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重复(1/1)

作者:文云渚

宫墙雪第221章 重复

洪成写的诏书在当天夜里就被皇次子送到了孙福儿的案头。 皇次子都乐了:“母亲,儿子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您一定要儿子劝降洪成了。” “这实在太能写了。假的写得跟真的一样。” “说母亲您是梦日入怀。” “这是咱们吗?” “把咱们写得就像那庙里的菩萨差不多。” 孙福儿笑道:“是啊!这就是文臣的厉害之处了,说得比唱得都好听,死了也能讲活的。” “他们这些人都是操控朝野风评的高手。很多时候他们想拉一个人下马,就是从弹劾一个人的风评开始的。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然后大讲特讲大写特写。” “一句话讲一遍也许没人信,但讲了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后就不由得人不信了。” “一个人是好人,但所有人都讲他是坏人,久而久之这个好人在别人口里也就成了坏人。” “既然人都是坏的,那么这个坏人提出的所有主张也都是坏的,继而否认了这个人的所有的政见。” “一个人的主张再好再对,没有任何人去支持他,也就干不下去了。” “这批文臣还会拿莫须有的罪名,把想要弹劾的人从朝廷的重要位置上拉下马。” “再过分一点,直接找借口让他们全族遭殃。” “这就是众口铄金。” “从现在开始,我们也得注重风评了。” 皇次子听了点点头。 “儿子会谨慎的,小心这帮文臣。”他摇了摇头。 “都说文人风骨,儿子怎么没有瞧见。” 孙福儿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大多数文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你的拳头硬,他们当面肯定会服软。但他们心里怎么想可就不知道了。” “他们的笔厉害得紧,有的时候骂人,骂得很别致。你一眼瞧过去未必能瞧得出来。” 孙福儿把洪成写的诏书从头到尾再看了几遍。 “找几个人看一看。” “每一个用典也都要仔细地推敲一下,免得他明着褒扬,实际在贬低。” 皇次子道:“这是自然。” “儿子还叫人抄了两份,分别递给陈玉将军和陈明将军了。” 孙福儿点点头。 “这也就罢了。” 她道:“中原人不擅长北地作战。如今天寒地冻,乾平帝暂时不会出动大股兵力来攻打咱们。” “但等到春天的时候,天气暖和、大地解冻,他们就敢过来了。” “是一个麻烦事儿,得预见。” 这也是惠宗皇帝派使臣过来的原因。 派人来叙旧是一方面,有共同的敌人又是另外一方面。 到底孙福儿和惠宗皇帝联手,达成攻守同盟,确实可以对乾平帝形成南北夹击之势,都可以从乾平帝那儿抢下更多的地盘。 这只是常理能看到的,但孙福儿综合了各处递过来的消息,看到了更多。 “打咱们是肯定的。” “至于他们能派多少兵力,就看他们在其他地方的压力了。” “乾平帝虽然手头的兵力是最多的,但他要面对的事情也最多。” “兵力一分散,我们的危险就降低许多了。” “我们这边的天气还算正常。” “现在该冷的时候已经冷了下来,但关内好像还是天气暖和,有的日子如同阳春。” 这很不对头。 该冷的时候没有冷。 据老人所言,一些本该在冬天冻死的害虫没有被冻死。 到了春夏,这些虫子会肆意张扬,中原可能会闹虫害。 而闹了虫害之后,粮食就会大幅度的减产。 除了虫害,天气也不可能只是一个季节反常。 一反常就是所有的季节都在反常。 要是大华内,许多地方又是闹虫害,又是天气不好,老百姓的日子就难过了。 原本大华里土地越来越集中到有权有势的一小部分人手中。真正种地的农民手里的地少的可怜,甚至是租种地主的地。 老百姓背负的赋税特别重。 风调雨顺的年头,老百姓还能交得上这些赋税,凑得够租金,留有自己的口粮。一旦年头不好,老百姓就连饭都吃不上了! 到了那个时候,有地的那些人是肯定不愿意真正拿出自己的家底去救济这些灾民的。 还是得靠朝廷去兜底。 而据孙福儿所知,大华王朝已经没有太多的能力去在多个地方赈灾了。 穷则生变。 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那就是什么事儿都敢干得出来。 比如蜀中,已经开始不消停了。 孙福儿看到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大华。 上层争权夺利。 中层勾心斗角。 下层苦苦支撑。 底层一贫如洗。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动荡不安的。 这是一个乱世。 而乱世也就是大争之世。 皇次子道:“母亲,儿子以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大华京城距离我们的沈州不算远。” “我们过山海关,以骑兵长驱直入,很快就能到达京城。” “不过山海关很难攻。” “京城更难。” 孙福儿道:“咱们入关也是需要借口的。” “或者说是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不然让他们上下拧成一股绳来一起反对咱们,就算咱们占领的那些地方,也守不下来。” “读读史书,你就知道了。” “马背上打江山不容易,而收复民心,治理好江山更是不容易。” 皇次子道:“咱们枕戈待旦!” 孙福儿点点头:“眼睛盯着大华的时候,咱们也不能忘了西边的回纥。” “万一咱们南下,沈州空虚,让回纥钻了空子就麻烦了。” “在此之前咱们最好能控制住回纥!” 皇次子想了想:“一个四分五裂的回纥对我们其实是最有利的。” 孙福儿点点头。 “对。” “部族之间,各有利益。” “咱们不可能把他们全都吞并下来。” “那就让他们不要再有一个共主。” 孙福儿这边是和科尔部族联姻的。 但哪能只和这个部族联姻呢? 皇次子道:“儿子明白了。儿子会派人去察哈部族求亲,迎娶他们那边的公主为侧妃。” “其他的部族也会派人去,表达我们这边的善意。” 孙福儿看着即将三妻四妾的儿子,心里莫名一紧。 从一开始充满了利益和算计的联姻,怎么能去谈及爱意? 她亲眼目睹且经历了全无真心的日子。 不过如此。 需要事事小心谨慎,以保全自己的小命。 但现在孙福儿却要一手促成这样类似的局面发生。 好像每一代最终都是上一代的重复。 很多故事在上一代如此,在下一代依然还是如此。 只不过是故事里头换了不同的人名罢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