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弃子:开局拿老婆抵赌债第584章 擎天保驾
满朝文武皆是惶恐不安,几十人,谁知自己的家眷是不是徐胜控制了呢? “不可能!” 陈魁冲到徐胜面前,指着他的鼻子骂道:“我出门前家中还好好的,你怎么可能……” 徐胜道:“是真是假,很快知道了。” 他话音刚落,一名禁卫忽然匆匆跑进殿:“启禀太妃娘娘,宁国公府的管家在宫外求见,说是一个时辰前,一伙贼人闯入府中,将几名公子小姐都挟持了……” 整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恐惧,愤怒,不一而足。 李金利脑海中一片空白,待反应过后,一个箭步冲到徐胜跟前,揪住他的衣领,目眦尽裂道:“你敢!” “我敢?呵呵!” 徐胜冷笑一声,一脚踹在李金利腿弯。 李金利吃痛之下,身子顿时矮了下去,徐胜又是一记膝顶,正顶在李金利下巴上,将他顶翻丈余,口鼻流血。 满朝文武骇然失色,这徐胜……也太无法无天了吧。 然而满朝文武和数十名禁卫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徐胜能在短短一个时辰内控制数十位大臣的家眷,绝对是有备而来啊。 李金利抹了抹脸,见满手鲜血,吓得魂飞魄散,双手撑着地面,一直退到了丹墀之下。 徐胜盯着李金利,森然道:“本公今生最大的耻辱就是和你这等草包同列公卿,你若再敢放肆,本公现在就杀了你!” …… 杏太妃气急败坏道:“居然敢挟持重臣亲眷,还敢说你不是乱臣贼子?” 徐胜反唇相讥道:“杏太妃连陛下都敢挟持,微臣这又算得了什么?” 眼见小皇帝在宫中受尽了委屈,徐胜已管不得什么上下尊卑了。 反正已经撕破了脸,何必畏首畏尾,不以下犯上一次,她当真还以为李家能一手遮天! 杏太妃叫道:“本宫乃垂帘听政的当朝太妃,与陛下情如同母子,怎会挟持于他?你简直是血口喷人!” 徐胜道:“好听的话莫要再说了!速令城防兵归营,本公要请各位的家眷去军中做客!” 把满朝文武的家眷都请去军中做客?岂不是整个朝堂都被他徐胜掌控了? 杏太妃咬牙道:“就算你把他们全杀了又如何?你杀一个,本宫便赏他十个,你杀一百个,本宫便赏他一百人!难道你以为本宫会跟你这乱臣贼子妥协吗?” 今日徐胜不死,恐怕要不了几年就是他李家全族覆灭之时! 金殿内顿时鸦雀无声,众臣的恐慌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 太妃在说什么?为了铲除徐胜,她要以牺牲所有心腹的亲眷为代价? 妻妾死了自然可以赏十人百人,可儿孙哪一个不是他们的心头肉,岂能让人活生生剜去? 徐胜淡淡道:“那太妃不妥协就是了,我徐胜敢孤身入宫,难道还怕你杀么?” …… 金殿内死一般的寂静,杏太妃与徐胜僵持不下。 只是小皇帝身子不抖了,眼中也有了光彩。 过了许久,李柯出列道:“定国公,你到底想什么样,大家不妨商议一下!” 数十名重臣纷纷附和道:“正是,如今天下纷争不断,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值此危难之时,切不可自己人杀个人仰马翻!” “正是正是!” “想必是一场误会!” “大家说开了就好了嘛……” “我儿子才三岁,他胆子小,定国公你……” …… 李柯对着金殿之上,小心翼翼道:“不知太妃娘娘以为如何?” 太妃也知道,如果真的让满朝文武的家眷都送了命,以后也不会有人听命于她了。 可是她不甘心啊,她只不过一介女流,膝下只有一位公主,她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她李家吗? 只要她筹谋得当,说不定她李家也可以创立万世功业。 见杏太妃不开口,李柯赶紧道:“当然有一点是不能变的,陛下毕竟年幼,还需太妃听政,时时从旁指点。” 直到听到这话,杏太妃终于道:“好吧,定国公,你到底想要什么,说吧!” 徐胜也知道想要一举铲除杏太妃及其外戚集团,几无可能。 毕竟一万龙禁卫,一万城防营还有驻扎在南郊的三万兵马都在李家人的掌控中。 两方若是真打起来,华朝就此完了。 徐胜叹了口气道:“我要什么?我要的不过是君臣一心,天下太平罢了!” 随即道:“从明日开始,龙禁卫原先大小将领一律官复原职,城防营和城卫营也要重新布署。” 他只有将禁宫宿卫和金陵城防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彻底保证小皇帝的安全。 让宿卫首领再由徐胜亲信担任,无异于小命捏在了他手里,杏太妃自然是千万个不愿意。 “不行!龙禁卫绝不可再作更改!定国公对着禁宫宿卫恋恋不忘,莫非还想犯上作乱?” 徐胜摇了摇头,道:“本公要想谋反,要什么禁宫宿卫?城外那七万大军足矣!” 杏太妃:“……” 众臣:“……” 这时金殿之上,响起一个稚嫩又响亮的声音道:“准奏!定国公说的全部准奏!” 众人:“……” 第二日,定国公领兵进城,先是接管了西门和北门的城卫,接着又派心腹掌管了禁宫宿卫。 当日下午,龙禁卫在后宫抓捕宫女太监数十名,全部腰斩于市。 第三日,秋绍同等被罢黜的臣子重回朝堂。 百官私下里议论:“以前谁他妈说徐胜是老实人的?挟持重臣亲眷,血腥镇压内官,天底下有这样的老实人吗?” 另一人道:“别忘了定国公是谁带出来的!整整四年啊,他可一直在那人手下!” 先前那人摇头道:“不,定国公比那人还要狠!那人虽然霸道,但绝不会拿人妻小做要挟……” 金陵虽然暂时安定下来,但徐胜担心后宫起火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再也不敢领兵远征。 可这直接导致朝廷的平叛大业停滞,各地叛军死灰复燃,华朝大地陷入新一波的动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