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军阀少帅,获得虚拟挖矿系统第176章 利益至上
时间进入1922年,宁国和东洋国舰队对罗刹国的封锁持续, 白鹰帝国的船队只能选择走北洋航线,但是这个航线有很大的时间限制,船只只能在夏季通过, 这使得罗刹国和白鹰帝国的交易额并不高,无法满足罗刹国和白鹰帝国的要求, 此时正在发展的罗刹国迫切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因此罗刹国开始寻求其他解决办法,罗刹国高层首先想到的就是约翰帝国和高洛帝国, 两国海军在西大陆海域对罗刹国封锁,罗刹国的人口和工业也都主要分布在西大陆的领土上面,相比于东大陆这边物资运输更加方便, 如果能够说服这两个国家,罗刹国的内的资源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向外出口。 只是约翰帝国和高洛帝国都拥有大量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每年产出的各种资源不光可以满足两国的需求,他们还可以向外出口, 约翰帝国和高洛帝国在这方面还是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两国都毫不留情的拒绝罗刹国的请求, 甚至罗刹国的这一举动还引起了两国的警惕,他们开始严查罗刹国附近海域的船只, 约翰帝国甚至让驻守东大陆的舰队加入到和宁国、东洋国的巡逻舰队之中,进一步增加了罗刹国出口资源的难度。 两国的强硬态度也让罗刹国彻底死心,他们只能将目光放在东大陆上面的宁国和东洋国上面, 不过宁国首先就被他们排除,宁国地大物博,各种资源都不缺,同时两国还刚刚打过仗,吃了亏的罗刹国并不愿意和宁国打交道, 反倒是东洋国,他是一个岛国,土地面积狭小,国内资源匮乏,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铁矿、木头、石油等各种资源。 罗刹国很快就在暗地里派出代表联系上东洋国,就出口资源事务进行详谈, 在罗刹国承诺愿意以低于市场价2成的价格向东洋国出口资源后,东洋国就选择了妥协,表示愿意和罗刹国合作。 很快双方就展开了第一次合作,东洋国以低价从罗刹国采购了近10万吨的物资, 因为东洋国此时还在和宁国、约翰帝国合作在罗刹国、东洋国交接海域巡逻,他们知道巡逻舰队的具体位置, 然后趁着空隙时间,在自家海军的配合下,东洋国偷摸制造了一批外观式渔船,实际上却是运输船的船只,不断的将物资运回国内。 获得足够原材料的东洋国工厂快速运转,生产的商品除满足自身的需求外,并开始向外出售商品,赚取资金,一时间东洋国的经济迎来高速发展。 东洋国又将增加的财政收入投入到军事中,特别是东洋国海军, 因为海军条约的签订,现在世界主要海军强国的海军发展放缓,他们都只保持每3年左右下水一级主力舰的速度, 保持国内造船工业的同时,开发新技术,其海军主力依旧以之前建造的军舰为主。 而东洋国在国内经济发展的时候,依旧增加海军军费支出, 东洋国海军在签订协议后的短短两年时间,就计划建造6艘主力舰,将舰队规模发展到协议规定的吨位, 不光如此,东洋国大力开工建造航空母舰,计划在5年时间就将航空母舰的规模扩充到协议中的规模。 面对东洋国海军的威胁,宁国海军也不得不加快海军的发展速度, 在1921年宣布开工建造自主设计的第一型航空母舰后,又在1922年立即上马的后续的航空母舰建造计划。 按照新的航空母舰建造计划,未来5年宁国海军将会建造1架‘北海级’航空母舰,这是宁国设计建造的第一型航空母舰,排水量只有吨,可以搭载各种飞机38架, 然后就是刚刚完成设计不久的‘江汉级’航空母舰,该型号的航空母舰排水量增加到吨,也是海军协议中规定的航空母舰的最大吨位,宁国海军计划同时建造2艘‘江汉级’航空母舰, ‘江汉级’航空母舰可以携带60架各型飞机,两艘‘江汉级’航空母舰就可以携带120架飞机, 以两艘‘江汉级’航空母舰组成的联合舰队,就足以应对东洋国海军的一支主力舰队。 按照海军协议的限定,宁国海军拥有13万吨的航空母舰建造吨位, 以‘江汉级’的排水量,宁国可以建造5艘这种航空母舰,加上一艘‘北海级’航空母舰,宁国海军就具备了不借助岸基飞机掩护下,同东洋国海军作战的能力。 正好宁国从白鹰帝国购买的两艘战列舰也已经顺利返回宁国,有了这两艘战列舰宁国的海军也有了撑场面的舰船。 这两艘战列舰被分配到了宁国海军第2舰队,原先第2舰队的3艘战列舰则分别给另外3个舰队,每个舰队一艘战列舰, 这样虽然将宁国仅有的几艘炸战列舰分散开来,但也保证了宁国4大舰队都有主力舰, 再说宁国海军的主力也不是这些落后的战列舰,而是海军航空部队。 经过几年的发展,宁国海军航空部队已经有上千名飞行员,装备各种飞机1500多架, 加上空军部队的2000多架飞机,国民军现在保持着3500多架各型飞机,其中的后勤部还有属于自己的一百多架运输机, 整个宁国空军依靠飞机数量和飞机性能完全可以碾压任何一个国家的空军部队, 并且宁国空中力量还在不断增强,国民军的航空院校每年都还在招募大量的飞行员。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宁国的工业实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作为宁国重点扶持的项目, 位于蜀省、黔省、塞北省的几个飞机制造厂,每年已经可以制造各种飞机近500架,这还不是火力全开的的时候, 以宁国现在的飞机制造能力,一旦火力全开每年可以制造2000多架飞机,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数量也会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