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雪第178章 控制
人到了锦衣卫的手里,那是想好好去死都不能的。 吴妈妈、陆四爷知道的不多。 他们给折腾的一番,都死在了狱中。 芳云是被重点问的。 不过几日,锦衣卫就从芳云嘴里撬出来事情的始末。 然后,锦衣卫沿着这条线往下深查。 一开始,锦衣卫以为是之前皇帝没的那一阵子,底下的太监宫女们起了贪财的心思,浑水摸鱼。 再往下查,锦衣卫发现,宫里那些当差的人偷懒也不是一两天了。 他们是蚂蚁搬家,能搬则搬。 从怎么拿,怎么分,怎么运出去,怎么卖,都是一整套的。 宫里的每样东西是有册子,但是每年都有贡品,还有损耗。 而且还有一些零星的小东西,从一开始就是不入账的。 这一进一出,自然就有活动的余地。 往外倒卖宫中东西的这件事是一艘船。 而这艘船上捆绑了一堆人。 这些好东西呢,几经转手,就洗白了,然后流入到世家大族里。 毕竟一般人家也买不起这等好东西。 但世家大族眼力劲是有的,一看也知道是宫里头出来的。 他们有手段,若是能查出点什么,不会上报,而是跑到偷盗的宫人跟前,说些你知我知的话,以此为把柄要挟宫人去当他们的眼线。 而世家大族本身在宫里深埋了眼线。 这么一来,他们在宫里的人越来越多。 到底,大多数人在金钱跟前都经不起诱惑。 锦衣卫前后好一阵子忙活。 把这些事一股脑地挖了出来,然后写成折子,递到了乾平帝案头上。 撕开了口子,有了对天下完全可以交代的理由,那就可以大刀阔斧地干了。 乾平帝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大怒:“一个都不放过!” 这是摆明了挑战了皇家的权威。 臣子偷东西都偷到皇帝家里来了! 乾平帝再怎么发火,世家大族也只能憋着。 到底很多事情,只能做,而不能闹到明面。 一旦闹了,那就必须要处理。 乾平帝直接调了禁卫军的一批人参与这件大案子。 他等于是用铁血手腕去清洗了宫里的奴才们。 乾平帝自己有伺候他的班底,也培养了人。本来么,原来坐在宫里那些位置上的没有错,乾平帝一时半会还不好换。现在他就没这个顾虑,直接让他自己人接手了。 而宫外的那些世家大族参与深的,乾平帝挑出来两家抄家灭族。 那些参与浅的,稍微处置一番。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世家大族不得不让出来一批位置。 但他们肯定是不甘心的,就故意使坏,让出的都是一些难以接手的活儿。 军中也有他们的人,跟着一起在两头的边疆的战场上敷衍了事。 乾平帝可不惯着他们。 不干了,是吧。 好。 那就换。 大华朝有的是人。 到底朝廷法度摆在那,怎么做也摆在那,按部就班就可以。不重要的位置空着也就空着,必须要有人的位置,一个人干不下来,那就两个人。 朝廷没有人用,那就开恩科,而且这一批多录取一些人。 什么,有些世家大族的子弟不来考? 那更好办。 就选家里不够好的。 文采差一点不要紧,只要能干得下来就行。 重实干。 还想榜下捉婿? 那不可能。 选的人很快就上岗,去外地。 而且发现谁又勾搭上了世家大族,那就直接滚回去,别干了。 至于军中,也是如此。 恩科分文武榜。 武榜里,连奴籍都可以去。 只要能立战功,就可以脱了奴籍,还能惠及家人。 再加上乾平帝这么多年,自己培养的一批人也从暗处来到了明处。 人手还不够? 不要紧。 那就再找个理由,明年继续开恩科,再去网罗天下人才。 什么?朝廷没钱? 不要紧。 乾平帝让自己人出去收赋税。 不然,这批钱大部分按之前的做法,会进入世家大族的口袋。 现在嘛! 归朝廷了。 乾平帝不担忧新提的这批人不听话。 到底家里差些的子弟有了机会,更乐意扶持自己家里,而不是为人家的家族增光添彩。 大华的江山如今是乾平帝的。 他愿意提拔新的家族。 这些家族嗅到味道,也都顺杠子爬。 有机会带着自己家里往上,谁愿意仰人鼻息? 这么一番操作,乾平帝是迅速完成的。 几个月后,朝廷上下都多了许多张新鲜的面孔。 而他们也都干得不错。 这批人,自然是忠于乾平帝的。 到底他们依附世家大族,只能吃到一点残羹剩饭,而跟着乾平帝干,那可能改换门庭、一飞冲天。 世家大族当然想要延续自己的权势。 但军队大半掌握在乾平帝手里,锦衣卫也是由乾平帝牢牢地掌控。 世家大族就是想翻浪,也得掂量一下,自己快不快得过人手里的刀。 到底他们不可能直接染指军队,得要绕个弯去介入。 而他们原来在军队里培养的人,都给乾平帝嚯嚯干净了。 世家大族倒是想在言论上去说乾平帝是暴君。 但人家本来就是篡位上台,连自己的皇嫂都敢娶了当皇后的人,根本就不在意。 乾平帝也没有什么好名声可以宣扬的。 所谓压倒性舆论,也得上位人在乎颜面才行啊! 人家乾平帝就是不要脸了! 一开始,他还扯个理由去换人。到后来,他就直接换,根本不讲什么道理。 说一不二的。 很强势,很霸气。 世家大族反对? 不好意思。 反对的人,要么变成白骨,要么靠边站。 绝不绝? 很绝。 这皇帝不要脸了,他本身就是皇帝,还真拿他没办法。 偏偏皇帝搞得这一套,对另外一批人是大大有利的。 本来么? 世家大族把持了一切,只手遮天。 绝大多数人都是苦逼在下头。 乾平帝打破了原有的一切,扯开了口子。 他们就沿着这个口子,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这些既得利益者,自然要去说乾平帝的好话。 他们也要巩固他们得到的。 两三年下来,乾平帝的名声反而渐渐好了。 但南边传来消息,永波侯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