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汉末的正确打开方式(1/2)

作者:杨氏良家子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六十五章汉末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观光了大量的纺织业技术后,天色已黑,张瑞便直接留宿在了科学院当中。

科学院院内山清水秀,也是一个踏青的好去处。

待到晚饭时,裴琚找到了张瑞,笑着说道:“主公日前描述之铜锅,科学院已经打造成型,主公是否来尝试一下?”

张瑞眼睛顿时雪亮。

所谓铜锅就是后世的火锅,在这个时代叫做慕斗。

但是因为青铜技术不达标,传热性能不佳,所以吃起来并不方便。

张瑞要求科学院制作的铜锅则是以铜为主,科学院尝试着在中间加上了钢胆,以增加使用寿命。

没有什么是比吃一顿火锅更享受的事情了。

作为大吃货帝国的传人,张瑞穿越汉末数年,早就对火锅挂念已久。

其实火锅造型很简单,以科学院工匠的水准,闭着眼睛也能打造出来。难的是如何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最简单的当然是用黄金打造,金的传热性比铜还要高。遇事不决,上黄金、白银准没错。就像后世美帝为了推进曼哈顿计划,制造原子弹,直接用白银作导线圈,消耗白银一万四千吨。换算到汉末就相当于五千六百万斤,而张瑞府库中总共才有白银三万斤。

以张瑞的底蕴,打造一套黄金火锅,完全不会有任何负担。但这种奢华风气一开,整个征西将军府治下的简朴之风将再不复存在。

因而张瑞还是一力主张用铜。于是科学院只得不断改进炼铜技术。西汉《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白青得铁则化为铜”,就是最著名的水练法冶铜。

这无疑是为水法炼铜奠定了一个极好的基础,因而科学院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使炼铜技术不断提升。

早在太原时,漆器、铜器、铁器便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制成品,随着科学院技术的改进,铜器与铁器的产量都在每日提升。

在任何时代,钢铁的产量都是一个势力实力的最直接体现。

正是因为于此,张瑞才能安心吃这一顿火锅。

当张瑞带着蔡琰返回房间时,每个案席上都已经摆上了热腾腾的火锅,与后世的铜炭火锅造型没有任何区别。

在铜锅中间燃烧的是木炭,东汉许慎《说文》所言:“炭,烧木留性,寒月供然(燃)火取暖者,不烟不焰,可贵也。”

但科学院为了改善火锅体验,中间使用的木炭并不是普通木炭,而是银霜炭,其炭白霜,无烟,难燃,不易熄。

所以最终摆在张瑞面前的火锅便是如今模样,只有涛涛白气而无任何烟灰。

张瑞坐到桌案前,低头闻了一下,香醇的骨汤味扑面而来,里面点缀有姜、枣、葱、枸杞、莲子、肉桂以及豆蔻。其丰富程度的确大出张瑞意料。貌似自己后世吃的火锅里也没有这么多点缀。尤其乳白色的骨汤,看起来十分纯正,香味扑鼻。

孔子在《论语?乡党》中就说过:不得其酱,不食。

而张瑞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最钟意的蘸酱必然是芝麻将。

当然除了芝麻将也有其他的点缀,那就是葱花、蒜泥、茱萸以及香油。

“骞经历之,知其习,始得大蒜、蒲萄、苜蓿”。感谢张骞的出使西域,大蒜在这个时代已经普及。

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便是这个时代的辣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