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雪第158章 发现
指望夫君出人头地,陆大奶奶自知那还是等下辈子吧。 但儿子还小,能好好培养。 陆大奶奶便打定主意,以后每日抽出更多的时间教两个儿子。 这时,底下人来报:“大奶奶。皇上登基了,立了寿康宫娘娘当皇后。” 陆大奶奶很快反应过来。 潞王当了皇帝,把他自个的王妃撇在一边,立了他的皇嫂,懿安太子的太子妃,大行皇帝的生母陆氏为皇后。 “大臣们怎么说?” 底下人道:“这个不知。就是立后的告示都贴出来了。还说要减免赋税。” 老百姓对谁当皇帝、谁当皇后,其实没有太多的兴趣。 他们关心的是每天能不能吃得饱饭,住上舒适的地方,穿的衣服厚一点,要交的税少一点。 比起那些宏伟的字眼,老百姓关注的都是日常细小的生活。 只要吃得上饭,日子过得下去,老百姓并不在意外头变成什么样子。 但大臣们就不一样了。 越是位高权重,就越是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们都有自个儿的小九九。 赞成或者反对,不都是为了各自所代表一方的利益罢了。 陆大奶奶问:“老太太和大太太回来了么?” 秦国公府的男人们不顶事,秦国公是大老爷,不想进去看人冷脸,早早就请了病假。 也就是陆老太太、陆大太太去哭灵,但位置排在后头,周围也都是些低等的官宦人家。她们也拉不下来面子跟人家攀谈。所以,秦国公府的消息很闭塞。 很多事,都是大家都知道了,秦国公府才知道。 但今天这个消息非同小可。 必须要打听清楚。 底下人道:“老太太、大太太还没回来。不过,刚打发人回来了。” 陆大奶奶道:“快把人叫过来。” 来人很快来了:“回大奶奶的话,皇上登基后,就直接说立陆氏为后。” “一开始,还以为是咱们家四姑娘。老太太、大太太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后来听清楚了,是寿康宫的陆娘娘。” “大臣们好多出来劝收回成命。” “皇上没理会。” “闹得最厉害了一个,皇上直接让人砍了他的头。” 陆大奶奶想了一下,道:“备车,去一趟潞王府。” 还不知道陆竹玉知不知道这个消息。 要是让她知道了,一定会大发脾气的。 不过,在王府里头,陆竹玉肯定不是最难过的那个。 到底陆竹玉是侧妃,上面还有一个潞王妃在。 八抬大轿明媒正娶的王妃,都给撂在一边了。 更别提陆竹玉这种侧妃了。 只是—— 陆大奶奶暗自纳罕。 新帝也太重口味了吧。 寿康宫娘娘原来可是太后,岁数是真不年轻了! 但上位者的心思还真不是那么好猜的。 不多时,陆大奶奶的马车就停在了新帝潜邸的侧门外。 她下了车,熟门熟路地来到了陆竹玉的院子里。 陆竹玉正坐在那生闷气。 她已经没了之前的那股子得意的劲儿,整个人就跟霜打过的茄子一样。 看到陆大奶奶,陆竹玉顿时火冒三丈:“你也是来看我笑话的么?” “我就知道!你们一个一个都在看我的笑话。” 陆大奶奶道:“娘娘。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稳得住。” “您不用急的。” “这事儿,会有人更着急。” 她可得把陆竹玉劝住了! 新帝的脾气主打一个阴晴不定。 他可没大行皇帝看着和善,一言不合,是真的会翻脸无情砍了人的。 陆大奶奶捏了一把冷汗。 要是让陆竹玉不管不顾地闹起来,只怕不仅讨不到好,还真会惹得新帝不快,连累秦国公府了!秦国公府可不能被连累。 陆竹玉道:“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入宫了。” “就怕给撇在这里了。” 陆竹玉很着急。 “皇上的面都见不着,这日后怎么办啊!” 陆大奶奶安静地坐在那,听陆竹玉接着絮絮叨叨。 “昨个消息就传到了。” “一开始还以为是本宫,那边派人来本宫这,好好地讲了一顿宫规。” “但后来发现错了。” “这谁想得到啊!” 陆竹玉觉得现在发生的一切都太匪夷所思了。 但偏偏也没人敢公开议论。 也就只有这样混着。 陆竹玉发泄了一通:“没别的法子,慢慢等着呗。” “哦,王妃娘娘今个没叫我们去请安了。” “以往都是要去立规矩的。” “现在也不好意思叫我们去了。” “是咯。皇上登基了,皇后娘娘也册封了,但咱们的王妃娘娘可还是王妃娘娘。” “这谁有脸啊!” 潞王当皇帝后,很多原本可以确定的事情,现在变得不确定了。 比如潞王妃本就该是潞王妃,但现在她的皇后之位就这样没了。 这对潞王妃来说,简直是煮熟的鸭子都飞走了,可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她要是不忍,还能怎么办呢? 陆竹玉道:“那头还死鸭子嘴硬,把王妃娘娘的架势摆得更足了,派了几趟人去宫里了,正伸长脖子在等着呢!” 当然是没结果的。 呵呵。 陆竹玉说了几句后,觉得没什么意思,就掩口了。 到底她和潞王妃都是差不多的情况,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陆竹玉道:“我这会子倒是希望人升上去了。好歹我们相处过——” 至于寿康宫娘娘到底是个什么性子。 陆竹玉还真不知道。 到底,寿康宫娘娘当年可一直是不在人前蹦跶的。 大多数人都没来得及去讨好。 再早一点,听说寿康宫娘娘一直痴缠成宗皇帝,搞得人成宗皇帝虚置六宫。 要是个不能容人的主儿,那往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但现在一切都不是她能左右的。 陆竹玉来这里身不由己,过的日子身不由己,再往后还是身不由己。 陆大奶奶也不去劝,只是安静地坐在那听。 一直到掌灯时分,陆大奶奶才告辞离开。 从潜邸到秦国公府有一定的距离,会经过多家。 陆大奶奶眯着眼睛靠着。 一个丫鬟揭开帘子,陆大奶奶却无意瞧到了一个身影拐进了一座大宅。 那似乎是武安侯府的下人,之前替陆大奶奶搬过东西进马车。 这宅子很靠近潞王府。 能在这里住下来的非富即贵。 但很奇怪,这宅子的门口只是挂着“黄宅”,并没有多余的字眼。 难道是武安侯府的产业? 世家大族总是狡兔三窟,在寸土寸金的京城都不一定只有一处宅院。 陆大奶奶暗自记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