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那也没必要留他性命了(1/1)

作者:小梨涡

女扮男装后,我成了众人白月光第269章 那也没必要留他性命了

换做平时朝臣们碍于陛下的忌惮,便是不赞同陛下的某些决策,最终还是会选择闭嘴,不再坚持。 但此事与平时不同。 此事一旦处理不好,就是两国开战。 这么多年,西楚一直没有放弃对大周的觊觎,如今他们好不容易逮着了机会,不狠狠咬下一口肉才怪。 西安和咸阳只是个开始。 接下来的场面,便是文臣们也能预想得到。 战争开始,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皆是大周臣子。 说句严重点的,大周可能到了存亡危急关头,就是再多的私心,这时候都只能暂时搁置下。 朝堂平时分为几股势力,分别支持大皇子,三皇子,七八皇子,还有保皇党,中立。 如今这些势力,只剩下八皇子的人暂时不发言,其他皇子的人纷纷表示必须要与西楚战到底,让西楚见识到大周的实力。 他们越是反对陛下的决策,高坐在龙椅之上的陛下,就越是脸色阴沉。 黑色的眸子,宛如暴风雨来临的前夕,席卷着无声的风暴。 陛下最终还是没有采纳朝臣们的谏言,一意孤行。 大皇子党的人是没什么意见,在他们看来,此次对大皇子而言,是个机遇。 机遇总是与危险随行。 虽然风险不小,但若是大皇子能够成功击退西楚士兵,解决西安困境。 那么,大皇子在朝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也将与从前大不一样。 大皇子本就是四个备选人中实力最弱的,无论是母族背景,还是自身实力,都不被朝臣们看好。 这么多年一直坚定站在他身后的,几乎都是与他一同作战的将士。 大皇子荣辱不惊,淡定的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在外人看来,他常年待在边关,四处作战,应当是个善于作战的武将。 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将心中清楚,近十年来,大周根本没有爆发过真正能被称作是战争的战役。 每次与他国的摩擦,皆是小打小闹,上不得台面。 陛下 未必心中不清楚。 即便如此,他还是选择了让大皇子去。 一方面是忌惮老将们,一方面则是不在意大皇子这个儿子,不在意,所以能眼睁睁的看他去送死。 大皇子心中清楚,所以俯下身谢恩时,眼底没有丝毫笑意。 只有说不尽的漠然。 作为武将,他不在意自己此行会不会丧命于边关,因为保家卫国是武将职责。 可作为儿子,他希望能够得到父亲的认可与关心。 哪怕只是一点点。 这么多年,他就像一个隐形人。 老七与老八是最受宠的,老三是先皇后所生,父皇忌惮先皇后母族的影响力与势力,还有老三自身的优秀,所以方方面面的打压老三。 他既没有受宠,也没有被打压,平平无奇到整个京城的百姓都知道大皇子不得心。 无论父皇在世人眼中如何的荒唐,至少作为儿子,他曾无数次的期待一份寻常的父爱。 或许天家无父子本就是常事,是他期望过高了。 期望过头,失望时,一颗心像是从天空坠落,摔成无数瓣,碎到无法拼凑。 此一役,无论生死,他想自己应当都不会再想回京了。 从前争取皇位,是想得到父皇的认可。 如今想想,还不如在边关杀敌,至少不会失望,失望,再失望。 一颗心坠落谷底,宛如陷入黑暗深渊,只会持续下坠,不会有被救上来的那一天。 忠心为国的老臣们还是压制不住心中的话,站了出来,冒死进言。 “陛下,西安城存亡之际,容不得半点的马虎,大殿下虽有英勇报国之心,也有沙场迎敌的过往,却从未打过如此大规模的战斗。” “主将人选还需谨慎!” “陛下!三思!” 有一人站出,自然也有其他人站了出来。 他们俯首,跟着大众一起喊口号。 八皇子负手而立,放在背后的手指无意识的摩挲着辫尾,眸子深沉,瞥了一眼身后。 站在队列里的臣子,突然站出来,提议。 “陛下,不如将唐玉怀派去支援西安,他乃唐家人,承袭了武将世家的风骨,云州赈灾粮也是由他负责押送的,有勇有谋,是个不错的人选。” 陛下的脸色本来已经黑如锅底,被一众跪地请求的臣子架的下不来台。 他不愿意放权给忠勇老侯爷,或卫国公这些老臣,一旦他们大获全胜,那么风向将大幅度的偏向老三或老七。 这种一边倒的局面,绝不是他想看到的。 更甚者,他们将来一旦想将矛头对准自己 陛下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思来想去,此时这个臣子的提议,正好解了他的困。 周含谨自不是好心想给父皇解围,也不是想给唐玉怀建功立业的机会。 只是相比前面两个人选,唐玉怀年轻气盛,更容易对付。 况且唐玉怀在潮州调查他的事情,如果能在此时把他调走,再让唐玉怀一起死在西安城。 那就相当于一箭双雕,他最头疼的两件事就能一次了结! 想到此处,周含谨的眼底闪过一抹狠厉的杀意。 可惜了。 他本想招安楚其白。 奈何,他实在不识相,既如此,那也没必要留他性命了。 西安城一事,绝不能泄露。 最终争议出来的结果,是大皇子与唐玉怀一同领兵出战,率领十万大军,即刻点兵出发,前往西安城。 兵权的调度一分为二,陛下信不过大皇子。 所以大皇子与唐玉怀分别为左右前锋,直至他们到西安,三军统帅的调度权交给寒耀君。 三方势力,各管各的,能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但军队里,最忌讳的就是有几个不同的声音。 届时外面还没打起来,内部就先乱了。 容丞相与姜父无奈叹气。 即便是如此危急的关头,陛下依旧不忘防备其他人,唯恐他们拿到兵权就会反。 这样的态度,实在令人心寒。 —— 远在西安城的楚曦一众人,尽管已经做了不少安排,但毕竟天高皇帝远的,就算他们再怎么运筹帷幄,终究无法算尽人心。 他们一早就猜到陛下绝不会轻易启用这些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 于他而言,兵权交到他们手中,无疑就是往自己脖子上架了一把刀。 他们之所以让家人如此做,只是想施加压力,逼得陛下不敢懈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