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家子嗣单薄,我一胞多胎了第212章 青木张宁红军过来
徐英可太想出去上班了,她都想替了她奶去馅饼店后厨刷碗,但是她奶不愿意。 自从高中毕业,高考没考上大学后她一直待在家里,一年多了。 待得她快自闭了。 现在终于有工作了。 徐大娘跟小儿媳说,“那一个月给三十块钱呢,还有三天休假,比我还多,而且在服装店工作,也不累挺,你就卖卖衣服整理整理衣服就行。” “嗯,是挺好的,第一个月就开三十。”她在厂里干了这么多年,工资也才四十多,而闺女这第一个月就三十块钱。 要知道她进厂第一年工资才十七块钱。 员工都到位了,苏荷就拿着顾母苏母做出来的样本裙子去厂里定做。 这服装厂还是她三嫂给她介绍的,厂长是她三嫂同学。 她选定的那些衣服,无论男装女装各做二百件。 苏荷看了一下,无论男士衣服还是女士裙子,都可以配个皮带,那杂志上就是配皮带的。 她回去跟顾建华商量了一下,“咱们要不要进一批腰带皮带啊就放在服装店卖?” “这样顾客想搭配顺道就从咱们店买了不是?”他们还能赚点额外的钱。 顾建华听完点点头,“可以是可以,只是媳妇儿咱们钱够吗?” 腰带皮带可不便宜啊。 苏荷,“够,还有呢,二哥二嫂给我拿了点。” 这不是她瞎说谎骗顾建华的,她跟她二哥打电话说起这个事,她二哥还问她钱够不够,不够的话给她邮点。 毕竟之前她买了两家铺子。 她说够了,没让邮。 “那行媳妇儿,你看着来吧,这方面你比我懂得多。” 苏荷就去订购腰带皮带了,皮带厂家是服装厂厂长给介绍的,女士皮带除了裤子上,大多数是搭配裙子,冬天是那种毛衣。 所以定了细的,颜色,白色,红色,棕色,黑色,这四个颜色最多。 男士就是那种粗的皮带。 到时候就放在店里卖。 时间倒退到两天前,红军在收到消息的一瞬间,直接辞职回家,并把这事跟青木张宁两口子说了。 红军一个人好说,只需要带几件衣服就行。 张宁青木一家三口居家搬迁,带的东西就多了。 被褥得带,换洗的衣服得带,还有闺女的东西。 最后两口子合计了一下,一半邮递,一半他们路上带着。 张宁如苏荷想的,她确实是想去城里发展,只是以前一直没机会,今年过年听二姨说舅妈准备开两家服装店,她就知道机会来了。 她想他们两口子给舅舅舅妈他们干两三年,然后攒钱也在首都买个铺子做生意,这不挺好。 至少比待在村里种地来的强。 他们两口子也养过鸡,第一年第二年挺好的,只是在第三年,也就是去年,养的三百多只鸡全死了。 村里人养的也死了,说是鸡瘟。 搞得她们不敢养了。 说起这个事,还是春晴白石头两口子聪明啊,他们去年就没养鸡,养了几头猪,没像村里人一样赔钱。 她觉得养殖成本太高了风险也高,还不如干别的,但是在村里除了养殖就是种地。 养殖还有点搞头,种地呢,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 所以还不如去舅妈店里干几年,攒钱买个铺子,留在京市开店。 要去京市了,虽说家里东西差不多都带走,但也不可能把屋里东西全部一个不落的带走。 柜子大铁锅这些就得留下,这还是他们的家呀。 哪天说不定他们就回来了呢! 家里就交给了顾大姐大姐夫他们看,张宁想的,即使以前闹了不愉快,但到底是老公爹娘。 关起门来还是一家人,况且这些年他们两家情况也还好了,没之前那么紧张了。 她虽然记着婆婆没来照顾她月子,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也不在意了。 主要在这大洼村也没别人,还有他们要去舅舅舅妈那边干活,按远近,先是姐弟,然后舅甥。 他们得排后,不能闹得太难看了。 对此顾大姐大姐夫俩人也没说啥,就问,“过年回来吗?” 青木,“看情况吧。” 他是觉得今年过年估计回来不了,不过看情况。 倒是二儿子青林媳妇陈娟跟顾大姐嘀咕,“大哥大嫂这怎么想的,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去京市那大地方!” 在她看来大哥大嫂他们一家三口去京市,给舅舅舅妈手底下干活,每个月是有钱拿,但是一家三口在京市什么都没有。 犹如水中的浮萍一样,很没有安全感。 倒是在老家有建的砖房,有种地的地,安安稳稳的多好啊。 去京市那大地方,看人脸色生活。 舅妈那个扣的,工资能给多少钱啊。 她要是像大哥大嫂一样分家过了,绝不会走,美滋滋的过自己小日子。 顾大姐,“人你大嫂觉得村里待着不舒服,不如城里好。” 别说陈娟不理解,顾大姐也有点不理解,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要去城里工作,在哪儿不都一样嘛。 关键那京市,他们啥也没有。 是看她二妹三妹几个孩子看店做生意眼馋了? 顾大姐觉得雪儿明月晓梅他们几口子过得也并非那么好,听说是开店了,但是开店房租进货各种不花钱吗? 他们连住的房子都没有,租房住。 在城里哪哪儿都需要钱! 在村里至少喝水不用钱,烧柴不用钱,吃饭粮食菜自己种,鸡鸭猪牛自己养。 听三妹说雪儿他们两口子开了个文具店,文具店她知道卖书本笔这些东西的。 京市,大城市读书人多,可能赚点钱,但不多应该,毕竟书本和笔又不像别的东西,一支笔可以用好久。 明月两口子开了卖蔬菜水果的商店,听她二妹说勉强糊口,房子铺子都要租金还要养俩孩子,可不是勉强糊口。 晓梅张晨俩人卖包子,这个倒是应该能赚点钱。 顾二姐也是嘴严,别人问起家里她女儿女婿在京市生活,就说是勉强糊口,一点没提买房买铺子的事。 就连自己亲大姐也没说,导致顾大姐一直有信息差。 陈娟一听婆婆这么说,就知道婆婆也不赞成大哥大嫂这决定,继续拱火,“大嫂是城里来的姑娘,看不上农村也正常。” “只是农村有农村的好啊,至少日子过得安逸啊。” 顾大姐冷哼,“她看不上农村还不是嫁给农村人了,还生活了十来年,瞎矫情。” 陈娟听了心里暗笑,她婆婆真是一如既往的讨厌大嫂。 苏荷也不知道张宁青木他们何时过来,估摸着就这几天了,她写信时给说了馅饼店地址。 他们几人过来直接去馅饼店就好。 红军张宁青木他们几人在二十三号出发的,二十六号这天早上到了首都。 红军之前跟着他大姐夫来过首都,所谓一回生,二回熟,他按照信里的地址,直接来了馅饼店。 这几人来的很早,馅饼店刚开门没多久。 虽然顾建华接手了馅饼店,但是每天四位长辈还是会来馅饼店帮忙。 顾母正擦着桌子做餐前工作,就听门嘎吱一声,进来了人,她虽然七十岁了,但是眼神贼好使一眼就看出来是她红军他们。 “姥姥。” “你们这几点火车,到的挺早啊。” “我们从蒙省出发的时候晚上七点钟了。”几人聊着。 顾母慈爱的摸了摸赵思甜小姑娘头发, “路上冷不冷啊,太姥给你沏奶粉。” 以前奶粉是稀罕物,他们不舍得喝,现在也是稀罕物,不过他们舍得喝了,儿子儿媳月月给买。 顾建华也从后厨出来,“过来了。”他倒是话不多。 几个孩子,“舅舅。” 顾建华,“没吃早饭吧,我给你们烙馅饼。” 顾母也没分大小,给他们四人都沏了一杯奶粉。 二月天还是冬天,路上挺冷的,一杯热奶粉下去他们身体暖和了不少。 顾建华烙馅饼很是麻利,很快就烙好了十五张馅饼,“你们先吃着。” 红军在店里看了半天,没看到他舅妈,就问 “老舅,我舅妈呢?” 顾母替顾建华回了,“你舅妈在家里呢。” 又看了看时间,“这个点应该醒了,一会儿就过来吃饭了。” 红军,“长意长安他们也过来吗?” 红军今年二十,比长意长安大一岁,因为年龄近小时候他们玩的最好。 只是他学习废,没跟上表弟表妹的。 “她俩不过来,她俩在学校住。”顾母摇头。 俩大孙儿非常爱学习,大学读完还要往上考研,虽然她不很清楚考研是什么,不过听说考了这玩意学历会上升一个层次。 就像古代,秀才到进士。 “行吧,我一会儿去学校找他们。”北大他可是去过的。 几人吃着呢,就听门开的声音,“哎,你们过来了。” 几人回头见是他们舅妈,齐齐起身。 苏荷,“站起来干嘛,坐下坐下。” 她睡醒了带着俩孩子过来吃早饭,“我寻思你们应该在这几天过来。” 红军笑道,“舅妈,我们在收到苏二舅消息当天就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 “急啥。” “家里都弄妥了吗?”苏荷问张宁青木两口子。 青木点头,“都弄好了舅妈。” 苏荷,“那行。” 张宁,“舅妈服装店什么时候开业啊?” “下个月吧,定的货还没做好。” “趁这几天你们好好逛逛京市。” “好。” 待四人吃完饭,苏荷先领着他们去了小院,小院剩的那房间这几天也盘上了炕,炕挺大的足够睡下张宁青木一家三口。 这小院红军看着挺喜欢,“这院里还铺了石子,挺有格调啊。” 苏荷,“那我能找那差的么。” “屋里也很不错。” 进到屋里红军看了一圈评价道。 苏荷,“对了红军你想住那边啊?跟我们住筒子楼,还是住这儿?” “这儿没有多余的房间了,你要住就跟你姥姥姥爷一个炕。” 红军没啥意见,“行,舅妈我就跟姥姥姥爷他们一起住,炕睡着暖和。” “那行。” 带他们整理完东西,苏荷就道,“坐了几天车累了吧,你们先休息。” “晚点带你们去看铺子。” “好。” 苏荷就来馅饼店这边了,有红军在张宁青木他们就算想出来逛逛也不会迷路。 他们坐车确实累了,吃饱喝足,这炕估计也是刚烧的,暖和的很,就简单洗漱了一下,上炕睡觉。 一觉睡到下午两点。 睡一觉很解乏,他们这会儿就不怎么累了,红军提议闲着也是闲着。 倒不如出去逛逛,先去馅饼店吃了午饭,出来后去了北大,长意看表哥表嫂来了,也跟他们一起出来了。 之后几人又去了医科大,把长安拉了出来,一路在长意长安带领下去了明月唐泽旭两口子开的果蔬日用品商店,进去聊了会儿。 出来后又去了雪儿唐泽言他们两口子开的文具店,反正是逛了一圈。 最后去看了他们舅妈两个服装店,服装店装修完了,盆栽什么的也买了,就差把衣服挂上去。 张宁,“两家是紧挨着的啊。”她以为在两处呢。 长安,“卖家是一人,不单卖,我妈就把两家都买了。” 红军,“舅妈有魄力。” 最后几人去了筒子楼。 苏荷刚从厂里拿了样板货回来,见他们都过来了,她心血来潮,“你们三人去试试这衣服。” 张宁长得挺好看,衣服穿着也很合身,只是感觉缺点什么。 苏荷左右看了看,给张宁把头发披下来戴上发箍,抹了点口红,“哎,这就好看了。” “以后就这么打扮。” 至于青木红军俩人,青木有点拘谨,苏荷,“青木抬头挺胸,以后客人看你身上衣服买啊。” “好的舅妈。”青木站的跟站军姿似的。 张宁t到苏荷的意思了,她跟青木说, “站的随意点,不要那么板正,跟红军学学。” 苏荷笑道,“慢慢来吧。” “这衣服就送给你们了,一人一身。” 让店员穿着给顾客打个样。 “对了,还有这个。” 一人给拿了一瓶发油,“抹头发上的,以后上班,咱们打扮的潮流点。” “谢谢舅妈。” 张宁觉得以前在村里,舅妈就挺潮流的,跟他们这些人不同,身上有股特别的气质,文艺?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