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雪第214章 起兵
读书才能明理。 之前,孙福儿是没机会读书,现在她如饥似渴地读书。 孙福儿不仅自己读,还拉着皇次子一块儿读。 她也不知道哪些书有用,哪些没有用,只要是历史上有名气的书,捞了来,就是读。 孙福儿尤其爱读《史记》之类的史书。 总觉得里头有说不出来的味道。 很多她从前捉摸不透的事儿,读了这些史书后,孙福儿自个悟了,这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天下熙熙攘攘,闹哄哄的,无非是为了利益两个字。 只要有足够大的一致利益,都会跟着一心一意去干。 相反,如果诱惑足够大,那么原先再有默契的人最终也会分道扬镳。 没有什么背叛和忠心的严格区分。 无非是不同情况下,不同人基于不同的信息来源的不同取舍罢了。 这和对错无关。 只是关乎利益。 想明白了后,孙福儿整个人就轻松了。 在她和陈玉等人在关外立足的日子,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自然可以同心同德。 朝廷对关外原本就控制不严。 这就让孙福儿、陈玉他们钻了空子。 于是,孙福儿他们就在关外的山岭里安营扎寨下来。 陈玉想亮出皇次子的身份,招徕更多的人。 孙福儿摇摇头:“不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乾平帝和惠宗皇帝两边战事胶着,再加上南北皆有外敌。他们的目光不在咱们这一块。” “我们如果亮了身份。他们就会掉个头,来对付我们的。” “我们现在的力量还太弱小,无法与他们任何一方抗衡。不如就从附近的人招揽起,一点点扩大地盘。” “书上说,农桑为本。” “我们这些手下,总不能一直买粮吃。得自己种地。” “也不是年年都风调雨顺的。我们要未雨绸缪,多多攒粮食。” “但我们又不能是真正种地的农夫。随时都要拿起刀枪,去护着自个。” “不如编丁入行伍,战时是兵,农时是农。而且咱们要多多养马。骑兵冲起来很有力量。” “还有火器,也非常猛。我们也要有。” “不能什么都买,也不能什么都不买。我看我们东北这边物产丰饶,不少都可以换钱。我们还可以组建商队,和任何一方往来做生意,挣些钱。” “商人走南闯北,还能收集天下的信息。” “我们不仅要关注各方的动向。大江南北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要掌握。”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日子还长着呢!咱们必须要多了解!” “当然我们这些都要悄悄地进行。不能太惹人注意了。” 东北这边是有官员,但他们大多都在几个重要的城池中,外头的村落,关注得少。而人少的山岭密林,他们就更少关注了。 而且本地严寒,不如南方富庶容易出政绩,也不如西南和北疆那边可以拿军功上位。 而官员有个回避制度。 也就是主政一方的官员不能是本地人。 所以东北这边的官员一个个都削尖脑袋干一任就想找机会走。 而要活动升迁,这些官员自然是要想办法找银子去铺路。 但本地的油水只能说很少了。 而这些官员他们本身也不想在本地有多少耕耘。 于是一个个捉襟见肘。 只要给了好处。 有些事情,这些官员会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的。 毕竟,此地有匪寇也不是一伙两伙。 在这些官员眼里,无非是某个山岭里又多了一伙“乌合之众”。 他们才没有把这些小打小闹的匪寇放在眼里! 甚至把这批人当成自己的钱袋子! 这就给了孙福儿、陈玉足够的机遇,休养生息,发展壮大。 又过了一年,陈明带着胡瑞终于投奔而来。 孙福儿大喜过望:“太好了!” 陈明道:“郑嬷嬷、安音她们都不在了。” 孙福儿没有觉得意外。 遇到那种情况,陈明、胡瑞能保全自己已经十分难得,不能苛求他们一定要去捞别人一把。 这世道,本就是帮人的是情分,不帮才是本分。 想要脱离困境,还是要靠自己有本事。 孙福儿道:“明白你们已经尽力了。” “眼下寨子正需要你们来效力。” “在这,也就没有什么宫里的称呼了。” “胡瑞,还请你依旧去照料孩子。” “陈明,我有别的事,需要你做。” 她顿了顿:“我们这一直缺个教人骑射的总教头。还有火器大炮盔甲也陆陆续续买了。也要有人去带着大家学会用。” 陈明心口直跳:“您的意思是?” 孙福儿笑道:“就是这个意思。” “你信命么?” 孙福儿的笑容越发从容。 “从前有人说我是凤命。” “原来总以为入宫就能得到惠宗皇帝的宠爱,然后一步步往上升。” “但现在,我不那么认为了。” “原话不太记得了。里面有一句话是三十年。还有什么乌夜啼。” “乌夜啼是词牌名,大多是写南边的事。” “这个批命是不是我等三十年后,能由北到南,一统天下呢?” “天命在我!虽远必至!” 无论旁人信不信,孙福儿自个就信了自个。 有些事确实是玄妙得紧。 好几次了,孙福儿都以为自己不会有以后了,但是她还是会柳暗花明! 当时和她一批的有多少人啊! 到现在呢! 就她了! 而且她还能带着皇次子来到这里! 天不绝她!必定对她有大任! 时间一晃而过。 不知不觉,孙福儿这边悄无声息地把实际势力范围扩大除了锦州几个城池外的整个东北。 彼时,皇次子十三岁了。 他已经长成了一个半大的少年。 孙福儿的头上也有白发。 她并不在意容貌。 到底现在的孙福儿也不需要靠容貌来讨好什么人了。 他们悄然起兵,一举夺下了东北最重要的城池沈州城。 而其余锦州那么几个重镇,也被孙福儿手下的军士们,分别包围了。 孙福儿这边的人马弓箭娴熟。 那些城池里飞出去的送信鸽,早就给他们射杀了。 所以,孙福儿的人马围住锦城等地的消息,还没有传回到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