李庆能够退回北地去。 汪道风得了受益,又请示了宰相刘挚,拿着圣旨就到了澶州。 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姚世清的职务,流放崖州。然后自领知兵部尚书事,主持对李庆一方的和谈。 宋军一方的将领此时也被李庆打怕了,自然是支持这一决定,只是派谁出城和谈,又成了难事。 如今兵凶战危,这深入敌营的事情,傻子才敢去啊! 但汪道风主动请缨,决定由自己亲自出城谈判,立刻赢得了宋军将领的欢迎。 并且汪道风体谅下属,知道出城的危险,因此也不需要人员陪同,就自己骑了一头毛驴,就进了李庆的军营。 外人看到汪道风的行为,纷纷称赞其人臣楷模,一心为国,当为赵宋第一忠臣。 而只有李庆身边的人才知道,这家伙见到李庆的第一面,就跪倒在地,以下臣自居了。 所谓的谈判,也只是汪道风跪在地上,帮着李庆一条一条的罗列条件罢了。 李庆的条件说来很简单,那就是赵宋割让江南,关中,山西,北地则以黄河为界,两边划河而治。 这些地方之中,此时除了关中之外,其余的都已经在李庆的手中了,之所以把条件提成这样,主要是为了看一看,能不能让赵宋把关中吐出来。 若是可以,李庆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关中,如此一来,赵宋最能打的西部边军,就算是废掉了。 汪道风虽然已经是李庆的人了,但谈出来的条约,还需要皇帝答应才能生效,因此知道李庆的条件后,立刻把消息传回了开封。 消息传回开封后,士大夫们倒没有什么反应,毕竟对他们来说,给谁当臣子不是当,那李庆也是华夏人,想他跪拜不算丢人。 反倒是小皇帝硬气起来,坚决不同意这个条件。废话,赵宋要是没了山西和关中,以及江南,那么只能偏安中原。 和李庆又只隔着黄河,对方南北夹击自己,随时都是个死字啊。 但是不和谈,难道还能再战吗?三十万大军被对方一天就收拾了,对方如此战力,打又如何能够打赢呀! 看赵煦如此左右为难,有文臣出主意,向李庆称臣纳贡,献上宗室女子主动和亲。 这是赵宋的祖传技能了,赵煦听了脑子一亮,立刻让在前线谈判的汪道风,依着这个思路去谈,无论如何要让李庆把要价降下来。 漫天要价,着地还钱,谈判历来都是这个样子,李庆也不着急,慢慢的和对方耗着好了。 反正他现在有了棉花,又在夷州开始栽种甘蔗,准备榨糖,再加上收着海峡的过路费,随着时间的推移,财政只会越来越好。 并且等现在占的地盘消化完毕,李庆就会发动最后一击,彻底的解决掉赵宋。 不过谈判嘛!要有来有回,因此李庆又加了一条,让赵宋把黄裳给自己送到前线来,并且还要备上赵宋境内能够搜集到的道家经藏。 李庆增加了谈判条件,在赵煦看来,这是肯谈啊!因此高兴无比的就应下了李庆的这个要求。 只是黄裳是谁?开封城里的君臣对此一无所知,只得找来吏部官员询问。 一问之下,才知道是如今的福州知府,一个普通官员而已,赵煦也不管李庆为什么要这个人,一封圣旨立即就传了下去,让黄裳到开封报到去。 不过如今长江还有运河都被裴琰之隔断了,开封城里的命令要传到福州去可不容易。 但没想到在江南的李庆下属裴琰之极为配合,主动帮赵宋传旨的官员,把命令送到了福州。 江南被裴琰之占领后,黄裳作为赵煦的臣子,还想着保全地方, 抵抗侵略呢,都已经在福州开始招兵买马,准备反攻江南了。 却没想到敌人竟然传来了自己主子的旨意,让自己直接到澶州去见李庆,并且来传圣旨的官员还注明了,为了节省时间,黄裳可以乘坐李庆一方的海船北上。 这让黄裳差点吐了一口老血,自己满腔热血,竟然是喂了狗,从今而后,这宋臣谁爱做去做,反正我黄裳是不做了。 黄裳心里虽然这么想,但行动上可不敢这么明显,老实的交接了福州知府的事务,登上了李庆一方的海船,一路北上。 最后直接在天津港登陆,然后再乘坐马车,到了澶州城外的军营面见李庆。 对于这位自创九阴真经的牛人,李庆早就想认识了,因此知道对方到了后,亲自出军营迎接。 黄裳看到李庆亲自出营迎接自己,分外惊讶!如今的李庆是什么人呀?稍微了解时局的人都知道,这是天下少有的枭雄人物。 如今已经占据优势,只要对方愿意,随时可以派兵南下,扫灭赵宋,一统华夏。 如此人物,竟然亲自迎接自己,黄裳顿时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来,他怎么说也是做过知府的官员,政治敏感性还是有的,立刻就有了对方如此尊重自己,自己要如何报答的想法。 是不是劝说一下李庆,谈判不过是缓兵之计,赵宋如今羸弱不堪,只需大兵南下,这万世之基就成了。 就在黄裳心中充满政治抱负,想要一展所学之时,不成想李庆却和他谈起了炼气养生之学来。 黄裳此时还没有主修道藏,学的都是儒家学问,哪懂什么养生学说,支支吾吾的答不上话来,正当黄裳以为李庆要发作自己时。 却不想李庆反而安慰起黄裳来,当场就任命黄裳为燕王府下设的翰林院学士,主持刻印万寿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