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哪有我们茅塘好(2/2)

作者:胡椒不吃花

重回八零,离婚的老婆回城了第425章 哪有我们茅塘好

尤其是茅塘。</p>

看看这变化,路铺的都比县城还好。</p>

一家家大院子拉起来,新房子盖起来。</p>

现在连吃五保户的老光棍,都挑着捡着选媳妇。</p>

对,说的就是工厂看门的老吴。</p>

这一天天,鼻孔都快朝天了,动辄就说秦向河回茅塘,不找他洗车,离开时都不得劲……</p>

总之,就差说秦向河之所以回茅塘,就巴巴专门找他洗车的了。</p>

虽然是当个玩笑话,但谁都清楚了,他老吴和秦向河关系不错啊。</p>

这名一传出去,立马成了香饽饽。</p>

据传,连郭湾村那卖豆腐的张寡妇,都动了心。</p>

话又说回来。</p>

如今茅塘的,一个个走出去,哪个不长人一头,</p>

就单说他刘庆来。</p>

去镇上开会,轮到各村发言了,他绝对都是排第一个,镇长每次见他,也都乐呵呵的。</p>

他现在,每天都爱到村东头来走一圈。</p>

听着机器轰鸣,看着工人忙进忙出的,心里就乐,连睡觉,有时都能笑醒。</p>

照这么着,茅塘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p>

突然的,秦向河说要带孩子去宿阳上学,还让爹娘都过去。</p>

这对他而言,不亚于晴天霹雳。</p>

秦向河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一年里,偶尔能回来几趟,但有孩子和爹娘留在村里,就有个维系。</p>

这要是都搬去宿阳,工厂怕也要悬。</p>

他不止一次听别人讲过,别说去城里,就是工厂搬到县城,都能省不少开支。</p>

想当初,若不是他拉着秦向河忆苦思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工厂估计早搬走了。</p>

不止他慌,镇上都慌。</p>

所以,盖新小学的事,几天功夫就批下来,还硬给拨了不少钱。</p>

此刻再听秦向河说给学校加几万,又改口变成十万,刘庆来更是欣喜若狂,“对,对。要盖,咱就盖最好的,绝对不比镇上差!”</p>

“庆来叔,你找人去城里看看,学校里什么单杠、双杠、球场的,咱也搞搞,钱不够,你就跟我大哥说……”</p>

刘庆来熟练的掏出口袋挂的钢笔,拧开,在笔尖上用力哈几口,后在信纸背面匆匆记起来。</p>

秦向河见了,好笑的摇头。</p>

“建学校,十三香绝对支持。不过,大宝在哪读书,我还要和家里人商量。放心,就算不在茅塘读,这盖学校的钱,也绝对会出。”</p>

秦向河对脸色大变就要激动开口的刘庆来摆手,“不论怎样,十三香工厂都会留在茅塘的。而且,这里是我家乡,以后走再远,根也这。”</p>

这番话,是出自秦向河的肺腑。</p>

而且,就要迈入九十年代了,知识也越来越重要。</p>

就算大宝和妞妞以后不在茅塘读书,他也愿意掏这钱,帮家乡孩子接受好一些的教育。</p>

当然,他要说出后世那句“名言”,肯定更能唬住刘庆来。</p>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p>

喜欢重回八零,离婚的老婆回城了请大家收藏:()重回八零,离婚的老婆回城了。</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