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现代化改造第111章 通讯
“是我。”</p>
前几天与开封联系,都是李兰芝回应,据说余诚被官府抽调去了城头助战。现在余诚能够回话,莫非开封之围已经解了?开封若是解围,东家是不是就能赶回营地这边了?</p>
这个想法被余诚泼了一盆冷水:“开封之围还未解除,你那边是什么情况?”</p>
李河将营地这边的情况介绍了一遍,他们现在处于山区外围,之所以还未进山,只是为了方便与开封城通讯。</p>
此地与开封相距上百公里,已经超出电台的通讯距离,全靠这个时代没有电子信号干扰才能勉强通讯。要是进了山,与开封的通讯就要断了。</p>
余诚听完李河的介绍,还是很满意的。这一路迁徙非常成功,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一方面是路途短,另一方面则是组织得当。</p>
“可是,待在这个营地不是长久之计,还请东家示下。”</p>
这个问题余诚也知道,看闯军的攻势,起码这个月是不会撤的,田庄百姓确实不能一直在那个简陋的营地待着。</p>
“去喊樊虎、谢三过来。”</p>
有作战指令,不能单独下达给李河由他转述,免得造出一言堂来,所以三人组都得在场才行。</p>
不一会儿,樊虎与谢三赶到。</p>
“谢三,附近有没有大一些的寨堡?”</p>
</p>
谢三来了精神,这是要打仗了呀:“回禀东家,在营地附近有四个寨堡,每个都能容纳二三百人。”</p>
身处乱世,一些地主富农会躲进城市避险,但这时只能带些浮财,积累的粮食牲畜却带不进去。这种情况下有很多乡间大户都会选择建堡而居,这种寨堡要么倚险结寨,要是平地则会挖壕成堡。在寨堡中大多是自己家的佃农。这种习惯由来已久,电影1942中地主居住的就是这种寨堡,类似寨堡现代也有大量遗址留存。</p>
“还有没有大点的?”</p>
“再大点的寨堡就到山里了,山中有几个寨堡,小者能容五六百人,大者能住上千。”</p>
余诚下定决心道:“选其中寨堡大实力强名声又不好的,打下来把百姓迁进去。”</p>
李河兴奋道:“东家,打几个?正好可以给田庄添些粮食。”</p>
“只打一个,杀鸡儆猴。打下以后留一部分粮食分给佃户和饥民,剩余的粮食缺口去其余寨堡平价买粮,不乐意的让他们瞧一瞧顽抗的下场。”</p>
虽然这也是劫掠,但是牌坊一定要立好。就连梁山好汉下山抢劫都知道要立个“替天行道”的旗子,余诚总不能连宋江都不如。</p>
余诚又强调了一番军纪:“打下寨堡,绝不容欺辱女眷、滥杀无辜,若有发生,立即枭首示众,绝不宽恕!”</p>
听到余诚杀气腾腾的话,李河三人尽管身在百里之外,依然面色肃穆齐声应是。</p>
喜欢明朝的现代化改造请大家收藏:()明朝的现代化改造。</p>